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通海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一县、一城、三基地”的目标,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和县”发展战略,科学谋划长远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抓好民生改善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初步测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9484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087万元、228200万元、22719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10.9%、11.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6%、40.8%、40.6%,形成二、三、一经济结构,分别拉动GDP增长1.6、4.4、4.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5%、42.3%和42.2%;人均生产总值(按推算常住人口计算)18501元,比上年增加2387元,增14.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1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惠农支农各种补贴政策,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农业生产自然灾害较少,使我县以蔬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2万亩,其中,粮食、油料、烤烟、蔬菜、花卉面积分别为9.3万亩、1.2万亩、6.2万亩、21.7万亩和0.6万亩。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在23.8:76.2。全县农业总产值180613万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88252万元,比上年增8.9%,林业产值1455万元,增4.3%,畜牧业产值85928万元,增8.8%,渔业产值2786万元,增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92万元,减1.9%。

当年,全县植树造林14555.9亩,义务植树61.23万株,育苗23.5亩。

全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猪牛羊禽全面增长,肉蛋产量继续增加。水产品产量3157吨,其中:杞麓湖产量950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保持稳定。2011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4139.98万瓦特,比上年增加3248.99万瓦特,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06台,农用运输车2045辆,排灌动力机械5673万瓦特;有效灌溉面积14.58万亩,水利化程度85.18%。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减缓,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加剧等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密集出台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的影响,全县各级政府和各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工业经营环境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36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工业完成66198万元,比上年增23.5%;集体工业完成11686万元,增16.4%;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18244万元,减6.2%;股份制工业完成489761万元,增15.3%;外商与港澳台投资完成24524万元,增13.9%;其他经济类型完成826021万元,增23.3%。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0331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10.8%,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06135万元,增长13.1%,实现销售产值500398万元,产销率为98.9%,比上年提高1.5百分点,实现利税29886万元,减8.04%。

2011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装饰企业10个,从业人员2845人,完成建筑工程总量30878万元,增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729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在总投资中完成工业投资完成104922万元,增28.9%,占总投资的30.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53948万元,增8.3%,占总投资的45.2%;房地产开发投资50464万元,增71.6%,占总投资的14.8%;农村非农户投资58933万元,增长70.7%,占总投资的17.3%;农村私人投资77384万元,增37.1%,占总投资的22.7%。按产业划分:一产业完成3132万元,减80.3%;二产业完成104922万元,增28.9%,三产业完成232675万元,增40.8%。本年施工房屋面积81.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6.8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0.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6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5.1%。

五、交通运输

201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09.3公里。其中,省道118.7公里,县道111.0公里,乡村公路779.5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14.7公里,一级公路25.1公里,二级公路39.0公里,三级公路102.2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828.3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102715辆(含拖拉机),比上年增加9378辆,其中,汽车(含农用汽车)35692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0314台,摩托车56709辆。全县公路营运货车9156辆,吨位30265吨,营运客车233辆,客座4721座。

六、贸易、招商引资

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市场发展、环境改善、物价上涨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全县城乡市场持续繁荣稳定,消费需求不断扩大。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6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9.4%。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534万元,增长19.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7381万元,增长19.1%。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9465万元,增长2.1%,非公经济实现零售额137450万元,增长22.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实现115268万元,增长22.4%,住宿餐饮业实现41647万元,增长12.0%。

2011年完成烟叶收购总量863.48万公斤,减13.1%,收购总金额16487.26万元,增10.2%,中上等烟比例达到93.21%,比上年上升7.81个百分点,其中,上等烟比例69.95%,上升了15.77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实现顺差。2011年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5420万美元,比上年增96.7%,其中,进口额实现16万美元,比上年增16倍,出口贸易额完成15404万美元,增96.5%,净出口为15388万美元,增96.3%。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当年全县无实际利用外资,利用省外(国内)资金7.41亿元,增28.4%。

七、财政、金融

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含基金收入)实现58799万元,比上年增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34066万元,比上年增12.0%,占总收入的57.9%。财政预算总支出(含基金支出)108720万元,比上年增39.9%。

