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市经济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运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再造”目标,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和启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实施经济发展六大战略,突出重点,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狠抓落实,促使国民经济总体上有了较快增长。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20.72亿元,增长7.98%;第三产业5.47亿元,增长12.0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水情、旱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产品价低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增加;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城镇就业及职工下岗再就业压力增大;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税收难度加大。
一、农业
1999年,我市遇到多年来少见的旱情,全年降水量78毫米,比历史年份平均降水量少54毫米,局部地区还遭受了严重的虫害、雹灾等。各类灾害成灾面积达17.82万亩,因灾造成粮食减产14420吨,但由于市委、市政府年初树立了抗大旱、防大灾的工作思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合理配置使用水资源等多种积极措施,保持了全市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9%,主要农产品除粮食、甜菜、瓜类受灾害及调整结构影响产量减少外,油料、蔬菜、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产业继续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较好兼顾。全年完成选材面积640公顷。其中:防护林540公顷。当年四旁植树34.29万株,幼材抚育作业面积587公顷,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53公顷。林木病虫害等防治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畜牧业、水产业生产由于牲畜传染疾病的冲击,影响了畜产品养殖和出售,突出表现在禽蛋和牛肉产品产量上。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级政府安排用于农业的投入达3800万元,比上年增加近100万元。农用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广高新技术节水4.46万亩,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2073亩,年末全市机械总功力达43.91万千瓦,增长3.81%;农用拖拉机26226台,增长2.67;排灌机械1824台,增长3.87%;联合收割机174台,增长8.0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8万吨,同比持平;农村用电量10091万千瓦时,增长3.36%,塑料薄膜使用829吨,增长10.98%;机电排灌24.81万亩,农田有效灌溉63.36万亩,分别增长14.54%和下降0.5%。
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当年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2500套,建成小康住宅楼百余套。金川区双湾乡九个井村桔杆气化站建成,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9年,我市工业经济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运行态势,但随着主导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工业经济增速逐步加快、效益逐期回升,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工业强市”战略,注重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相继组建了奔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金昌水泥集团,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8亿元,同比增长5.05%。地方工业增加值5.14亿元,增长9.04;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目标。其中,国有1.6亿元,增长19.52%;非国有3.54亿元,增长5.15%,在地方经济中所占份额进一步加大。主要产品产量除煤炭政策性限产压库,成本偏高的火电暂时出现供大于求产量下降外,其余大部分都有程度不同的增加。
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经济呈现出亏损户数增加,亏损额减少的特点。今年,全市综合效益指数为59.76%,比上年下降26.3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程度较大,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资金周转减慢,增加了经营难度,但地方综合效益指数略有回升,全年为44.39%;比去年同期上升0.49上百分点。
建筑业产业经营稳步发展,但效益仍然不佳。受国家投资拉动政策的影响,建安工作总量加大。1999年全市拥有城镇集体以上建筑企业16个,年内投标承包工程178个,比上年增加22个,优良单位工程44个,增加6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17万平方米,增加10.22万平方米。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下降11.21%,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盈亏相抵后,建筑行业净亏损2641多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2亿元,增长16.1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38亿元,增长27.07%;更新改造投资2.41亿元,增长18.36%;其它投资1.23亿元,下降17.8%。完成住宅投资2.9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2.1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引硫济金工程当年完成隧洞推进2293.4米,衬砌2439.2米,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2%。累计完成掘进7091.7米,为计划的80%。衬砌4981.4米,为计划56%;城市供水工程净水厂土建主体工程及厂内附属建筑基本完成;永昌宗家庄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全面竣工;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市人民文化广场初步建成,市区3条主要街道绿化和两条道路拓建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及永昌县东大河流域以工代赈“三化”草场治理等项目完成了初步论证工作。企业技术改造获得成果,如年内实施的投资1304万元的金化集团六万吨合成氨填平补齐项目和投资1900万元的镍都实业公司的高品质硫酸镍技术改造项目,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特别硫酸镍产品质量由过去的二级品提高到现在的一级优等品,销售价格比过去增长44.68%,且产品供不应求。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但客货运车辆增速过快,大大超过了全市运力需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78公里,比上年增加62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快速发展,新兴业务充满活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35万元,增长14.46%;年末城乡电话达47788户,增加5809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8634户;城市公用电话892部,增加128部;IC卡机213部,增加近200部;移动电话达6489户,增加3641户;无线寻呼达29268户,增加5923户;各种信息网络上网用户迅猛增加,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围绕市场体系建设进行的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06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79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6302人,注册资金21417万元。
