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县各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工作主线,以“四个三”为抓手,补短板,增优势,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89亿元,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9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3.98:38.36:47.6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全年播种粮食作物87.69万亩,同比减少4.44万亩。粮食总产34.56万吨,同比下降1.26%。其中夏粮总产13.7万吨,减少8.05%,秋粮总产20.86万吨,增长3.78%。粮食亩产394.14公斤,同比增长3.75%。经济作物产量有减有增。花生总产9.37万吨,同比下降5.35%;蔬菜总产104.31万吨,同比增长4.27%。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62.9万头、4.1万头、24.4万只和491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5%,减少18%,减少30.3%和增长10.2%。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1.1万头、牛4.2万头、羊23.4万只、家禽1782万只;同比生猪增长10.8%,牛减少10.6%,羊减少38.1%,家禽增长15.6%。肉类总产量13.6万吨,增长33.3%;禽蛋产量2.8万吨,减少17.6%;奶类产量1.46万吨,下降8.2%。水产品产量7150吨,增长4.8%。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新建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10个,总数达21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0.5万亩,总面积达1万亩;新培育品牌5个,总数达13个;新认证“三品一标”22个,总数达293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71家。生态循环农业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00立方大型沼气工程1处。
二、工业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2家,完成工业产值447.73亿元,增长4.38%。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25.29亿元,增长6.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4.04亿元,下降8.0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8.40亿元,下降34.27%。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28.92亿元,增长15%;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18.81亿元,下降4.82%。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96(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51.1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8.82亿元,增长5.45%;实现利税31.53亿元,增长11.45%;其中利润20.05亿元,增长12.29%。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计划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2个,完成投资66.3亿元;工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7%,工业技改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38.8%。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2亿元,同比下降2.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7万平方米。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96.4%;新开工面积8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7%。商品房销售面积56.3万平方米、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额23.7亿元、增长20.8%。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3.26亿元,下降5.2%。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0.47亿元,下降15.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22亿元,下降8.3%;住宿实现零售额0.23亿元,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34亿元,增长2.0%。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7亿元,同比下降23.3%。其中出口17.2亿元,同比下降18.4%;进口1.5亿元,同比下降54.6%。全县共有9家企业进出口过千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4129万元,同比增长1463.3%。
五、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6亿元,同比增长1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3.6%。分税种看,增值税同比增长9.3%,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73.8%,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6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民生支出39.1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5.6%。国地税收入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国税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5.1%;地税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6%。
金融业形势良好。201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1.14亿元,比年初增加39.3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92.43亿元,比年初增加33.0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7.54亿元,比年初增加26.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1.90亿元,比年初增加5.45亿元;中长期贷款83.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3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51.93%。
六、文化、旅游、交通、信息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第十四届“阳都之夏”广场文化艺术节。农村电影放映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3000余场次。今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2处,博物馆6处,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26.5万册。境内现已查明的田野古文化遗存有35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1个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7处(18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沂南县馆藏的文物13372件,其中珍贵文物22件。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县实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3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5家,AAA级旅游景区9家,AA级旅游景区9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家,旅行社9家,星级酒店5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3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5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20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实现旅游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30.9%。
公路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52公里,累计达到2631公里,其中村镇公路1935公里;高速公路74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6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02451辆,其中载客汽车151086辆,载货汽车17284辆,其他汽车1195辆,摩托车32092辆,挂车794辆。
信息业稳步发展。全县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66亿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15万户;互联网用户16.1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2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9%。
七、教育、体育、科技、卫生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0607人,初中新生9455人,招收高一新生4549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9756人,初中在校生2722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42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沂蒙红色影视杯”诸葛亮跑游沂南马拉松赛,群众参与性达到新高度,网络点击量突破70万次。县竞技体校女子排球队参加山东省青年排球锦标赛暨省二十四届运动会运预赛获得女甲第四名,女乙第五名;全市青少年锦标赛中田径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篮球获得甲组第三名;全市中小学生联赛,排球比赛获得男子高中组第一名、男子初中组第一名,女子高中组第三名、初中第三名。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列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246万元;全年获市科学技术奖6项;获市专利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为94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1件,实用新型申请700件,外观设计申请11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9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1处,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获批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人才计划3项。继续做好引技术工作“走出去、请进来”20余次,促进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引进创新型人才4人、先进技术60余项。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不断改善。2018年末,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2处,其中:专科疾病防治所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处,乡镇卫生院24处;村卫生室378处;民营医疗机构8处;门诊部7处;诊所、医务室77处。全县拥有病床431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64人。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4.67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0.96平方公里。财政总投入3.04亿元。实施了正阳路、朝阳路等10条道路工程,新增道路长度8.23公里、道路面积14.7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22盏,铺设雨水管网12.54公里,污水管网11.45公里,污水处理率9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7%。今年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投资11.2亿元,新建续建社区1个,完成农房建设2300户,完成危房改造1019户。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供热主管网37公里,二级管网210公里;集中供热23000户,取暖面积达到240万㎡。
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4人,非煤矿山事故死亡1人;经济损失130.4万元。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上升67%、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9%、受伤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00%、经济损失比去年同期上升27%。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5元,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77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4元,增长7.8%。
就业创业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新就业人数7213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26人,困难人员就业4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90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3021人,创业培训589人。全年实现新增参保160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3%,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1%,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提高到87.5%。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2万人、1.6万人、53.2万人、6.1万人、76.9万人、6.7万人、3万人、3.9万人。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500万元。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粮食面积、产量,居民收入采用国家统计局沂南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