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通海县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通海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本县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品牌兴县”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特色优势产业作用,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克服了价格、能源、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初步预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808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8%,比2005年增长66.7%,年均增长10.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5612万元、197459万元、1950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13.5%、15.6%,比2005年增长32.2%、78.0%、76.7%,年均分别增长5.7%、12.2%、12.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6%、40.5%、39.9%,形成二、三、一经济结构,分别拉动GDP增长1.2、5.7、6.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44.2%和46.7%;人均生产总值(按推算常住人口计算)15950元,比上年增加2059元,增14.8%,比2005年增长83.5%,年均增长12.9%。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0年结合本县实际,继续实行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合理安排粮食、油料、烤烟、蔬菜和花卉种植,提升烟叶质量。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56万亩,其中,粮食、油料、烤烟、蔬菜、花卉面积分别为9.33万亩、1.44万亩、6.28万亩、20.83万亩和0.55万亩。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在24.2:75.8。采取措施,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畜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畜产品质量,确保了粮烟油蔬全面丰产丰收,整体农业稳定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162046万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6.2%,比2005年增长38.2%,年均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83672万元,比上年减0.9%,林业产值1244万元,减4.5%,畜牧业产值72430万元,增15.1%,渔业产值2559万元,增1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41万元,减0.4%。主要农产品产量,见下表:
当年,全县植树造林14700亩,义务植树52.43万株,其中:四旁植树20万株,育苗13.2亩。
全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猪牛羊禽全面增长,肉蛋产量继续增加。水产品产量3550吨,其中:杞麓湖产量850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保持稳定。2010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891万瓦特,比上年增加2322.9万瓦特,比2005年增加15128万瓦特,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84台,农用运输车2031辆,排灌动力机械5503万瓦特;当年全县农村用电量10738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28.4%,比2005年增加66396万千瓦时,增162.0%;有效灌溉面积14.64万亩,水利化程度85.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2.7个百分点。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面对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持续危机的影响,全县各级政府和各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工业经营环境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企业稳定发展,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99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比2005年增长162.2%,年均增长21.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工业完成53592万元,比上年增33.2%;集体工业完成12230万元,减4.2%;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20601万元,增80.0%;股份制工业完成431058万元,增14.9%;外商与港澳台投资完成23910万元,增4.5%;其他经济类型完成658048万元,增14.8%。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76499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12.6%,比2005年增长81.7%%,年均增长12.7%,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61101万元,增长9.9%,实现销售产值449988万元,产销率为97.59%,比上年下降1.47百分点,实现利税34485万元,增长9.81%。
2010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装饰企业10个,从业人员3169人,完成建筑工程总量27610万元,增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516万元,比上年增长42.0%,投资规模是2005年的3.8倍,“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投资774517万元,比“十.五”期间增加505193万元,增187.6%,年均增23.5%。其中:工业投资81390万元,比上年增22.1%,占总投资的31%;城镇投资142138万元,增35.8%,占总投资的54.1%;农村投资34517万元,增112.6%,占总投资的13.2%;农村私人投资56454万元,增84.5%,占总投资的21.5%;房地产开发投资29407万元,减11.8%,占总投资的11.2%。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09.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6.6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7.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3.1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79.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通信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09.3公里,比2005年增加57公里。其中:省道118.7公里,县道111.公里,乡村公路779.5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14.7公里,一级公路25.1公里,二级公路39.0公里,三级公路102.2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828.3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90375辆(含拖拉机),比上年增加13757辆,比2005年增加42380辆,年均增加8476辆,其中,汽车(含农用汽车)29036辆,大中小型拖拉机8715台,摩托车52624辆。全县公路营运货车8578辆,吨位25987.0吨,营运客车233辆,客座4644座。全年实现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9976.2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0852.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15.0%和增1.0%。
2010年全县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10亿元,是2005年1.6倍。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机总数3.0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25.61万户,宽带网用户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9.77部,比上年减少0.49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3.42部,比上年增加19.16部,是2005年的3.4倍。
六、贸易、招商引资
在国家家电、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下,县内消费品市场相对活跃。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1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比2005年增132.0%,年均增18.3%;完成烟叶收购总量993.27万公斤,增7.8%,收购总金额14965.77万元,增1.9%,中上等烟比例达到89.36%,比上年下降3.09个百分点,其中,上等烟比例56.69%,下降了1.24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实现顺差。2010年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7841万美元,比上年增97.1%,比2005年增加7098万美元,增加10.6倍,年均增60.2%,其中,进口额实现1万美元,比上年减96.7%,出口贸易额完成7840万美元,增98.5%,净出口为7839万美元,增100.0%。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当年全县无实际利用外资,利用县外(国内)资金5.77亿元,增28.2%。
七、财政、金融
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含基金收入)实现50895万元,比上年增16.5%,比2005年增长137.0%,年均增1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30416万元,比上年增12.0%,占总收入的59.8%,比2005年增长149.5%,年均增20.1%。财政预算总支出(含基金支出)77714万元,比上年增19.9%,比2005年增长177.3%,年均增22.6%。
金融存、贷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7545万元,比上年增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0108万元,增23.0%,分别比2005年增长114.7%、111.8%,年均增16.5%、16.2%;各项贷款余额417512万元,比上年增19.5%,比2005年增长175.7%,年均增22.5%,存贷比为1:0.599;累计现金收入2068166万元,增17.4%,累计现金支出2109300万元,增16.7%,全年累计净投放货币41134万元,比上年少投放4163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全县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共7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56所,小学教学点3个。全县普通中学班数305个,其中,初中班234个,高中班71个,职业高中班30个,小学班722个。全县在校学生总数45663人,比上年增加330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525人,初中在校学生1319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13人,小学在校学生26835人。全县有幼儿园10所,班数298个,其中小学附设学前班204个,在园幼儿数10977人,比上年增加728人。全县专任教师2650人,减少11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24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46人,小学专任教师140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80人。全县毕业生人数10304人,减少403人,其中,高中毕业1242人,初中毕业4112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288人,小学毕业466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小学升学率98.16%,初中升学率50.58%(仅按本县高中录取人数计算),3-6岁儿童入园率84.12%。
