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 “两又两高”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市对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中,我区连续第五次名列第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改善。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3.3亿元,突破7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0450元,增长11.9%,按美元汇率,折合人均GDP 2525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 :48.7:45.0发展为5.8:50.8:43.4。

“三化”进程持续推进。全部工业增加值3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1.7 %,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产销率98.5%。以花卉、茶叶、蔬菜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不断壮大,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拉动全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全区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为74.1%,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搭建节赛活动平台,旅游经济初见效益。成功举办了“云锡杯”第七届亚洲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首开全国由县级承办洲际体育赛事之先河。2005年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开幕式暨建区十周年庆典活动全面促进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增长20%。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区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17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建成通村公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14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C级危房改造面积、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3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89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3199人,新增就业转移、劳务输出254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30616万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53331        吨,油料1485吨,烤烟2764吨,水果40432吨,出栏肉猪26.51    万头,增长6.5%,水产品产量3400吨,增长3%。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094万元,增长6.8%。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粮食播面积9.4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65千公顷,其中早稻0.09千公顷。全区经济作物中蔬菜面积8.25千公顷,增长1.4%。牲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动物、家禽和名优特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为41.9%。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全区共筹资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085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180处,完成土石方119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158万个,新增灌溉面积0.16万亩。全区小水电动工12处,完工7处,装机16台,总容量3970千瓦。全年完成异地造林35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县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4992        万元,较上年增长33.9%。其中集体工业增加值26468万元,增长30.7%,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5512万元,增长4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72590万元,增长22.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7.0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72.7万吨,比上年增长44.2 %,石墨91.27万吨,比上年增长56.6%,饲料575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3%,白银315吨,比上年增长10.6 %,铅1.62 万吨,比上年增长6.1%。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9.66 %,提高41.6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3007万元,实现利税53558万元,分别增长86.5%和48.9%。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6574万元,增长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875 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1154万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71721万元。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84489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9988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398万元。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56258万元,其中采掘业投资12860万元,制造业投资42823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75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1个,完成总投资11.5亿元,其中龙女温泉旅游度假区、游泳跳水中心、华天大酒店、碳糊异形石墨生产、政府新办公大楼、中皇城、鲁水河治理二期工程等10个项目均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2694万元,增长17.02%;餐饮业52336万元,增长16.94%。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126万元,比上年增长24.66%。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成功引进了云锡、华电、国丰食品等一大批战略投资项目落户北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4687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017万美元;新批内资项目59个,引进省外境内资金7.9亿元,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858万美元,增长61%,境外劳务输出120人,境外办企业2家,境外承包合同1200万美元。

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3.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财政总收入40098万元,比上年增长37.32%,提高5.9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23万元,增长41.02%,上划中央两税9810万元,增长30.38%;全年财政总支出44496万元,增长35.28%。

金融保险形势较好,货币政策执行稳健。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121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010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2248万元。全年保费收入1414万元,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414万元,全年保险理陪支出101万元,其中寿险支出101万元。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兴区进程加快,科技产业得到发展。全面开展了“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重点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2项,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项,专利申请60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科技成果数、专利数全市第一。企院合作取得新成果,高鑫铂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研制的DCB合成专用催化剂项目,已在中科院等单位完成所有实验室试验内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三科不锈钢有限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研制出“不锈钢工业焊管生产线”设备。在12月16日省科技厅组织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教授参加的项目成果鉴定会上获得好评,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人才引进开展新探索,全区引进科技项目3项,引进资金15400万元,引进高新技术人才32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普通中学30所,小学65所,幼儿园44所。全区共有教职工4661人,学生6242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296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81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毕业生升学率为100 %;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3.92 %和0.98 %。市三中被认定为省示范性高中,七完小被评为“全国军校示范校”,全市唯一“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落户郴州综合职专;民办教育、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两项教育督导评估名列全市第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益繁荣。萨克斯独奏《回家》在全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技能竞赛中获银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全区农村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750余次,出宣传刊280余期,区艺术团送戏下乡10场,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出动检查人员541人次,清查网点1236家,取缔违法经营户49家,查缴非法盗版、黄色淫秽影碟、书刊195000张(本),取得了整顿整顿社会文化市场新成果。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938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23人,注册护士1256人。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2798张。医院15家,全年就诊人数1689597人次,入院人数68641人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唯一的“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和国家级“降消”项目顺利实施,市三医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计划免疫、卫生监督、重点传染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6项工作全市第一,“非典”及“人间禽流感”防治实现了“零疫区”目标。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5年,我区运动员在省以上运动会中,共取得了19枚金牌、34枚银牌、37枚铜牌、9个第四名、7个第五名。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推广,群众体育获全省优秀组织奖。

九、资源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耕地面积11.2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1%。

 

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率97.39%,项目建设三同时执行合格率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均达96%。重点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卓有成效,矿产水利等资源合理开发,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07341人,比上年末增加 62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503人。200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78 ‰,下降0.9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02‰,下降0.9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76‰,计划生育率为98.23 %,多孩率为0.12%,妇女生育一孩率为76.55%,二孩率为23.33 %。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5元,增长12 %,人均消费支出8349元,增长7.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8元,增加554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512元,增加424元,增长10.4%,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822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14元,增长5.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164人,增长13.26%,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374人,增长2.99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245人,增长1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954人,增长5.54%;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4246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756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33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