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

选择区域:>>>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团结一心,艰苦拼搏,在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克服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努力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1.2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0.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3.03%;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亿元,增长0.54%;第三产业增加值4.67亿元,增长了3.88%。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工商企业增速减缓,产(商)品销售不畅,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再就业矛盾突出;农业种植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农产品质量不高、卖难问题依然突出;财政税收难度加大,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业

1997年,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农村干部群众立足抗旱不动摇,通过增加投入、科技服务、调整结构等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粮食又获较好收成,总产量仅次于1996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4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99%。主要农产品产量除小麦玉米受灾害影响减产外,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畜牧业生产虽有较大发展。但受价格因素影响,产值下降20.46%。主要畜产品产量除牛肉略有下降外,其余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年造林面积607公顷,其中防护林353公顷,经济林173公顷。当年零星(四旁)植树40.92万株。

渔业生产实现产值613.12万元,比上年增长7.65%。

乡镇企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年末企业户数达2562户,比上年增加240户,从业人员达50674人,增加1574人。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3.29亿元,增长49.2%;经营收入21.41亿元,增长50%;实现税后利润1.154亿元,增长59.7%;实际交纳税金0.42亿元,增长18.4%。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小康建设取得新成绩。继1996年永昌县之后,金川区经省上验收,综合评分95.95分,跨入小康县(区)行列,标志着全市农村整体基本实现小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受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增速减缓,效益欠佳,199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有工业下降5.53%;集体工业增长10.83%。主要产品产量受市场制约,下降幅度较大。

与全市工业相比,市、县(区)属工业增速较高,但效益有所下滑。1997年,市、县(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5.92%,比上年下降7.63个百分点。六项指标除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29个百分点外,产销率、资金利润率、增加值率分别下降1.05、2.65和6.15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减少717元,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减慢0.05次/年。

建筑业仍处于徘徊状态,效益继续下滑。全年完成总产值4.7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内承建各项施工工程171个,比上年减少44个,建安工作量仍欠不足。亏损企业由上年4个增加到8个,亏损额增加,盈亏相抵后,净亏损0.19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有所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社会完成投资总额7.48亿元,比上年增长39.2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5亿元,增长150%;更新改造投资2.56亿元,下降18.50%;其他投资0.77亿元,增长2.10%。在总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6.82亿元,增长34.63%;集体单位投资0.20亿元,下降43.42%,其他经济组织投资0.46亿元,增长165%。

房地产业仍显萧条。全年完成投资0.09亿元,比上年下降1.78%。

全年施工项目179个,比上年减少34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89个,比上年增加3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22亿元,比上年下降2.39%。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省列金化12万吨磷二铵工程年内建成投产。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客、货运量增加,道路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19.52公里,比上年增加15公里。全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22.2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39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20.30%;货运量424.5万吨,货运周转量32866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33.24%和55.41%。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49%。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344门,增加10240门;年末城乡电话达41609户,增加10753户;移动电话达1688户,增加594户;无线寻呼达15182户,增加4119户;市内电话普及率达到百人19.7部,比上年增加4.2部。邮政业务持继发展,全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1167万份,完成函件153万件,邮政业务量达712万元,增长34.40%。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者市场略显平淡,国有贸易不够景气,非公有制贸易有较大发展,全年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1.46%。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1.51亿元,下降29.44%;集体经济0.95亿元,增长9.96%;其他经济(含私营、个体)3.59亿元,增长20.6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9.79%上升到59.38%,上升9.59个百分点。按消费结构分,穿的零售额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吃的零售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5%;用的零售额1.30亿元,比上年下降32.78%;烧的零售额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07%。

物价涨幅保持低位运行,调控目标如期实现,全年市区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2.7%,居民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2.4%,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6.4和11.1个百分点,但文化娱乐和服务性项目价格涨幅仍显偏高。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工作克服不利因素,实现了年初既定目标,全市地方财政大口径收入完成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4%;财政支出3.37亿元,增长21.07%。收支平衡,基本保证了各项事业的资金需要。

金融平稳发展,贷存差增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7%;企业存款余额8.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2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38.93亿元,增长14.81%。全年净投放现金减少1778万元,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

保险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总收入5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4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108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782万元,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处理各类理赔案860件,支付已决赔款1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6%。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日益发展,农村科技技术普及卓有成效。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6项,比上年增加3项,获得市级科技项目成果奖15项。科技下乡受到普遍欢迎,效果明显。

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1997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300人,小学在校学生5451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34人和1720人。小学学生巩固率达99.4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5%。
文化出版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艺术团体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金昌报》全年发行156万份;制作广播节目861小时,无线电视节目434小时,有线电视节目556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达50.76%。有线电视用户已开始发展到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单位拥有病床1481张,比上年增长0.95%;卫生技术人员2274人,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医生1104人,比上年增长17.57%。县以上医院拥有大型医疗、监测设备36台,比上年增加10台。市一院进入“二甲”医院行列,市一、二院被评为“爱婴医院”。

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活跃。1997年,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在全省四项比赛中,获三项团体第一、一项团体第二和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4枚的好成绩。中小学体育施标率100%,达标率96.3%。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参加1.2万人次。

八、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部分亏损企业和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有所加剧。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964元,比上年增长2.47%;农村居民受粮食减产和农产品跌价影响,收入趋缓,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再就业工程开始启动。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75%;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为在职困难职工发放救济金62.54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23.3万元,为7户困难企业提供生产自救资金338.9万元。通过各种形式安置失业人员5296人,比上年多安置10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1997年,各级各单位投入环境治理资金6666万元。全年完成环境保护实事68件,限期治理项目8件。工业废水排放治理率达到53.28%,废气处理率达到98.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1.45%。

十、人口

据抽样调查,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2.93‰,比上年下降0.7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9.18‰,比上年下降1.6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43.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2万人,农业人口24.75万人。

注:1.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部分数据取自部门业务报表。

3.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有变化以1997年《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