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延安市>>
志丹县统计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志丹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持续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志丹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分别低于全国(5.0%)、全省(5.3%)、全市(5.5%)2.5、2.8、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6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4.75亿元,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52.33亿元,同比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5%,上半年同比增长1.6%,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0%,全年同比增长2.5%。全年三次产业占比为6.8∶67.1∶26.1。
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5.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21.45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0.3%;牧业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1.4%;渔业产值220万元,同比下降22.2%。
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同比增长3.9%。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06亿元、0.14亿元、1.48亿元、128万元和3021万元,增速分别为4.3%、0.7%、1.2%、-20%和4.1%。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6.93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秋粮产量6.79万吨,同比增长3.3%。
经济作物全面增长。园林水果产量25.97万吨,同比增长14.8%,其中,苹果产量24.55万吨,同比增长1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99万吨,同比增长1.9%。
畜牧业生产稳定。猪牛羊禽肉全年产量3527吨,同比增长8.6%;禽蛋产量1772.1吨,同比增长10.6%。年末,猪存栏2.88万头,同比增长12.2%;全年出栏2.82万头,同比增长7.9%。牛存栏2487头,同比下降3.8%;全年出栏1083头,同比下降21.4%。羊存栏10.71万只,同比下降0.9%;全年出栏6.69万只,同比增长14.9%。
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38.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123.38亿元,同比增长2.6%;制造业增加值1.57亿元,同比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13.26亿元,同比下降1.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20.94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原油开采实现产值154.14亿元,同比增长0.9%;天然气开采实现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3.2%;液化天然气(LNG)实现产值12.74亿元,同比下降8.6%。全县生产原油425.56万吨,同比下降2.3%。生产天然气14.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生产液化天然气(LNG)32.57万吨,同比下降5.1%。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产值9.55亿元,同比增长2.1%。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4.6%。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7.3%;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10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11.9%;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2.2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61.7%。
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33亿元,同比增长5.5%。从六大行业增长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5.74亿元,同比增长3.1%;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73亿元,同比下降0.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8.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3084.1万元,同比增长12.8%;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291.2万元,同比下降6.9%。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5.2%。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下降32.2%;民间投资下降40%。
分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4%。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80.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1%(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长3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0.5%)。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11.2%。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5亿元,同比增长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2亿元,同比增长4.3%。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2.92亿元,同比增长5.7%;餐饮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3.7%。
全县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各项税收8.88亿元,同比增长8.1%;非税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县财政支出31.9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6亿元,同比下降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亿元,同比增长36.8%,卫生健康支出1.91亿元,同比下降9.8%。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4.42亿元,同比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17亿元,同比增长5.0%;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为7.9%。
公安年报,2024年末全县总户数54687户,比上年减少619户。公安户籍人口153937人,其中,男性8064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2.39%,比2023年减少770人。城镇人口46257人,比2023年减少1055人。出生率为5.91‰,死亡率8.39‰,自然增长率-2.48‰.
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15.01万人,出生率6.01‰,死亡率6.99‰,人口自增率-0.98‰,城镇化率63.29%。
全县现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共51所,其中高中1所,职中1所,初中5所,小学19所,幼儿园25所。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共26846人,教师共2286人。
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目标任务为62家,完成7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任务数为13500万元,经第三方认定技术服务合同14800万元;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目标任务为480万元,完成4546.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任务数为18家,省厅公示20家;科技特派员省级云平台备案数100人,完成102人。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从业人员141人;文化馆1个,从业人员21人;公共图书馆1个,从业人员18人,藏书4.9万册;艺术表演场馆1个,从业人员9人。全县创作舞剧1个、小品1个、歌曲3首、舞蹈四个。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1个。其中,16个事业类卫生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健康教育促进中心,4个中心卫生院和7个卫生院);19个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院3个,16个个体诊所);96个村卫生室。共接呼救电话1334次,出动急救车辆1334辆次,接回伤病人员1088人。
全县拥有体育场馆1个,近两年建成健身步道8696米,多功能运动场2处,小篮球培训场地1块,村级健身路径7处,公园健身路径3处,健身广场2处,新增全民健身场地12处,维修拓展健身广场3处,新增全民健身场地13428㎡,截至2024年末,全县共建成并正常使用的全民健身场地229处,文化体育广场13处,晨晚练点22个,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实现全覆盖,村级全民健身场地覆盖率达81%。总体育场地面积35.25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7㎡。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6.03万人,占总人口的40.2%。
全年公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2万株。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0.69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千公顷,减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千公顷,年末封禁治理保有25.52千公顷,已建成黄土高原淤地坝328座。
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6,优良天数为346天,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溶度为47维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3%。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1%。全市臭氧(O3)平均浓度147微克/立方米,同比变差5.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33348元,比上年增加1506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58元,比上年增加1573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5元,比上年增加1258元,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低于农村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1,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06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4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9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划参保76246人,已参保75855人,参保率99.49%。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80个,参保人员10271人(其中在职人员参保7683人、退休人员2588人)。企业养老保险共有参保单位345个,参保职工18646人(其中在职17030人,离退休1616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18287人,累计缴纳失业保险金1678.74万元,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41.64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545个,参保人数14105人。
全县拥有敬老院1个,拥有床位150张。全县现有低保对象2151户4976人、特困供养人员267户284人、低保边缘323户,发放低保资金289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342.16万元。
1.本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月快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做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
6.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