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福安市统计局

2008-3-12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为中心,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8%,增幅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新高,比宁德市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居宁德市各县(市、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05亿元,增长31.6%;第三产业增加值36.10亿元,增长15.7%。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3∶50.5∶33.2调整为15.6∶52.4∶32.0。

市场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9.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1%。在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中,除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7%,其它均不同程度上涨,食品价格上升16.0%,衣着价格上升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升4.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上升4.3%,居住价格上升3.7%,酒及用品价格上升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1.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18万亩,比上年增长2.5%;经济作物除麻类、甘蔗、食用菌减产外,茶叶、水果、油料、蔬菜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茶叶、水果产量增幅明显,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1.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027亩,迹地更新面积3797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9310亩,成林抚育面积223亩。主要林产品中,除棕片、茅草减产外,油桐子、板栗、山苍子、竹笋干等产量均有所增长。

畜牧业价格持续增高,全年畜牧业现价产值50596万元,可比价增长6.7%。

全年水产品产量66325吨,比上年增长5.5%;渔业产值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6673吨,增长6.0%;淡水产品产量6251吨,增长1.4%。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3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75.56亿元,增长30.3%,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6.38亿元,增长35.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7.50亿元,现价增长24.0%;集体企业0.25亿元,现价增长1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8.41亿元,现价增长24.8%;股份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20.22亿元,现价增长45.0%。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3.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9%;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32.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和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0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42.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2.88%,比上年提高7.49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9%,比上年下降0.8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6亿元,增长35.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月报口径,下同)22.23亿元,增长49.7%。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4.47亿元,增长39.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76亿元,增长74.3%。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全市安排8个省、宁德市重点建设项目、19个考核类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2亿元和3.77亿元。

五、交通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旅游业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第四纪古冰川遗址——冰臼群自然景观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工作全面启动,溪塔葡萄沟获得国家AA级旅游景区称号并正式对外营业,全市旅游接待量达10多万人次。

接待旅游人数平稳增长。全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9801人次,比上年增加220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8682人次,增加153人次;境外游客1119人次,增加67人次。接待境外游客中,外国人766人次,增加96人次;港澳台同胞353人次,减少29人次。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稳,至年末,全市登记的各类市场共有27个,其中消费市场25个,木材市场1个,建材市场1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7.61亿元,其中成交额超过亿元的有两个。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利用外资稳定增加。全市年末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164家。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出口总值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进口总值18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2.4%。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加,全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家,全年合同外资9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95万美元,增长63.5%。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7.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9.1%。财政总支出6.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9%。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2.4%,财政收入结构趋向合理。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贷款增速快于存款增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08亿元,比年初增加7.55亿元,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3亿元,增长9.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42亿元,比年初增加21.65亿元,增长45.3%。货币投放量增长较快,全年银行现金净投放7.5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4191人,比上年减少增加95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4716人,增加2844人;小学在校学生48362人,减少695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5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375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与上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57%,比上年下降1.24个百分点。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泰格”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宁德市工业企业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新增省级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启动“中国电机之都”申报工作。

实施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6项,宁德市级科技项目3项,专利授权142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实施精品创作,艺术创作硕果累累,许多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宁德市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全市乡镇广播站21个,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站15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6万户,有243个行政村(居)进行有线电视联网,广播覆盖全市97%的人口,电视覆盖全市95%的人口,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播出广播新闻稿1.5万条次,各类栏目内容1300多期;电视新闻稿2363条,被宁德台采用340条,送中央、省、宁德市电视台448条,专题片55期,在省、宁德市台播出26篇。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精神病人疗养院1个。年末病床位1430张。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92人,其中医生1427人(含乡村医生),护师、护士54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继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通过争创先进,倡导科学健身,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坚持走协会管理俱乐部的形式,使体育发展社会化,人民体育人民办的观念更加突显,使我市体育事业高潮迭起,全民健身的热浪一浪胜过一浪。全年共组建七个乒乓球俱乐部、四个羽毛球俱乐部、两个长跑和台球俱乐部,通过竞赛机制,有力推动协会和谐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各单项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健身活动。不断改善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基本条件,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出7799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4966元,比上年增长1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人均生活费支出3577元,增长9.8%。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7.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5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3%和48.4%,分别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