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做好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4.2 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比例为1.4:29.5:69.1,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0.3亿元,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同比增长9.8 %,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15.5 %,实现工业利税19.0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润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亿元,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8亿元,同比增长47.8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2.8元,同比增长17.7%;出口总额实现14524.0万美元,同比增长44.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6445.4万美元,同比增长57.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持续回暖上行,全区经济运行形势良好。
第 一 产 业
2010年全区积极开展城郊型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3.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9%和2.1%。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打造大米、莲藕、圆葱、韭菜和沿黄渔业五大农产品品牌,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重点打造了3000亩“吴家堡水稻特色品牌基地”,核心“示范区”130亩水稻进入有机食品转换期。发展园区,突出近郊农业特色亮点,确定了“黄河湾游乐园、玉清湖农业科技生态园、开心农场采摘园、中国北方水生菜科技园”4家园区为我区今年提升和打造的重点。今年,我区新增山东天神饲料有限公司、济南盛农种苗有限公司和济南巨源粮油食品制作中心等3家市级龙头企业和济南博茗茶叶交易中心等1家省级龙头企业,我区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16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明显提升,都市型城、郊型特色更加突出,农业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5773.5元提高到2010年9990元,年均增长11.6%。
第 二 产 业
今年我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向优,效益回升”的发展状态。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19亿元,同比增长19.7%;利润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8.6%。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是拉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今年,我区1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工业总产值150.7亿元。1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其中过十亿元的有4家企业。特别是1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保证。今年全年,这1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6.1亿元,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6亿元,实现利税16.9亿元,利润总额12.2亿元,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5.7%、88.9%和94.6%。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拉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 三 产 业
第三产业增长优势日益凸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亿元,增长19.5%;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亿元。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 10个,市场摊位总量4065个,实现成交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综合市场2个,专业市场8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 114亿元。
财 政 收 入
地方财政收入全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全区围绕“一年一大步,五年大变样”的财政收入目标,强化财源培植,狠抓税收征管,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3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仅地方税收即实现6.3亿元,占到财政预算收入的79.1%。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全年收入总量是2006年的近3倍,税收比重由2006年的88.7%增加到2010年的91.7%。
外 经 外 贸
对外贸易复苏强劲,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逐步回升。全年实现出口总额14524万美元,同比增长44.5%,实际利用外资6445.4万美元,同比增长57.6 %,外经外贸扭转了去年下降的局面。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运行良好,有效地发挥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达到230.8亿元,同比增长47.8 %。在西客站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每月增幅位列十个县(市、区)首位。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带动明显,全区千万元以上项目120个,完成投资228.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个,完成投资196.2亿元,同比增长80%。西客站片区建设投资不断扩大,随着京沪高铁项目建设的全面展开,拆迁、建设投入规模持续扩大。西客站片区内9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7.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46.5 %,成为全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9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3%。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23个,均是投资过千万的项目。投资结构趋向合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44%,三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89.6%。三产投资的比重正逐步提高,成为全区投资的重点领域,全区投资结构趋向合理。
城 市 建 设 与 管 理
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提升同步推进,以大拆迁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新城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西客站片区大投入大建设的框架已初具规模,高铁正线已全线贯通,场站一体化工程主体封顶;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的两个村居安置区即将验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落户槐荫;张庄军用机场全面搬迁;经十西路拓宽改造提前竣工通车,被评为“全市十大最有魅力道路”这一。列入全市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和零星片区深入推进。总投资210亿元的银座中心、凯旋新城东区等18个商业地产项目快速推进。经四路、阳光新路等11条重点道路改扩建工程圆满完成。投资2.8亿元全面改造升级的济南森林公园作为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已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开展了迎全运14类49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了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着力推进老城区古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利用,1.1平方公里的“四纵四横”百年商埠风情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建筑渣土综合整治在2010年全市12次评比中始终排名第一。突出抓好违法占地整治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占地43宗、350亩,连续三次顺利通过了国家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达9.6平方米。
人 民 生 活
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理念,重点围绕“十件实事”,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6926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8210元,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7414元。扶危济困活动持续开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10年投入500万元,年底一次性对6858户困难家庭展开了大面积、全方位救助。医药卫生服务不断优化,2010年投入632万元为群众落实六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投入98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8%以上。社会就业不断扩大,201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68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实施“金桥筑基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人 口 与 计 划 生 育
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创新,全面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责任目标。2010年全区总人口380096人,其中:男性187089人,女性193007人。年内出生人数3542人,出生率9.34‰;年内死亡人数3070人,死亡率15.97‰,人口自然增长率1.21‰。已婚育龄妇女人数62476人,其中落实节育措施53508人。
社 会 事 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提高槐荫精神文明,为我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2010年申请专利2103项,其中发明160项,实用新型686项,外观设计1257项;授权729项,其中发明60项,使用新型517项,外观设计152项。体育事业也大步迈进,2010年我区健身路径240条,安装健身器材1633件,健身面积总计36万平方米,健身场地普及率达100%;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世界青少年暨18岁以下金属地掷球公开赛中,槐荫中学男子大金属连续抛击获第一名,槐荫中学女子大金属准确抛击获第一名,济南市“情系九九重阳,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比赛荣获表演第一名。文化事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2010年我区共举办大型活动120场次,其中活动场次120场;举办展览100余次,展品多达6000多件,创作作品5篇,其中3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面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西部新城建设、京沪高铁通车、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等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积极弘扬“新槐荫精神”,发扬“新槐荫作风”,创造“新槐荫速度”,形成“新槐荫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开创了“活力槐荫、富裕槐荫、宜居槐荫、幸福槐荫、平安槐荫”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