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付出的努力最为艰辛、取得的成绩最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应对,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攻坚克难,扎实进取,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增幅分别为7.9%、9.0%、10.0%和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73.9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11:62.6:26.4,调整为2009年的12.0:59.2:2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9.3%和33.3%。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17.84亿元,增长18.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9%。
财政收入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亿元,增长18.8%,剔除江铜所得税,完成37.08亿元,增长2.9%,扭转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局面。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8.11亿元,增长10.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格局进一步平衡。在贵溪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财政总收入继续保持全省三甲的基础上,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77.1%和70.7%,增幅位居全省前二位。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0.8亿元,增支8.8亿元,增长27.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4亿元,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3.22亿元,增长35.9%;环境保护支出1.01亿元,增长30.4%;教育支出5.60亿元,增长24.7%;农林水事务支出3.1亿元,增长69.8%。
物价走势基本平稳,价格紧缩压力逐步缓解。市场物价总水平全年呈下降态势,但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增长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1%。八项分类指数呈“四升四降”的特征。食品价格上涨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而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同比仍呈下降,依次下降0.9%、0.6%、1.9%和5.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7万亩,增长5.1%,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63.93万吨,增长5.4%。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长。油料作物产量1.97万吨,增长4.7%,甘蔗2.45万吨,增长4%,瓜果类4.11万吨,增长1.4%。
“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万亩,四旁(零星)植树284.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5.2%。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2.14万吨,增长28.3%,其中猪肉10.17万吨,增长35.7%,禽肉15万吨,增长2.7%。生猪出栏133.38万头,增长35.3%。年末生猪存栏78.64万头,增长34.5%。全年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0.3%,其中养殖产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2万亩,达77.1万亩,增长16.8%。农业机械总动力70.69万千瓦,增长13.2%。农村用电量7980万千瓦小时,增长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46吨,增长2.3%。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72家,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0个;合作组织成员5.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42.85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82亿元,增速自5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14.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75%,集体企业增长10.78%,股份制企业增长13.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6.6%。分产业看,铜产业增长19.05%,非铜产业增长6.96%。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79.39%、77.97%、66.11%、28.85%、8.52%、19.09%、4.87%。
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在重点监测的46种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重点产品基本实现增长。其中:精炼铜80.16万吨,增长14.1%;铜材加工76.68万吨,增长16.6%;中成药1419吨,增长19.2%;磷酸铵肥20.27万吨,增长18.3%;发电量36.97亿度,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降幅逐步收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2.78亿元,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7.24亿元,下降7.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年内增幅已实现“转正”,全年实现利润39.96亿元,增长7.8%。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207家,新增56家。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7.18亿元,增长9.7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02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47%和4.85%;实现利润5.99亿元,增长82.6%。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9.5%。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0.4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18.5%;房屋竣工面积130.47万平方米,增长4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24亿元,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0.05亿元,增长24.5%。
三次产业投资有所调整。一、三产业投资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1亿元,增长7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86亿元,增长138.9%。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投资分别增长102.5%、289.6%、768.5%;第二产业投资增势趋缓,比重下降,完成投资103.28亿元,增长5.4%。占投资总额比重56.1%,比上年下降19.6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安置小区、自来水厂等夏埠新区重点工程平稳推进;市体育场、邓洪公路、府前路延伸、环城西路、南站路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增长163.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个数大幅增加,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1个,增加252个。新开工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98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9个,增加145个。
重点项目亮点纷呈。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70项,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40%。其中市本级58项重点工程,已开工53项,开工率达92%。鹰瑞高速公路鹰潭段、杭南长铁路客运专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第一机组、西气东输二线鹰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14亿元,增长10%。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40.4万平方米,增长10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71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房屋销售额11.76亿元,增长44.7%。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分城乡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53.93亿元,增长18.8%;农村市场18.74亿元,增长18%。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和零售业增势强劲,分别实现零售额9.46亿元和54.06亿元,依次增长24.2%和20.7%;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98亿元,增长3.1%。从主要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8.9%,日用品类增长13.9%,家具类增长21.5%,书报杂志类增长25.9%,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增长38.8%,汽车类增长51.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滑局势初步遏制。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逐步缩减。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39亿美元,下降7.1%,降幅比年初缩减2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8.48亿美元,下降5.3%,降幅比年初缩减20.6个百分点;出口1.9亿美元,下降21.1%,降幅比年初缩减30.8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79万美元,增长8.8%;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3.05亿元,增长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物流
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增长18%。
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982.52万人,增长5.75%,其中铁路客运量400.52万人,下降1.5%,公路客运量1542万人,增长7.91%;全年完成货运量2466万吨,增长9.77%,其中铁路货运量436.9万吨,增长12.2%,公路货运量1780吨,增长9.88%。年末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3.98公里。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5563辆,增长24.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798辆,增长59.5%,占轿车拥有量的73.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40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857万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41544万元,增长8.6%。
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发展年”取得明显成效,景区新游线全线开通,龙虎山游客中心投入运营。旅游接待量大幅上升,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1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入境旅游者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1%;旅游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占GDP比重13.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新增物流企业36家,发展到115家,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上交税收1.19亿元,分别增长1.9倍和1.3倍。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7.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7亿元,增长19.5%。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增幅比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25.58亿元,增长15%;现金支出415.88亿元,增长16%;货币净投放9.7亿元,下降10%。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3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7家,人寿保险公司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7153.67万元,比上年增长 7.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4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4.58%;人寿险保费收入52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各类保险赔款支出7782.7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719.87万元,人寿险赔款支出1062.8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37人,在校学生4292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099人。全市拥有高中11所,初中59所,小学359所;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20387人、42044人和10396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4人。在园幼儿25959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1.7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各类民办学校125所,在校学生26142人。
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年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878万元,比上年增长86%。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我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鹰潭“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全年全市科技成果24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9项,省级项目21项,有27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奖项28项,其中省级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73件,比上年增长46%;授权量166件,下降30%。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73件,专利授权166件。
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16.2%。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33万元,增长11%。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率93.18%,电视人口覆盖率95.47%。文艺赛事喜报连连,歌曲《旗帜》和电影《心灵的小河》分获全国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15个(不包括个体机构),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5个,比上年减少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4412人,增加6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561人,减少136人;注册护士1248人,增加91人。卫生机构床位2851张,增加1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654张,增加12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56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和2.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人口为1115406人,比上年末增加8032人。其中城镇人口563057人,增加30410人,城镇化率达50.48%,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2‰;死亡率为5.93‰;自然增长率为7.7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839元,增长2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0.19元,增长6.95%。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8%,比上年分别下降1个和4.6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8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29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68平方米和0.52平方米。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79767人,比上年增加3060人,增长4.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19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增长1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4万元,比上年增加2071元,增长11.3%。
劳动就业增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员2.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8万人。城镇登记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9亿元。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47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5.75万人,参合率达97.9%;城镇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达983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160.8元和65.3元;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690万元,为全市城乡14.4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课书。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95套,廉租住房587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60万元,受益户数5150户。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广社区公共服务一卡通。“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免费为3108例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改造540公里,新建乡镇客运站15个,候车亭150个。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了由“二加五”到“三三六”模式的拓展。
十二、环境与能源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99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1.4万亩。城市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31.09万平方米,增长13.8%,城镇人均绿地面积69.8平方米,增加2.7平方米。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贵溪市、余江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比上年提高51.4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平均值达100%。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初步核算,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240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1%,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4、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