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县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3亿元,列全市第10位,比上年增长18.6%,居全市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4.09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2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6:44.9:34.5,与上年相比,一产提高0.7个百分点、二产下降2.6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8%;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8%。人均GDP达到1152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578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发展。2007年,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继续积极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连续四年实现丰产丰收,总产量达到39.9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总产17.8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增长0.3%;秋粮总产22.1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长0.9%。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量0.3万吨,减少13.2%;油料产量7.3万吨,增长4.0%;蔬菜产量62.7万吨,下降15.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3亿元,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较上年增加1.7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7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全县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7.5亿元,增长43.4%。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3172吨,增长3.0%。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村村实现三通(通电、通车、通电话)基础上,今年又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信号,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6万余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1%,比上年提高30.7个百分点。“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加强,新建沼气池3000个,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发展到1.2万户,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村庄覆盖面达到100%。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37家发展到176家,增加39家,完成工业产值66.96亿元,增长42.73%。其中国有企业3.08亿元,增长18%;集体企业1.51亿元,增长48.32%;股份制企业53.49亿元,增长34.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52亿元,增长1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36亿元,增长90.78%。轻工业总产值35.12亿元,增长48.78%;重工业总产值31.84亿元,增长40.88%。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100:90.7(轻工业为10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29.91%,总量列全市第12位,增幅居第4位。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 2007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39.7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3.55%,居全市第6位,比上年提高3.1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市第6位。

工业生产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68亿元,增长44.3%;利税4.54亿元,增长48.4%;其中利润2.43亿元,增长37.1%。总资产贡献率21.49%,提高5.0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7.92%,下降5.5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52%,下降1.9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09次,加快0.8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69886万元/人,增长18.25%;产品销售率97.32%,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7.39%,提高20.4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7亿元,增长4.64%;实现利润0.31亿元,增长47.62%。期末从业人员0.74万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5470元/人。全县房屋施工面积98.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63.85%。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9亿元,居全市第10位,增长28.7%,居全市第3位。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35亿元,增长42.85%,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4亿元,增长14.9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8亿元,增长53.59%;第二产业投资20.11亿元,增长32.77%,其中工业投资19.81亿元,增长36.75%;第三产业投资12.90亿元,增长15.88%。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在建项目284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121个,竣工项目89个。全县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8亿元。

房地产开发平稳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2.98亿元,增长14.28%。商品房开发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县房地产施工面积35.61万平方米,增长36.54%;房屋竣工面积10.37万平方米,占施工面积的29.12%;商品房销售面积24.99万平方米,增长27.7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3.31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3.28%。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57亿元,增长18.6%,总量居全市第8位,增幅居全市第11位。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1.38亿元,增长21.47%;县城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9亿元,增长17.1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1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47亿元,增长17.5%。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30.89亿元,增长17.09%,所占比重达到92%。

对外经济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6669万美元,增长33.2%,总量居全市第11位,增幅居全市第6位。其中出口5763万美元,增长37.9%。实际利用外资705万美元,下降47.1%。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697公里,同比增加93公里。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68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1%,旅客周转量1.59亿人公里,增长30.6%;公路货运量720万吨,增长30.9%,货运周转量4.19亿吨公里,增长31.4%。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918.09万元,增长14.5%;信函 302.83万件,包裹1.15万件,国内特快专递4.2万件,国际特快专递0.01万件,报纸603.38万份,杂志15.47万份。邮政储蓄余额11.56亿元,同比增长11.44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3万人;互联网用户1.81万户。

