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民间“倒会”等特殊困难,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2.98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10.8%。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0.5∶46.5∶33.0调整为18.4∶49.4∶32.2。

市场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3%。在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中,食品价格上升9.7%,居住价格上升7.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2.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0.8%,衣着价格下降6.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4.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32584人,城镇在岗职工31323人。全市全年筹措再就业资金180万元,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300本,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680人。积极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加大对“4050”人员帮扶力度。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生产扭转了近年来下降的局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7.15万亩,比上年增加0.67万亩,增长1.44%;非粮作物种植面积29.79万亩,增加0.62万亩,增长2.13%。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甘蔗、杂粮减产外,粮食、蔬菜、药材、茶叶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稻谷、蔬菜生产增速明显,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42%和7.54%。

林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93亩,迹地更新面积1692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6575亩,成林抚育面积17341亩。油桐籽、山苍籽、竹笋干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

畜牧业生产克服了禽流感的影响,形势较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63万吨,比上年增长3.16%。但肉类价格明显上扬。

渔业生产收成较好。全年水产品产量63926吨,比上年略减,但由于调整了养殖结构,渔业产值增长了3.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7446吨,下降0.85%;淡水产品产量6480吨,下降1.3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4%。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84.3亿元,增长15.5%,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70亿元,增长21.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4.01亿元,增长5.45%;集体企业0.15亿元,增长19.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77亿元,增长19.72%;股份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32.77亿元,增长35.30%。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43%;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3.4%。电机电器和船舶修造两大支柱产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到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8.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02%,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8%,比上年下降2.59个百分点。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30%,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1.98%。全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6.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城镇投资23.6亿元,增长80.6%;农村投资2.05亿元,增长19.9%。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2亿元,增长114.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21亿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57.5%。

商品房产销趋缓。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5.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8%。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增长109.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3万平方米,下降1.5%。房屋竣工价值23031万元,增长398%,房屋销售额14527万元,下降1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643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28%。其中公路24135万吨公里,增长26.74%;水运140261万吨公里,增长38.07%。旅客周转量完成10896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9.32%,其中公路107977万人公里,增长50.87%;水运992.5万人公里,下降29.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30万吨,增长44.44%。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6.71万户(含市话通),比上年末增加110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0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8.63万户。全市固定电话(含市话通)普及率为每百人27.4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9部。

受民间“倒会”和“艾利”台风影响,全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7.7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6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6万人次,减少3.5万人次;境外游客305人次,减少37人次。接待境外游客中,外国人213人次,增加31人次;港澳台同胞92人次,减少68人次。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城市消费增长快于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30万元,增长15.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0525万元,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6457万元,增长11.1%;餐饮业零售额36568万元,增长15.5%;其他行业零售额12430万元,增长29.5%。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稳定增加。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3%。电机电器依旧是全社会出口的主要力量,年末共有82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市境外投资企业达6家。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加,全年合同外资209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31万美元,增长16.7%。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1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93亿元,可比增长16.1%。财政总支出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财政收入中税性收入比重增加,不稳定性收入比重继续下降,财政收入结构趋向合理。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05亿元,比年初增加5.86亿元,增长19.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8亿元,增长1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88亿元,比年初增加5.36亿元,增长21.0%。货币投放量稳定,全年银行现金净投放1.7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4974人,比上年增加95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735人,减少2682人;小学在校学生65602人,减少281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6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384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92%。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68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46人。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本年指导3家企业申报“福建省名牌产品”,帮助7家企业开展“3C”认证,完成委托检验230批次,完成新产品设计定型30多批次。加强源头监管,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档案140多家,实行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开展茶叶质量、食品质量安全、电机电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地条钢”等专项整顿活动。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计量、标准、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投诉案件68起;无偿为司法案件计量56起,检定检修各种计量器具1300台(件),授权检定计量器具8760台(件);新办代码506家,换证300家,年检610家,变更59家;新办条码9家,续展1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艺术创作硕果累累,许多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宁德市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全市乡镇广播电视站2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有线电视行政村(居)联网率约达63%共285个,广播覆盖全市85%的面积和95%的人口,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播出广播新闻稿1280条,电视新闻稿1347条,送中央、省、宁德市电视台326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结构26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结构1个,精神病人疗养院1个。年末病床位1218张,其中卫生机构病床位998张。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83人,其中医生1065人(含乡村医生),护师、护士47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重点学校射箭锦标赛中,十中射箭队夺得中学组男子团体第二、女子团体第三和个人单项男子组5枚金牌及女子组2枚银牌;市实验小学获小学组个人单项银牌和铜牌,两人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在福建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中荣获团体一金一银一铜,及个人单项八个第一名,破5项全省青少年纪录。继续开展“以人为本,科学锻炼”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事业不断发展。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继续控制在优良等级,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062mg/m³、0.013mg/m³、0.018mg/m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况,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居全省前列。声学环境质量得到控制,其中交通干线噪声70.2dB(A),区域环境噪声55.4dB(A),与上年持平。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12项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控制在目标值内。

十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报,年末全市总人口610700人,比上年末增加2626人,机械增长率为5.97‰。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5元,比上年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人均消费支出5846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3696元,比上年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人均生活费支出3042元,下降0.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3.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6%和49.3%,分别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和上升4.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全年为666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退休金3770万元;为782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53万元;为389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101万元;全年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327万元;全年为255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79.37万元,为91人支付生育费用31.9万元。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计算口径变动,增长速度按同口径计算。

4、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地方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福安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