文化旅游事业在稳定中前进。201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文化室69个,县、乡举办展览40个,训练班53次,组织文艺活动145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36万册,总流通人次11.31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7.50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1578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26亿元。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末,全县有有线广播电视站1座,乡广播电视站9个,通广播电视的村69个,通播率100%,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8.98万人,覆盖率95.02%;全县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69座,有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干线网络长度421公里,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机2部,卫星收转站3574座,电视覆盖人口28.93万人,电视覆盖率达94.85%,有线电视用户数31135户,数字电视用户数28685户,其中,农村用户数18817户,城镇用户数9868户,电视入户率66.42%。
2010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6个,其中,医疗机构204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急救中心1个。在医疗机构中,医院9个,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院2个,其他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8个,工业、其他部门所属医务室、卫生所及个体办医185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病床1150张,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有病床888张;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088人,其中,卫生部门所属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14人,其他机构及个体诊所卫生技术人员526人;村医疗点6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38人。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4.1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当年全县传染病发病率为191.12/十万,比上年上升5.42个十万分点。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283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26%,保健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99.93%;7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19316人,保健管理率97.0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7996人,系统管理率94.1%,孕产妇死亡率34.31/十万,婴儿死亡率5.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92‰,出生缺陷发现率11.35%。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举办县内各种竞赛活动23次,参赛人数18000人次,参加国家、省、市比赛45人次,获一等奖8块(次)、二等奖17块(次)、三等奖18块(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人。
九、城建、科技、环保、安全生产
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2010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89平方公里,乡镇集镇面积达16.67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道路长度63.6公里,道路面积88.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2公顷,覆盖率13.72%,园林绿地面积120公顷。
2010年全县有一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一等奖,两项获市级三等奖,全年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1365万元,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1%。
全县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个,全年处理污水量76万吨;垃圾填埋场一个,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全县2010年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总计18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3人,交通事故死亡15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4.9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66。
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扶贫政策措施,努力做好扶贫帮困和残疾人保障工作。全年对13个自然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安排资金383.25万元的,其中,财政资金195万元,整合资金158.45万元,自筹(含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9.8万元,受益农户1497户5491人。完成了里山乡大牛圈易地搬迁项目,总投资664.88万元,受益农户50户250人;启动高大乡观音山易地搬迁项目,预计投资407.92万元,搬迁规模为46户185人。积极争取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资金,配合县妇联完成了700万元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放贷扶贫工作。组织125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计算机操作培训工作。投入小额信贷资金20万元,扶持106户残疾人,投入27.4万元资金,为55户残疾人改造危房,投入36.2万元资金,先后为210名残疾人实施白内障手术,为7名装配假肢,对25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健全完善。2010年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6935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5705人,企业7118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6424人,其中,参保职工20414人,参保城镇居民、特殊人群、城镇个体从业人员及农民工分别为12288人、53人、1454人和221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046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50个,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年末全县有城乡敬老院10所,有床位297张。全年为城乡6070户最低生活保障户、8631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965.4万元;为2525名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发放609.3万元定补金;为“三属”、革命伤残军人及义务兵家庭、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227.5万元,为31503名社会救济对象安排救济口粮34万公斤、提供救济衣被2016件(条)、救济费334.9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
随着全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9993人,比上年增加220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19407人,增加183人;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5468万元,增17.2%,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645万元,增17.1%;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27371元,增加3394元,增14.2%,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741元,增加3389元,增13.9%,分别比2005年增长93.9%、92.3%,年均增14.2%、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0元,比上年增加1762元,增12.1%,比2005年增长90.7%,年均增13.8%;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547元,比上年增加785元,增13.6%,比2005年增长69.9%,年均增11.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6017元,比上年增加2919元,增22.3%,比2005年增长87.2%,年均增13.4%,。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2010年末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533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为91318户,280145人,比上年增加741人,增0.27%,比2005年增加8043人,增长3.0%,年均增0.6%。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38363人,占总人口的49.4%,女性人口141782人,占50.6%;农业户70651户,农业人口241860人,占86.3%,非农业户20667户,非农业人口38285人,占13.7%;少数民族人口43904人,占15.7%。
据计生局统计,2010年,全县出生人口2630人,出生率为9.40‰,年内死亡人口1612人,死亡率5.76‰,自然增长人口1018人,自然增长率3.64‰,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比2005年降低1.13个千分点。在出生人口中,-孩1578人,占出生人口的60.0%,二孩1029人,占39.1%,多孩23人,多胎率为0.87%,比上年上升0.24个百分点。全县累计“三术”人数49219人,三术率为84.42%,比上年上升0.20个百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6.84%,比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比2005年降低1.76个百分点。
注:1、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如数据与当年《统计年鉴》资料有出入,则以《统计年鉴》资料为准;
2、公报中在计算个别人均指标所采用的人口数为推算数,2010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3、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