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二0一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富民强县八大工程、四十六个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实施黄金、果畜、旅游、物流“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05亿元,较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73亿元,较上年增长 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22亿元,较上年增长 10.8 %。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72%、52.14%、38.1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7207元,比上年增加3990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88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8.07%,较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5705万元(现价),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75%。其中,农业产值24353万元,林业产值891万元,畜牧业产值17128万元,渔业产值5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55.74%、14.98%、36.2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343千瓦,化肥施用量10661吨(折纯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                   43106吨      比上年下降 18%

其中:夏粮             24788吨      比上年下降 12%
秋粮             18318吨      比上年下降 26%

棉花             966吨        比上年增长12.6%
油料             5223吨       比上年下降1.12%
苹果             10655吨      比上年增长13.2%
大枣             185吨        比上年下降0.61%

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5215.43吨    比上年增长3.1%
禽蛋产量         549吨        比上年下降13.9%

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水产品产量        370吨        比上年增长2.7%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全年林木育苗1300亩,道路绿化16公里,四旁植树55万株,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349万元,其中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459万元,共新打机井7眼,新建水塔5座,蓄水池6座,铺设管网31.19千米,解决了11个村81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投资64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k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蓄引能力2.4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45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县全年工业增加值达1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9.3亿元(现价),实现增加值12.31亿元(现价),分别较上年增长51.3%和25.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黄   金           11.33吨(362560两)比上年增长17.4%

其  中:

成品金    8.74吨(279680两)比上年增长37.2%

含量金    2.59吨(82880两)

比上年下降21.0%

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4家,年末从业人员1571人,较上年增加461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07万元,增长49.7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07万元,增长12.6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71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6亿元,较上年增长26.77%。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3.65亿元,较上年增长31.49 %,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61亿元、11.85亿元和10.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7%、92%和4.2 %。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54万吨,货物周转量181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76%;旅客运输量132万人,旅客周转量96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4%。

邮电通讯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25万元,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551.6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7%、8.98%。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8637户,比上年末减少1277户。移动电话用户为124000户,比上年增加7661户。年末互联网用户为1.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98%。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商品消费持续升温。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245万元,较上年增长15.8%。其中,县的零售额42147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8098万元。分行业类别看,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0700万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545万元,增长25.53%。

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成功开园,影响空前。佛头山、马趵泉等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

七、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860万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680万元,比上年增长46.5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390万元,增长49.6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3.21 %。其中,教育支出2057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350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1292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94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9.77%、36.12%、31.43%、38.59%。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851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个人存款267804万元,比上年下降3.95%。各项贷款余额150592万元,比上年增长36.76%,其中:短期贷款122671万元,比上年增长50.46%,中长期贷款27921万元,增长70.04%。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9.9万元,同比下降2.1%;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701万元,同比上升6.3%。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91.9万元,同比下降4.9%,人寿保险理赔金额203.3万元,同比增长96.6%。

八、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重点项目4项,市级科技重点项目7个。其中“350吨/日焙烧尾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列入省“工业攻关”计划,“新细粒金重选装置的应用及推广”项目列入省专利产业化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5万元,组织实施县级计划项目22个,重点扶持建设县级科技项目3个,其中研发申报的“一项构成黄金创新重选技术体系的技术发明”荣获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教育建设力度,制定了《潼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03.66万元,完成太要、代字营两乡镇及县中心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加快四知小学项目建设力度,完成了项目建设“三通一平”; 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城区中小学每个班安装了电视电脑一体机,实现了城区义务段中小学180个班和潼关中学20个教学班的全覆盖。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921人,较上年增加163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75人,小学专任教师946人。2011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211人,万人比率排名全市第三;二本上线486人,三本上线1205人,万人比率排名全市第四。

文化事业繁荣向上。2011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5个,文化馆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馆1个,面积118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万册,是上年的2倍。2011年建成农家书屋31家,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34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个。组织承办的“两会专场综合文艺戏曲表演”、“唱红歌颂扬延安精神,唱赞歌颂扬改革开放,唱家乡颂扬美好生活”、“高桥乡群众戏曲演唱会”、“华府天下”杯秦晋豫黄河三角羽毛球交流赛、“英皇杯”桌球大赛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县13所医院、卫生院和83个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92人,全县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达到50人以上。其中医生23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61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1.12万余人,参合率达96.95%,152049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达2311.89万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推进。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矿山安全百日整治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改善了县域7条河流水质,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查处污染投诉案件15件,取缔三小提金设施1500多台套。积极开展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一系列工作,接受了市级创模调研,2个市级生态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4个绿色文明学校和一个绿色村庄也正在接受市局检查验收中。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强化节能监管,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万元GDP能耗由上年的0.913吨标煤下降至今年的0.872吨标煤,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252.09吨,二氧化硫减排52吨,氨氮减排30.04吨,重金属污染物减排257.89千克,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5‰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员)  15.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6‰,死亡率为6.48‰,自然增长率为3.3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4697人,比上年增加1913人,工资总额37983.1万元,比上年增加11333.9万元,人均年工资25698元,比上年增加4761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82元,比上年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6元,增长18.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 10736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48071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465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0563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7424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58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396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2190.05 万元。全县8482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比上年增加474人,2011年共统筹住房公积金2344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因国家统计口径调整,工业、投资及商贸有关数据,增长速度与2010年实际数据相比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