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泉县统计局
(二○一九年三月)
201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县上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干克难,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着力主攻“五大”,强化“五弱”,提升“五化”,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全力以赴保增长,稳就业、稳投资、稳金融、稳预期,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稳质优,亮点突出。
综 合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19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515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639528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239881万元,增长8.1%。一、二、三产占GDP比重为8.6:66.5:2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55400元。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2018年各项指标数据,全县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但经济发展中的系列短板问题犹存,欠缺较优的结构性增长动力,实体经济较弱,服务业产业整体不强,创新驱动带动能力偏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尤其是缺乏龙头骨干优势企业支撑。
表1: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表(单位:万元)
指 标 | 总 量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961924 | 11.8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82515 | 4.3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639528 | 14.5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 | 15.6 |
建筑业增加值 | 88971 | 7.4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239881 | 8.1 |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 24625 | 10.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 25532 | 5.4 |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 22368 | 8.2 |
金融业增加值 | 21772 | 6.5 |
房地产业增加值 | 15046 | 4.7 |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 | 127135 | 9.0 |
二、农 业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740万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69732万元,增长4.8%;林业产值8802万元,增长18.3%;牧业产值55322万元,增长1.4%;渔业产值6688万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196万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918万元,增长4.3%。粮油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粮食完成播种面积236617亩,实现总产量61196吨,增长3.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4万亩,总产量1.2万吨,增长1.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7.5万吨,增长7.6%。全年共完成营造林7.56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3.59万亩, 畜牧业生产增速放缓。全县生猪存栏8.8万头,下降1.3%,出栏13.7万头,增长1.4%;牛存栏2.4万头,下降1.3%,出栏1万头,增长2%;羊存栏4万头,下降0.6%,出栏3.9万只,下降2%。家禽存栏62.9万只,下降0.2%,出栏70.2万只,增长5.7%,肉类总产量13701吨,增长1.6%,禽蛋产量5578吨,同比增长7.7%,天然蜂蜜产量15吨,同比增长4.8%,养蚕张数7.1万张,蚕茧产量2982吨。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石泉蚕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花菜、桑蚕茧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评审认定。熨斗白菜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六台云峰成为市级特色品牌。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18年 | 比上年增长(± %) | |
粮 食 | 61196吨 | 3.2 |
#夏粮 | 12389吨 | --- |
油 料 | 12654吨 | 1.4 |
#油菜籽 | 8184吨 | -0.7 |
烤 烟 | 384吨 | 20.8 |
水 果 | 6568吨 | 10.8 |
核 桃 | 568吨 | 8.2 |
板 栗 | 1600吨 | 56.7 |
肉类产量 | 13701吨 | 1.7 |
#猪肉 | 10013吨 | 1.5 |
牛肉 | 1632吨 | 0.35 |
蚕茧产量 | 2982吨 | 2.95 |
大牲畜年末存栏 | 2.44万头 | -1.35 |
羊年末存栏 | 4.0万头 | -0.7 |
猪年末存栏 | 8.8万头 | -1.4 |
家禽存栏 | 62.91万只 | -0.2 |
注:农业主要指标数据为三农普调整评估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有所回落,质量效益有所提升。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24.4%,较去年同期回落0.8百分点。其中:中省企业增长0.32%,县属企业增长24.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5.8%,较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虽然工业增速回落,但工业处于结构调整的新旧动能转换期,质量效益有所提升。一是轻工业贡献逐月提升。2018年,重工业同比增长19.2%;轻工业同比增长35%,轻工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7.2%,处于逐月提升的态势。二是七成产品保持增长。全县22类产品中有16类产品实现增长。三是支柱行业支撑强劲。在21个行业中,支撑增长的行业有19个。其中:五大支柱行业产值同比增长28.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5.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6.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43.3%,同比增长43.3%,拉动增长4.7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同比增长15.7%,拉动增长2.7个百分点。四是产销衔接稳定。2018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同比持平。
2018年,我县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业企业8户,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11761万元,去年同期93977万元,同比增长1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快速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超市级任务0.7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民间投资增长55.4%,超任务40.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的47.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6%。文化产业同比增长29.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1.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3.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2%;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3.5%。
五、交通、邮政、通信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8年,通用机场连接公路项目前期已完成, S531旅游环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G210县城过境线、G210两河至宁陕、G541改造、池迎三级公路、长凤路、先曾路、城西客运站等项目建成投用,胜菩路、雁山瀑布景区路全线贯通,迎丰梧桐寺桥、熨斗刘家湾桥已建成。池河康家坝桥桥梁主体已完工。脱贫攻坚“油返砂”工程完成102条村道修复,并于11月30日获得市级67 个贫困村通畅达标情况认定。
全县从事营运车辆1284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570万吨,货运周转量58712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3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9675万人公里。水运货运量73万吨,水运货运周转量1095万吨公里;水运客运量17万人次,水运客运周转量170万人公里。
