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福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安调查队

(2011年2月21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和省委孙春兰书记到宁德、福安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围绕构建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主体框架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大力实施“五大战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持续向好向上。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6.03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56.71亿元,增长13.6%。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9∶51.7∶34.4调整为13.6∶54.3∶32.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在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中,食品价格上升10.1%,居住价格上升8.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升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0.2%,酒及用品价格上升0.1%,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3%,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3%,衣着价格下降8.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着成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7700人,城镇在岗职工27449人。城镇新增就业60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3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51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8986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30万亩,比上年减少2.84%;经济作物中红茶、水果、蔬菜、油料、绿笋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红茶、水果产量增幅明显,分别比上年增长97.37%和11.8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713亩,更新造林面积6784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2241亩,主要林产品中,除松脂、茅草减产外,油桐子、棕片、板栗、山苍子、竹笋干等产量均有所增长。

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38920万元,可比价增长0.5%。。

全年渔业现价产值104865万元,可比价增长5.3%。全年水产品产量66787吨,比上年增长7.7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754吨;淡水产品产量4033吨。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8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61.22亿元,增长3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28.44亿元,增长42.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9.54亿元,现价下降10.9%;集体企业0.59亿元,现价增长53.4%;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28.89亿元,现价增长7.2%;股份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289.42亿元,现价增长59.2%。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0.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和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96.42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9.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9.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3.31%,比上年提高40.69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59%,比上年提高2.93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75万平方米,增长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0万平方米,下降8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62亿元,增长33.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月报口径,下同)45.77亿元,增长36.7%。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完成35.30亿元,增长26.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47亿元,增长88.1%。

重点项目建设仍然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全年全市安排17个省、宁德市重点项目和22个市本级在建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5.39亿元和11亿元。

五、交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宁武高速公路(福安段)本年度完成投资8.9亿元,沈海高速复线和福泰高速前期进展顺利。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940万元,完成县道路面改造15.5公里,完成路基拓改14公里,完成通村公路路面14.3公里,完成路基7公里,完成自然村公路硬化58公里。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6.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公路4.11亿吨公里,增长72.3%;水运12.06亿吨公里,增长4.7%。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公路8.78亿人公里,增长0.8%;水运0.11亿人公里,增长34.4%。

旅游业建设稳步推进。白云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九龙洞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园运营筹备工作全面展开。积极打造茶文化旅游,加快海峡大茶都建设,建成茶品与台湾商品购物中心,填补了我市旅游购物点的空白。加大乡村旅游投入,荡岐山庄入选福建省第三届“水乡渔村”。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26万人次,增长35.5%,实现旅游总收入6709万元,增长37.1%。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

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5个。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出口总值502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全年全市合同外资1448万美元,增长638.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验资口径)2693万美元,增长637.8%。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77亿元,比上年增长57.9%。财政总支出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0%。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1.0%,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46亿元,比年初增加29.90亿元,增长2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95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8.07亿元,比年初增加40.88亿元,增长32.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736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9768人,减少4984人;小学在校学生36211人,减少108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814人,增加889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2010年末。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枚,福建省着名商标38枚,宁德市知名商标58枚。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今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信息化试点企业11家、专利应用试点示范企业9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被授予省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入选省“知识产权强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全市乡镇广播站21个,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站15个,完成市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1万户。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制作播出电视新闻1701条,专题节目50期,广播节目2620期,共播出“四个年”、“创先争优”、“五大战役”等专题栏目各类稿件600多条,“计生”、“申世”等宣传性栏目相关内容2700多条次。被宁德台采用的广播稿260条,电视新闻稿292条,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的广播新闻30条,电视新闻130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精神病人疗养院1个。年末病床位1847张。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51人,其中医生1616人(含乡村医生),护师、护士91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继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新建乡镇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15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1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9个。大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我市体育代表团在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了创历史最好成绩,一举夺得15枚金牌、11枚银牌、10枚铜牌,以总分468.5分跻身全省十强,跃居全省86个县(市、区)第9位,排名比上届省运会提升19位,进入了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县市行列。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加快福安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建设,厂区主体工程5月开始试运行。推进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整治,加快解决交溪上游东口村剩余15家石板材加工企业污染问题;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拆除13家禁养区内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推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制定了《福安市船舶拆解行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范赛江流域拆、修、造船业的发展和环境管理;加大对饮用水源保护和执法力度,捣毁了城区饮用水源上游的社口镇坦洋非法造纸厂,查处了城区及104国道沿线9家铁皮加工厂,有效制止了城区水源污染源的产生,加强了饮用水源的保护。

我市空气、水源、噪声等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总体良好。空气质量良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除3月22日、23日受沙尘暴天气影响不达标外,其余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交溪水质状况良好。交溪地表水各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水达标率达到100%。交通噪声值和区域噪声值继续保持稳定,噪声值在控控制范围以内。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9元,比上年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11221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7027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人均生活费支出5211元,增长12.1%。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7.5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7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7%和47.9%,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和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2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4.1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0.5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0.1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2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43万人(不含参加新农合人数),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8万人。

为60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64万元。2010年年末,享受城市低保对象1764户501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710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2300户2888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2670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