多种经济共同的竞争,市场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增长10.07%,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0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87亿元,增长5.88%,餐饮业0.59亿元,下降7.38%。
全年物价持续回落,降中趋稳。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收支基本平衡,确保了主要各项事业的资金需求。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67亿元,增长4.84%;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增长5.04;财政支出完成3.52亿元,增长11.82%。
金融平稳发展,贷存差缩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2%。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9.40亿元;企业存款12.92亿元,增长18.62%。各项贷款余额49.36亿元,增长0.91%。其中,工业贷款22.06亿元,下降3.37%;农业贷款2.34亿元,增长30%。随着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落实,全年现金累计净投放量增加,比上年高出845万元。
保险事业有新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588万元,比上年增长5.42%;其中:人寿新承保人数8.79万人、新增保费2127万元、全部保费收入5063万元,财保保费收入4525万元,增长12.12%;支付赔款1992万元,下降10.83%。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今年围绕“科教兴市”的三个重点,狠抓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0项,取得科技成果33项,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特别是《桔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示范》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此外,在金昌市引硫工程实施中,有5项技术创全国第一。目前,已开发茄子、辣椒、西、甜瓜等10余个新品种,引进有特色的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新品种80多个,有三个日光温室基地种植水平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发展有了新的进展。1999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5571人,小学5115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13.7人和2270人。初中毕业会考“六科”合格率为73.7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率为92.9%;普通高校录取率为38.19%,比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残疾弱智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1999年全市共开展大型文艺活动10余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建成了西北最大的文化广场并成功地举办了历时1个多月的“99金昌广场文化节”(演出15场,表演节目210个,每场观众5000人以上,共计7.5万人(次)观看节目,公开放映电影15场),是我市对外开放、办事指南的一个很好的文化窗口。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68.55%和85.72%,并有针对性的开办了“环保与健康”、“再造之路”、“回顾与展望”等10余个专栏,共播发稿件460余篇。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单位拥有病床1510张,增长1.75%;卫生技术人员2270人,增长23.71%,其中:医生756人,增长3.42%。农村卫生院拥有床位127张;卫生技术人员185人,增长31.2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4人,增长5.21%。
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逐步形成。全市共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2次,参加活动8743人(次)。第八套广播体操普遍展开,在全国手足操比赛中获三等奖。1999年在全省四项比赛中,获一项团体第一,一项团体第三和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11枚的好成绩。
九、人口与环境保护
据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13.4‰,比上年减少0.49个千分点;死亡率4.76‰,增加0.21个千分点,自增率8.64‰,减少0.7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4.68万人,增长1.32%。其中:永昌县25.39万人,金川区19.29万人,分别增长1.24和1.42%。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综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1999年,全市县以上新、改、扩建项目全都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3个,占项目总数的63.46%。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完成率为89.05%。其中:市管企业完成87.17%。县管企业完成88.33%。全市废气和废水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率保持在95%以上。
十、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又有新的提高,但部分亏损企业、下岗职工和受灾群众生活还有一定困难,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823元,比上年增长7.51%,人均消费性支出5525元,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2606元,比上年增长6.11%,净增150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9.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30.6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有了新进展。1999年完成就业安置6100人。发放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1358张,有组织输出持卡率达100%,跨省自谋持卡率达20%以上,证卡合一率达57%以上。截止年底,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39个,指导中心4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进入服务中心。年末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466人,再就业率为59%,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基金148.9万元,为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障金49.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4.0%。全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期末人数9.12万人,职工人数8.92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86%和5.8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5560万元,职工工资总额84363万元,分别增长8.6%和7.4%。行业间收入差距有扩大态势。
注:1、公报中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公报中各项数据最终以1999年《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