邮政事业稳定发展。2018年,全县邮政工作围绕开展网点余额,代理保险,个人理财,基金销售及代发工资、短信、电子银行,商易通等阶段性业务竞赛活动,不断提高经营运行质量,各项业务工作实现了稳步发展。年末实现业务收入1964万元;业务总量475万元;年末邮政储蓄余额9478.56万元;包裹快递业务年累计完成4.32万件,函件业务年累计完成0.86万件,集邮16.21万枚,年末报刊累计数202.93万份。
通讯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全年完成通讯业务收入10306万元,同比增长2.7%;年末全县移动电话166782部,当年新增10182部。
六、贸 易
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45万元,增长13.2%,增速比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650868.4万元,增长13.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25376.5万元,增长22.2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0777.5万元,增长18.8%。一是城镇市场仍为销售主体。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0047.6万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88%。二是农村市场发展步伐慢于城镇市场。全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797.4万元,增长4.5%。三是生活必需品类商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日常用品类零售增长18.9%,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增长2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增长23.2%。五是线上消费受到大众青睐,已在小县城蔓延发展。网络销售为代表的新业态与传统销售模式的融合,使得全县社零市场如虎添翼。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8年,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9.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17.5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6亿元,同比增支3.13亿元,增长16.92%。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84.49%;八项支出14.5 亿元,同比增长10.07%。
金融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3.0527亿元,同比增长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1688亿元,同比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为46.9229亿元,同比增长4.1%。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91.27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创新发展。2018年,申请发明专利17件,技术合同成交1000万,奥邦锻造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县共有教育机构49所,其中职高1所,高中2所,初中10所,小学19所,幼儿园17所。年末在校学生24966人,其中:职业高中1074人,普通高中3095人,初中4817人,小学10681人,幼儿园5299人。教育“三五三”战略初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有序发展,石泉中学被8所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高考成绩稳步提升,2018年本科上线1033人。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石泉蚕丝”“正兴黄花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蚕桑之乡”获得命名,“六台云峰”成为市级特色品牌,杨柳秦巴风情园、中坝作坊小镇顺利开园,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丝路之源·十美石泉》原创情景剧问世上演,“鎏金铜蚕”文化开发全面推进,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汉江石泉古城、饶峰驿站、中坝作坊小镇等景区深受青睐;《云雾山志》正式发行,《一言为定》等优秀作品荣获省市续集表演大赛一等奖。2018年建成基层文化服务中心48个,全年共开展“一村一年一场”送文化下乡活动230场次,文化馆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20余场次,石泉县图书馆图书报刊总藏量不断增加,新增藏书7450册,全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年共计124场次,服务15000余人次;《石泉新闻》全年年发稿量达1500余条;农村广播覆盖140个行政村,年度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025户。
九、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卫生改革工作加速推进。切实解决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和基层医疗机构“看不了病、看不好病”问题,新建3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5个村(社区)服务中心;县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走在省市前列。组建责任医师团队270支,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就医指导等服务,建成了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县域医共体建设、计生服务“十证合一”模式省市推广,全面落实奖扶政策,惠及计生家庭人口2124人,实施免费孕检1432人、母亲健康检查7741人,全年发放孕产妇免费服务卡1183人,产前筛查791人,对75名存在风险的孕妇进行追踪随访和转诊;以镇为单位常规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达标;选派61名骨干医师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县内就诊率达90.08%,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60%以上。
体育工作亮点纷呈。杨柳体育馆及各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完成全民健身工程25个,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后柳“水乡之秋”垂钓比赛等大型群体性活动十余次,参加安康市首届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汉江龙舟节传统龙舟对抗赛及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等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为市体育中心输送了徐晶晶等35名运动员,为省田管中心输送了1名运动员。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推荐有力,顺利通过中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排治秦岭生态环保突出问题9个,整治“大棚房”重点问题10个,完成水源地周边44 户居民搬迁、4 家单位封存关闭,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面铺开,江南、池河、后柳、曾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建垃圾压缩站3 座、污水处理站3 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2.3%;完成20 个村(社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节能减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 天、超任务19 天,建成标准化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河(湖)长智能巡查平台,县内地表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出生人口2000人,死亡1381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数182441人,其中:男97807人,女84634人。常住人口173761人,其中乡村人口100911人,出生率10.00‰、死亡率7.56‰、人口自然增长率2.4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190 元、9693 元,增长8.8%、9.6%。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民生事业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年民生支出16.5亿元,完成校建项目9 个、全民健身工程25个,建成1 个省级充分就业镇、3 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 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9 个毛绒玩具社区工厂。新增返乡就业2100 人,转移就业4.3 万人,城乡自主创业760 人。分配公租房200 套,水井湾保障房小区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通过验收。汉水颐园老年公寓建成入住,新建敬老院8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4786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15600人,居民16359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0122人,参加退休社会统筹4757人。
社会救济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8年全县抚恤、补助优抚
对象总人数1048人,定期抚恤962人,抚恤426.88万元,享受伤残抚恤86人,抚恤金额185.46万元。
注:
1、全县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