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浠水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浠水调查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7 亿元,增长3.4 %;第二产业增加值 89.52亿元,增长7.4 %;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1亿元,增长6.5%。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下降1.7%,居住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5%。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全县拥有市场主体96584户。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15154户,个体工商户79640户,专业合作社1790户。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767户,其中企业2608户,个体工商户13017户,专业合作社142户。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60.98亿元,比上年3.9 %。粮食种植面积84.6万亩,增长1.1%;棉花种植面积7.51万亩,下降0.2%;油料种植面积53.26万亩,增长3.2%;蔬菜种植面积45.66万亩,增长0.5%。粮食总产量42.54万吨,增长0.5%;棉花产量0.52万吨,下降1.4%;油料产量9.38 万吨,增长 3.2%;蔬菜产量89.33万吨,增长1.5 %。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89万吨,增长0.4%。
畜牧业现价总产值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禽蛋产量13.15万吨,增长22.5 %;生猪出栏77.5万头,增长0.2%;牛出栏3.51万头,下降7.4%;羊出栏4.2万只,下降9.6%;家禽出笼1505.9万只,下降11.5%。

截至2024年年底,县县级以上家庭农场数量89家、比上年增加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166家,比上年增加27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当年新增1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0.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3%;实现营业收入125.46亿元,增长3.7%;利润总额6.98亿元。建筑业单  位数119家,增加11家,总产值74.11亿元,增长19.6%。实现增加值22.87亿元,增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0个。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9.39亿元,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6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8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95亿元,分别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9.2%、40%、50.8%。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9.82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全年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72.09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28.05亿元。其中住宅投资22.31亿元,占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5%。房屋施工面积221.9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30.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2.8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9.38亿元。

五、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206.47亿元,增长5.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2.9亿元,同比增长20.4%。全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9673万美元,同比增长27.5%

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8.06亿元,增长42.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8.62亿元,增长13.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82亿元,增长18.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59亿元,增长19.4%。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县公路总里程4181.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4公里,桥梁848座。行政村通畅率100 %,行政村通客车率100%。货运量871.9万吨,货物周转量81285万吨公里,客运量441.7万人,旅客周转量17204万人公里。

全县电信业务总量2.67亿标准量,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67万户。

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AAAA级景区达到1家,AAA级景区发展到6三星级宾馆(饭店)1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6亿元,同比增长24.4 %,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46亿元,增长11.9%。

财政支出106.59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6.87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67亿元,增长44.8%;教育支出11.58亿元,增长1.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2亿元,增长6.0 %;医疗卫生支出5.11亿元,增长8.3%;节能环保支出1.59亿元,增长33.2%;农林水支出12.05亿元,增长10.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5.97亿元,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374.94亿元,增长16.8%。全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幼儿园123所,在园幼儿16067人,小学74所,在校学生47024人;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41927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093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69亿元,占GDP比重8.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3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全县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9个,藏书总数为71.9万册;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农家书屋452个,社区及村级文化活动室466个。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4家、基层医疗机构488家。全县卫生技术人员49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60人,注册护士1990人。全县医院及卫生院床位5994张。

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等18余场次、30万余人参与,开展了492场送戏下乡活动。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总户数32.93万户,户籍人口95.18万人。户籍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50.77万人,女性44.4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4:1。从人口年龄构成看,0至17岁人口16.61万人,18至34岁人口17.79万人,35至59岁人口37.98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22.79万人。

全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53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4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8:1。

全县供养五保754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109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3人。医疗保险参保75.55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85万人,再就业人员0.69万人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全县年末森林面积56134.01公顷,森林蓄积量339.62万立方米,覆盖率28.8%,2024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318天(有效监测天数355天),优良率89.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量6.8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城镇居民用电量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乡村居民用电量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

注释:

1. 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行业数据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