株洲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率先启动复工复产,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好于预期,经济呈现快速复苏回暖,结构持续优化,质效不断改善、民生较好保障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0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7.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2.6亿元,增长3.3%。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2:46.3:45.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分别提升0.8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6%、62.1%和33.3%。

分区域看,城区GDP比上年增长4.5%,占全市的比重为47.8%;县域GDP增长3.8%,占比为52.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1%,衣着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183.5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31.2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155.4亿元,下降0.1%;渔业产值14.9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增长7.1%。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1.5万亩,比上年下降1.4%;蔬菜种植面积119.4万亩,增长3.3%;油料种植面积75.5万亩,增长15.3%;棉花种植面积1.7万亩,下降23.3%。

全年粮食产量154.7万吨,比上年减产3.3%;蔬菜产量330.7万吨,增产2.9%;水产品产量9.9万吨,增产3.1%;油料产量8.7万吨,增产19.1%;水果产量41.6万吨,增产6.5%。猪、牛、羊肉总产量19.3万吨,减产8%;禽蛋产量4.8万吨,增产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和0.3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增长7.9%;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2%。分行业看,轨道交通装备业增长5%,汽车制造业下降30.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7%,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3%,医药、食品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下降2.2%,陶瓷制品制造业增长3.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利润增长5.5%。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971.7亿元,增长10.2%。房屋施工面积4867.5万平方米,下降0.8%;房屋竣工面积2161.3万平方米,增长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8和2.1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6%;第二产业增长22%;第三产业增长3%。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7.3%;国有投资增长4.1%。从投资方向看,全市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生工程投资、生态环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2%、29%、8.3%、 52.3%和6.6%。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727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3个。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20.2亿元,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691.4万平方米,增长1%;商品房销售额413.4亿元,下降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87.4万平方米,下降14.9%。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8.3亿元,比上年下降2.6%。旅客周转量13.2亿人公里,下降47.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9.6万辆,增长8%。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2亿元,增长33.7%;邮政业务总量23.8亿元,增长12.8%。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为117.3万户,增长8.6%。

全市旅游总收入578.1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934.3万人次,下降8.1%,国内旅游收入577.9亿元,下降9.2%;境外入境旅游人数1万人次,下降84.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02亿美元,下降89.5%。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4亿元,比上年下降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和0.3个百分点。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943.9亿元,下降2.3%;乡村零售额146.6亿元,下降1.9%。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970.5亿元,下降2.1%,餐饮消费额119.9亿元,下降3.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968.5亿元,下降2.1%,住宿和餐饮业121.9亿元,下降3.5%。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400.6亿元,增长6.2%,限额以下689.8亿元,下降6.6%。

 

全年进出口总额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出口20.7亿美元,下降9.6%;进口8.9亿美元,增长37.8%。新批境内省外项目1067个,比上年下降5.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9亿美元,增长16.5%。实际利用内资金额709.6亿元,增长23.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2亿元,较上年下降3.4%。其中,地方收入204.6亿元,增长1.8%。市本级完成地方收入59亿元,下降1.5%;县(市)级完成地方收入64.9亿元,增长5.6%;区级完成地方收入80.7亿元,增长1.4%。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234.7亿元,下降7.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4%。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2亿元,下降1.6%。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37.3亿元,下降5.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27.6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97.6亿元,增长0.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27.7亿元,增长16.7 %。余额存贷比为71.1%。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35家,上市公司11家。证券交易额4592.21亿元,期货公司成交金额 684.81亿元。

全市各项保险保费收入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财产险保费27.9亿元,增长7.8%;人身保险保费65.5亿元,增长5.3%。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5.1亿元,增长7.6%,其中,财产险赔款14.8亿元,增长10.1%;人身保险给付10.3亿元,增长4.2%。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11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570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27721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教育系统口径)7355人,普通高中毕业生20314人,初中学校毕业生37735人,普通小学毕业生45539人,在园幼儿14.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各类民办学校796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5万人。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613.1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8亿元。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3.9亿元,增长13.8%。承担国家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专利申请10804件,其中,发明专利422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55件;授权专利7385件,其中,发明专利1323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3036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22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2.9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042人,注册护士1383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7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7人。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8万张。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8734个,其中,体育馆3座,运动场520个,游泳池53个,各种训练房349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工资性收入26804元,转移净收入10584元,经营净收入6213元,财产净收入51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9992元,经营净收入7088元,转移净收入5217元,财产净收入94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9233元和17948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矿种4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0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

全社会用电总量113.9亿千瓦时,增长0.9%,其中,工业用电量54.5亿千瓦时,增长1.7%。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1.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6%。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8.6万吨标准煤,下降0.2%。空气质量优良率86.6%,空气良好天数317天。森林覆盖率62.11%。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8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14人,下降1.9%。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0起,下降19.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037人。

注:

1、本公报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2021年6月份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2020年底,对2017年至2020年发生事故进行核查,补录原漏报了的多起交通事故,核查补录事故致使统计数据发生较大变化。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规模工业及其分行业数据均不包含军工企业数据。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2020年三次产业数据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电信数据来自邮管局和电信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和粮食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和金融办;保险数据来自保险协会;教育、卫生、科技、旅游和文化体育数据分别来自教育局、卫健委、科技局和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