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

选择区域:>>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洪涝灾害的双重考验,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全面”布局,全力推进“富民强县、秀美浠水”的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目标思路,着力培育新经济和新动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稳增长的效果得到显现,保质量的力度得到逐步增强。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8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07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9.6:35.5:34.9变为28.8:34.4:36.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8.9%、9.5%、18.6%、8.4%、21.8%和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713元。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3.7%,衣着指数上涨4.2%,居住价格指数上涨6.3%,生活用品及服务指数上涨0.7%,交通和通信指数下降3%,教育文化和娱乐指数上涨6.3%,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9%,其它用品和服务指数上涨2.8%。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8%,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

全县市场主体存量达到52363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7487户,个体工商户44123户,农村专业合作社753家。全县当年新增有效注册商标102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905件,新认定黄冈市知名商标16件。全县有效期内著名商标累计达到15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2件。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8.53亿元,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39.35亿元,林业实现产值0.98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40.95亿元、渔业实现产值16.27亿元、农业服务业实现产值0.98亿元。

全县流转土地面积22.67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235个,家庭农场73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36万亩,比上年减少2.1万亩;棉花播种面积9.53万亩,比上年增加2.9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53.42万亩,比上年减少0.5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5.07万吨,比上年减少6.5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加0.02万吨;秋粮产量43.17万吨,比上年减少6.57万吨,其中:稻谷产量43.17万吨,比上年减少3.38万吨。全年棉花产量0.69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全年油料产量7.89万吨,比上年减少0.15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6.05万吨,比上年减少0.16万吨。

全县当年造林面积3.65万亩,四旁零星植树55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2万亩,苗木产量1996万株。

全县牲猪规模养殖户82家,家禽规模养殖户137家。全县牲猪出栏80.12万头,同比减少6.5%;家禽出笼990.26万只,同比下降18%。年末牲猪存栏69.02万头,家禽存笼2398万只。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7.8万亩,水产品产量9.44万吨,比上年减少0.3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37万吨,比上年减少0.56万吨。

全县年末耕地总资源69.89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7.43万亩。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73 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59.55万亩,机电排灌面积9.33万亩,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7万吨,农药使用量0.23万吨。

全县大中型水库67口,其中大型水库1口。池塘35889口,渠道总长度705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从业人员1.9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91.1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46.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4 %;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实现产值28.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品业分别实现产值7.88亿元、9.0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4.7%。全县工业用电量6.87亿千瓦时,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21 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1家,从业人员1.29万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6.8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5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0.8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3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73个,亿元以上项目73个,当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3.26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2.4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1亿元,分别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5.9%、38.3%;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9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1%。高技术产业投资达到9.91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4%。

全县当年完成民间投资142.91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8 %,其中用于工业方面的投资98.94亿元,占民间投资总额的69.2%。

全县当年项目改建及技术改造施工项目29个,其中本年投产项目26个,完成项目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10.1亿元,其中用于工业方面的投资5.23亿元,占项目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总额的51.8%。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27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投资14.5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46亿元;水利管理业4.72 亿元;电力设施投资2.97亿元,分别占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43.4%、19.4%、14.2%、8.9%。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14.46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3.53亿元,占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3.6%。商品房施工面积179.27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25.2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6.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05亿元。

五、商贸、外经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县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限额以上商贸、住宿餐饮业单位个数达到73家。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入驻登记电商企业累计达到14家,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33家、村邮站128家。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679万美元,同比增长10.5%。

全县创建2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家,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22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能源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7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967公里,高速公路过境11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村比重达到100%,长江过境水道47.5公里,桥梁471座。全县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6277辆,其中私人汽车33641辆;机动船205艘,其中:货轮199艘。

全县邮政支局19处,从事快递的网点18个,从事快递人数77人,报纸订阅份数162.5万份,杂志订阅份数2.8万份。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8.5万户。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06.15万吨标准煤。全县用电总量1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累计达到1.77万户,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17处。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达到7.2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3.29亿元、地税部门完成3.94亿元、财政部门完成3.84亿元。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83亿元,占比5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1.53亿元,地税收入3.3亿元,非税收入3.83亿元,分别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6%、38.1%、44.3%。全县实现基金收入8.15亿元,其中社保基金4.02亿元。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18亿元,其中:教育支出9.7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8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9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4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1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4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36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4亿元。

2016年,我县列入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08.66亿元,比年初增加33.51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233.52亿元,比年初增加26.4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6.7亿元,比年初增加12.7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1.54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贷存比为31.3%,贷存比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30所,其中小学90所,普通中学3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11所。全县在校学生数93013人,其中小学52949人,普通中学35763人,中等职业学校4190人,特教学校111人;幼儿园及学前班23048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5640人,其中小学2822人,普通中学2503人,中等职业学校286人,特教学校29人。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当年达到5525人,高中毕业生5111人,考入各类高校人数5036人。高中阶段男生占59.5%,女生为40.5%。

全县科技开发推广机构20家,全年引进转化科技成果40项,企业累计登记科技成果31项,其中当年登记11项。全县授权专利961件,其中当年授权211件,发明专利拥有量66件。全县高技术及生产高新产品的企业49家,其中高技术企业11 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文化文物行政事业单位22家,其中文化单位20家,文物单位2家,社区及村级文化活动室667个,农家书屋643个。开展送戏下乡372场,“四馆一站”免费接待观众90.2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6.05万册,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205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10个、县级190个。县博物馆被国务院命名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浠水杂技《绳仙眷侣·软钢丝》荣获第十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铜奖”,县图书馆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

全县拥有医院4家,卫生院13家,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治中心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3878张,其中医院2057张,卫生院1621张。全县拥有卫生工作人员3978人,卫生技术人员33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1人,注册护士1347人。

全县主办全民健身活动13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达到51.64万人次。在全市组织的各项青少年比赛中,夺得金牌16枚,铜牌20枚,银牌15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总户数34.54万户,户籍人口101.77万人。户籍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人口53.92万人,女性人口47.85万人。从人口变动情况分析看,出生人口1.3万人,死亡人口0.6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6.9;从人口年龄构成分析看,18周岁以下人口有18.46万人,18至35周岁人口26.77万人,35至60周岁人口38.47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18.08万人。60岁以上人口中,城镇有2.71万人,农村有15.37 万人。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93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8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8元,同比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2596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02元,同比增长14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38 元,同比增长12.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1.2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2 %。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

全县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贫困人口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县累计建设公(廉)租房3188套,改造棚户区11825套、农村危房8058户。新改扩建乡镇中心福利院14所,新建儿童福利院1所、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中心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78个。全县五保供养人数7334人,社会福利收养单位数20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数2198张。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696人,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58人。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全年发放高中阶段学生助学金79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足1778万元。

全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5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35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5万人。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9.96万人,参合率达到98.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9%以内。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对城区主次干道、集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出入口、城郊结合部进行集中整治,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全县城镇化率39.5%,县城区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3万人,城区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数93辆,出租车299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5天,地表水达标率达到100%。

全县扎实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全面加强白莲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关停非法违规矿山、石材加工企业7家,依法依规关停拆除改造养殖场3707家。持续开展“绿满浠水”行动,白莲镇荣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清泉镇河东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散花镇董河村等63个村荣获“省级绿色示范村”称号,兰溪镇盐客树村等14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宜居村庄”。绿杨乡土桥村、白莲镇长岭岗村、散花镇郁港村、洗马镇夏铺村被省农村综改办批准为 2016年度美丽乡村试点村。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均为现价,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