金融存、贷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2625万元,比上年增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8423万元,增16.0%;各项贷款余额502123万元,比上年增20.3%,其中,中长期贷款230314万元,增28.2%,存贷比为1:0.63。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全县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共68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56所,小学教学点3个。全县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班数1039个,其中,初中班228个,高中班74个,职业高中班29个,小学班708个。全县在校学生总数44513人,比上年减少1150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85人,初中在校学生1289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099人,小学在校学生25838人。全县有幼儿园10所,班数395个,在园幼儿数11308人,比上年增加331人。全县专任教师2642人,减少8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3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5人,小学专任教师138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74人。全县毕业生人数10747人,增加443人,其中,高中毕业1399人,初中毕业4248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314人,小学毕业47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升学率95.59%,初中升学率45.41%,3-6岁儿童入园率85.62%。

文化旅游事业在稳定中前进。2011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个,县、乡举办展览33个,训练班48次,组织文艺活动136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49万册,总流通人次11.52万人次;完成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个村文化体育广场建设;“通海高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5.33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1816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4.53亿元。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末,全县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8.6万人和28.62万人,覆盖率达93.77%和93.84%;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1208个,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机2部,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机2部,模拟电视用户数61670户,数字电视用户数39528户,其中,农村用户数29306户,城镇用户数10222户。

2011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9个,其中,医疗机构20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在医疗机构中,医院8个,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院2个,其他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8个;工业、其他部门所属医务室及个体办医123个、村卫生所66个。全县医疗机构有病床1199张,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有病床897张。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00人,其中,卫生部门所属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16人,其他机构及个体诊所卫生技术人员638人。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8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4.2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5人。当年全县传染病发病率为181/十万,比上年降低了10.12个十万分点。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286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35%,建卡率100%,住院分娩率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19109人,保健管理率97.2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8284人,系统管理率96.37%,孕产妇死亡率68.70/十万,婴儿死亡率7.9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62‰,出生缺陷发生率103.09/万。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举办县内各种竞赛活动34次,参赛人数29000人次,参加国家、省、市比赛103人次,获一等奖7块(次)、二等奖18块(次)、三等奖32块(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1人。

九、城建、科技、安全生产

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2011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39平方公里,乡镇集镇面积达17.2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道路长度65.7公里,道路面积92.3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2公顷,覆盖率12.99%,园林绿地面积120公顷。

2011年全县有1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三等奖,1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一等奖,2项获市级三等奖,全年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2345万元。申报专利83件,专利授权74件。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

全县2011年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总计16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3人,交通事故死亡13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9,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4.9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27。

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扶贫政策措施,努力做好扶贫帮困和残疾人保障工作。全年实施省、市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5万元。其中,省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8个,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市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9个,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受益农户2463户8196人。圆满完成高大乡观音山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省级财政扶贫资金92.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万元;顺利启动高大乡库南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建设,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44万元;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20人,补助财政扶贫资金9.6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7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35万元。投入小额信贷资金20万元,扶持106户残疾人;投入27.6万元资金,为56户残疾人改造危房;投入32万元资金,先后为210名残疾人实施白内障手术,为6名装配假肢,对18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健全完善。2011年全县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7254人,其中,企业7377人,个体、自谋职业者4122人,机关事业单位5765人。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9477人,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7526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853人,其中,参保职工21450人,参保城镇居民12403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216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37452人,参合率98.18%。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13123人,本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87个,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年末全县有城乡敬老院9所,有床位350张。全年为城乡6576户最低生活保障户8967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1289.8万元;为2331名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发放712.9万元定补金;为“三属”、革命伤残军人及义务兵家庭、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284.1万元,为10725名自然灾害救济对象安排口粮20万公斤、提供救济衣被2900件(条)、救助资金135.4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

随着全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2011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0264人,比上年增加271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19587人,增加180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6172万元,增19.3%,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4918万元,增18.8%;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32599元,增加5228元,增19.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084元,增加5343元,增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5元,比上年增加1875元,增11.5%;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436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增13.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698元,比上年增加2405元,增14.8%。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1年末,通海县常住人口为30.4万人。年末全县9个乡镇(街道),44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536个村(居)民小组。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户籍人口为93012户282201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94户205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39365人,占总人口的49.4%,女性人口142836人,占50.6%;农业户72197户,农业人口243757人,占86.4%,非农业户20815户,非农业人口38444人,占13.6%;少数民族人口44747人,占15.9%。

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统计,2011年,全县出生人口2631人,出生率为9.36‰,年内死亡人口1694人,死亡率6.02‰,自然增长人口937人,自然增长率3.33‰,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全县累计“三术”人数49654人,三术率为84.38%,比上年下降升0.04个百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6.2%,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

注:1、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如数据与当年《统计年鉴》资料有出入,则以《统计年鉴》资料为准;

2、公报中在计算个别人均指标所采用的人口数为推算数;

3、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