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紧盯“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接连不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克难奋进,顽强拼搏,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健发展的势头。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县连续第四次入围“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佳县”,首次跃升全省“三甲”。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6.17亿元,同比增长25%,连续五年实现17%以上增长,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21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107674元,比上年增加14114元。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1%、93.97%和3.93%;拉动率分别为0.52、23.49和0.9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8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实现农业产值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8%。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县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38元,增长11%。主导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新发展畜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68个、专业户1135户,养殖效益逐步提升;新建苹果园4.03万亩,总面积达到6.4万亩,管理水平显着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5.7万吨,同比增长3.5%。生产水果9767吨,比上年增产185吨,同比增长1.9%。其中苹果产量4390吨,比上年增产119吨,同比增长2.8%。油料产量达2944吨,比上年减增317吨,同比下降9.7%。新增大棚205棚、弓棚885棚,总数分别达到2670棚和2663棚,蔬菜产量突破2万吨。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2008年,是我县实施生态大县的第三年,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县城“两山”景观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我为志丹种棵树”活动全面启动。生态建设成效显着,新造林4.23万亩、补植30.2万亩、绿化公路630公里。全县的林地面积累计达175143公顷。

畜牧业发展平稳。2008年,全年畜牧业产值达1.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8.89%。肉类总产量2728吨,比上年下降59.3%。大家畜年末存栏27160头,比上年下降14.3%。其中生猪年末存栏26800头,比上年增长24.6%;羊子年末存栏67100只,比上年增长17.1%。家禽年末存栏17.2万只,比上年同期下降21.8%。

农村经济运行良好。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净增4130万元,同比增长9%。农村经济净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净增3601万元,同比增长12.5%。

三、工业、投资、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有力。2008年,我县大力支持石油勘探开发,各石油开采企业协调发展,石油工业骨干地位进一步巩固。永宁采油厂新打油井670口,产销原油120.7万吨,增长4.08%,完成销售收入33.38亿元,增长5.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0.45亿元,用现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37%。实现工业增加值136.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4%,占全县GDP的93.16%。

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8.6亿元,用现价计算,同比增长37.2%。实现增加值136.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4%。占全县GDP的93.1%。其中县属企业完成产值7837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19%。

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08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8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15.6%。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强势推进。200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4亿元,同比增长18.6%,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32亿元,同比增长1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7万元。年初确定的5个重点项目、23个一般项目、14个常规项目和7个招商引资项目总体上按计划有效实施。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8年,我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客运量4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客运周转量为3045.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全社会货运量完成243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运周转量达4859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7%。新铺乡村油路153.9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72%,新修乡村砂石路86公里,砂石路通村率达到100%。

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我县各类通信用户突破20万户,邮电业务总收入达1.13亿元,比上年净增121万元,增长11%。全县城市电话用户数达1.75万户,比上年增长29.8%;农村电话用户达7344户,比上年减少16.2%。

已通电的乡镇(区、街道办)13个,已通电的行政村200个,新建35KV变电站1座,架设或改造农村电网45.8公里,城乡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全年用电量28078万度,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农村用电量1978万度,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3.7倍。

县城数字电视转换基本完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409户,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到16603户,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7%,电视信号覆盖人口达14.1万人。

五、商业、物价

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2008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4亿元,比上年净增7726万元,同比增长24.4%。

(一)分区域来看,城区的消费水平远远的高出农村。县的零售额为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7%;县以下的零售额为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3%。

(二)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势头比批发零售业更加迅猛。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达32257万元,同比增长19.9%,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8%;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6585万元,同比增长52.7%,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7%;其他经济的零售总额为574.9万元,同比增长19.3%。

我县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引进项目14个,合同引资5.52亿元。

市场物价有涨有跌。2008年,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6%,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7.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4.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8%,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物品的价格基本与上年持平,价格指数为112.5%,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4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有所回落,价格指数为101.9%,比上年同期下跌了2.1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2008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6.07亿元,同口径相比,比上年增长6.16%。人均财政收入达19025元,同比增长4.4%。地方财政收入为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9.55%。其中工商税收为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财政总支出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0.55%。其中重点项目支出7.23亿元,同比下降7.9%;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支出3.7亿元,同比增长15.6%;抚恤及社保支出9235万元,同比增长37.24%。

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较好。2008年,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97亿元,比上年净增1.5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62亿元,比上年净增3.5亿元,同比增长2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3亿元,比上年下降28.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115.47亿元,比上年净增24.11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1.47亿元,同比下降18.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工资性支出为4.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1.3%。货币投放为11.22亿元。

保险业发展平缓。2008年全县保险费收入达3211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850万元,同比下降9.8%;人寿险保费收入1361万元,同比增长36.6%。

六、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我县深入开展教育奠基活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五免一补”和高中阶段教育“三免一奖”政策,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46所。在校生23045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3306人,中学在校生9739人。

各类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我县成立了三个艺术团,吸收了大批的文艺人才,排练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城乡文体生活明显活跃。红都艺术团排演的大型民歌舞剧《挂红灯》成功在外演出,成为了我县和外界文化交流的纽带。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2008年,我县有文化机构21个,乡镇文化站13个,村级文化室108个。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大幅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参合率分别达到95.6%和99%,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2008年,全县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15个,拥有病床40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6人。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县常住人口为13.61万人。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6.09‰,人口自增率4.96‰。

据公安户籍人口年报,2008年末全县居民总户数为49732户,总人口1453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2224人。男性为76380人,男女性别比为,男∶女=1.11∶1。

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8年,我县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08套,分配限价房418套,启动建设廉租房108套,落实特困住房租赁补贴400户。新建卫生厕所8000座,“万座改厕”工程如期完成。人力资源市场正在抓紧建设,开发就业岗位1073个,安置就业9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开通了县城二路公交,新购和更换公交车23辆。残疾人、慈善、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建成投用了3个敬老院,有7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008年,我县职工年均工资为34916元,比上年净增5751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为36913元,比上年净增6465元,同比增长21.2%;集体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为12788元,比上年净增2038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96元,比上年净增2649元,同比增长26.11%。农民人均所得3447元,较上年净增651元,同比增长2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58.5元,比上年净增944.8元,同比增长33.5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98元,比上年净增958元,同比增长3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人均达11435元,同比增长21.46%。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08年,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困难群众13207人,全年下拨各类救灾救济金257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87.7%,已有近万人领到养老金。2008年,我县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28428人,比上年增长87%。城镇已参加养老保险13160人,比上年增长49.2%。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7315人,比上年增长1.4%。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11895人,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已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138人,比上年增长4.1%。

注:1、我县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评估数;总人口为公安年报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