旅游业实现新突破。全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增长41%。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增长17.6%,总量居全市第10位,增幅居全市第4位。国税、地税全年实现收入3.56亿元,居全市第11位,同比增长33.09%,居全市第3位,两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6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1亿元,居全市第7位,比年初增加9.1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11亿元,比年初增加7.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03亿元,居全市第11位,比年初增加8.09亿元。其中工业贷款5.33亿元,比年初增加1.89亿元,农业贷款16.12亿元,比年初增加2.97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争取资金160万元。新派科技特派员71名,安装科技信息“村村通”专用软件650台(套),成为全市第二个实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的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重要科技成果2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项,达到国内领先的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  4项,三等奖1项。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成立了县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65项,授权35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2007年年内有5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使我县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7处,占全县中小学的11.47%,列全市第2位。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2007年,我县高考文理本科一批上线总数达到2692人,增长21.04%,其中,重点本科进线582人,增长13.45%,本科一批文理科上线率居全市第3位,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万人比由上年的全市第9位跃居第6位。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先后申报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8项,市级正式立项课题44项,县级立项课题62项,有30项市级课题和12项县级课题通过验收鉴定。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全县共改造校舍危房1.7万平方米,建教学楼15座,总投资1266余万元。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310万元,完成全县182处项目学校建设,形成遍及农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县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和98%以上的农村学生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75056名学生的杂费全部免除,下半年城镇义务教育阶段8604名学生的杂费全部免除,共免除费用2143.9万元。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县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3处,博物馆3处,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8.2万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拥有国家珍贵文物22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3件。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末,全县医院35处,其中乡镇卫生院25处、专科防治所2处、妇幼保健院1处、卫生防疫站1处。拥有病床247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29人。全县有68.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受益人口达279.8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81%。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化进程加快。“绿亮清”工程继续实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2007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7.89平方公里,完成绿化工程建设投资1643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38.1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6.15平方米。2007年完成亮化工程投资301万元,安装和改造4条道路的路灯1072盏;完成清洁工程投资58万元,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2148万元;新建绿化30万平方米;硬化路面1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板5万平方米;安装路沿石2.2万米;架设路灯500基、1000余盏;铺设雨水管网1.35万米,污水管网1.55万米,供水管网8000米,弱电管网1.8万米,燃气管网8000米;建设汉式建筑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县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环保工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水污染治理实现新突破,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2007年全县COD排放总量下降5.3%。其中,境内沂河水质已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出境断面COD已降到30mg/L以下,出境断面COD已连续6个月稳定在20mg/L左右。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年我县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28%,空气质量优于二级。

十、安全生产

2007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1起,死亡29人,受伤360人,经济损失396.56万元,全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3%、6.45%和0.83%,经济损失同比上升37.18%。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2人,下降6.45%。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为构建平安沂南、和谐沂南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91.3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6.39万人,女性人口44.99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1.96‰,死亡率为5.09‰,自然增长率为6.8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总收入10138.8元,增长27.9%。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9437.4元,比上年增加2025.4元,增长27.3%;人均消费支出6350.2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9元,并列全市第11位,比上年增加658元,增长16.62 %,居全市第2位。人均生活费支出3047元,增长8.55%。

年末全县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3290人,同比减少40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416元,居全市第12位,比去年增长28.3%,居全市第10 位。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实用面积 2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全县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926人,收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6853万元,增长19%,为431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金8411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有27119名企业职工参保,收缴企业养老、女工生育、工伤保险费1.01亿元,增长21%,为6300余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7852万元,增长34%。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保单位269个,新增各类参保人员5689人,累计参保人数达38389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797万元,支出医疗保险基金1806万元,医保基金累计结余288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稳中有升。全县有7.01万人参保,收缴农村养老保险费102万元,为1750余名退休农民发放养老金80万元。失业保险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县参保职工3.4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645万元,增长20%。为3345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200余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实现新增就业10040人,下岗再就业3730人;实现劳动事务代理达104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粮食 万吨 39.9 0.8

其中:夏粮 万吨 17.8 0.3

秋粮 万吨 22.1 0.9

棉花 万吨 0.3 -13.2

花生 万吨 7.3 4.0

瓜菜 万吨 65.4 -18.4

其中:蔬菜 万吨 62.7 -15.9

水果 万吨 6.2 5.9

水产品 万吨 0.3 3.0

附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配混合饲料 吨 85375 768.34

鲜冷藏肉 吨 162912 20.19

摩托车 辆 9247 11.30

电动自行车 辆 246805 15.09

滚动轴承 万套 993.7 -12.31

电子元件 亿只 12.93 105.56

合成氨 吨 42107 26.02

农用氮磷钾肥料 吨 35220 22.38

变压器 千伏安 303690 5.34

水泥 吨 485404 6.78

日用玻璃制品 吨 29316 -3.66

服装 万件 326.91 5.75

生铁 万吨 11.86 73.65

黄金 千克 300 33.33

附表3:每百户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    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城镇

彩电 台 106 2

摄像机 台 8 0

电冰箱 台 82 2

洗衣机 台 94 2

空调器 台 76 6

摩托车 辆 76 4

微波炉 台 26 0

淋浴热水器 台 38 1

电脑 台 48 4

移动电话 部 178 16

普通电话 部 74 0

助力车 辆   38 6

农村

彩电 台   95 2

洗衣机 台 39 6

移动电话 部 81 25

普通电话 部   82          6

电冰箱 台 17 3

摩托车 辆 67 8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核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

(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4)本公报使用的林业、对外贸易、交通、邮电、通信、旅游、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城建、环保、安全生产、人口、社保等数据分别由相应主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