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综  述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实践“四园两区”发展思路,顽强拼搏,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干事创业,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05亿元,同比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8.9亿元,同比增长14.7%。

第  一  产  业

槐荫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粮食喜获丰收,单产每亩增长3.3%。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我区在全市第一个实现了种植业无公害产地全覆盖;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区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5家,吴家堡大米、白莲藕加工等新的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形成,农业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扎实推进以落实“十件实事”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6500余万元,超额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年度计划,硬化村级道路20余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7万余株,新建篮球场45个、文化大院47处、卫生室53个、幼儿园12个、沼气池1323个,安装路灯795盏,改造农厕3028个,新增太阳能洗浴设施2017套,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乡风文化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  二  产  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11家,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实现利税6.1亿元,利润3亿元。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6亿元,中国北车集团济南机车车辆厂实现销售收入10.74亿元,均突破十亿元大关,改写了我区没有过十亿元工业企业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园区建设稳步发展,槐荫区工业园区(原济南民营科技产业园)进园企业累计达40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实现产值19亿元;孵化器、创业区新引进企业22家,在孵企业达83家。

第  三  产  业

第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亿元,同比增长15.7%。持续活跃的消费品市场成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8.9亿元,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5%,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中6家龙头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达99亿元,占限额以上企业的80%。市场建设稳步发展。物流园建设扎实推进,近7000平方米的物流信息综合楼和20层物流配送与管理服务中枢大楼桩基施工工程已全部竣工;济南世购服装商品批发广场成功举办了2006年“中国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和“济南国际服装文化节”;总投资1.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改建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正式营业;总投资5千万元的济南茶叶市场一期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发展形势较为乐观全年完成增加值28.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8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9.4%;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6.8%。

财  政  收  入

2006年,全区财政运行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财政部门通过深挖税收潜力、强化税收征管,狠抓契税征收等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417万元,同比增长16.3%。为全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外  经  外  贸

全区共引进过千万元的大项目62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185.9万美元,同比增长39.1%;出口完成12112万美元,同比增长36.6%。出口企业已达57家,今年新增有较大潜力的出口企业8家,全区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56家,其中年出口额过100万美元的21家、过500万美元的4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轻工、化工等产品出口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9%。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今年,全区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不断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6亿元,同比增长26.36%,其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55.2亿元,农村投资5.38亿元,。全区统计的在建项目有20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127个。

城 市 建 设 与 管 理

城市建设与管理扎实推进,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总投资1.35亿元、全长3.5公里的党杨路已累计完成投资12190万元,规划红线内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毕,管线迁移工作正在加紧实施;总投资9800万元、全长2.4公里的大学路拆迁和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道路施工已完成1.6公里的快车道沥青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3500万元;总投资2000万元、全长2.3公里的腊山北路已全面完工;围绕打造“全市现有绿化节点第一、整个京沪(福)高速公路出入口形象第一”的目标,投资5000余万元自主组织实施了担山立交绿化工程,新建、改建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播种草坪20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29万余株,极大地改善了济南市区西部的整体形象。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了扬尘污染防治和垃圾死角整治专项行动,全区良好以上天数比率达81.1%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较以往得到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共整治提升道路162条,硬化路面14.7万平方米,街巷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9.7%,绿地率达31.6%人均公共绿地7.78平方米,区域环境和形象实现较大改观。

人 民 生 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区县及县以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20037 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164元。农调抽样资料结果显示,今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76.69元,同比增长12.96%;其中:家庭经营2534.73元,同比增长19.57%;财产性收入998.82 元,同比增长67.71%。

人 口 与 计 划 生 育

全面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区总人口367100人,其中:男性182644人,女性184456人。年内出生人数3477人,出生率9.52‰;年内死亡人数2309人,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3.20‰。落实节育措施51757人。

社  会  事  业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全年共申报市级以上各类计划28项,申请专利1063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3项。深入实施干部教师素质“双高工程”, 2006年中考我区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较以往明显提高。张庄、匡山、段店三个办镇通过了市级教育示范乡镇评估验收,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篮球、棒球、柔道、航模等特色教育成效显著,在全市保持了领先水平。卫生、文化等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参合人数达47072人,共计补偿3120人次、大病救助19人,共计补偿资金572749元,救助资金37000元;我区作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受到了卫生部、民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通过了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区考核验收,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申报工作;青年公园社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安全社区。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成功举办了“人口文化节”、“图书服务宣传周”等文化宣传活动,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和谐槐荫”建设不断深入。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了稳定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一个核心、三元互动”的社区管理体制得到深化和推广,我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区婚姻登记处荣获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荣誉称号,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平安槐荫”建设扎实深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及时排查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协处置群体性事件,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扎实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与政协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届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提案108件,办结率均达98%以上。扎实开展“以服务促执法、以监察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积极治理商业贿赂,全面加强监察审计工作,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