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嵊泗县统计局

(2006年3月)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平安嵊泗”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嵊泗、和谐嵊泗,加快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积极推进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17.3%,实现工业增加值7.39亿元,增长16.8%,建筑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亿元,增长1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21.1∶45.1∶33.8调整为19.2∶45.8∶35.0,产业结构继续呈“二、三、一”分布格局。2005年,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大关,达到4122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5083美元。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2.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消费品价格上涨1.8%。食品类价格上涨3.7%,其中肉禽及制品类价格上涨3.6个百分点,水产品类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5.0个和17.2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8460人,职工8775人;城乡个私经济从业人员9405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5048人。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3人,其中失业职工2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净增就业岗位821个,共有53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全县渔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994人,其中失海失地渔农民就业430人。

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以联村、并村方式在全县建立了18个渔农村新型社区,洋山镇撤村建居工作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深入,政府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法得到深入贯彻实施。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运行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体制,积极推进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运行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土地、水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旧突出;税收结构不合理;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工作难度较大;城乡就业空间狭窄;社会保障任务依然较重。

二、渔农业

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253万元,比上年增长4.6%。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我县继续突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和海洋综合管理这一主题,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53069吨,比上年下降1.8%;实现渔业总产值123291万元,比上年增长4.8%。海洋捕捞形势稳定,实现捕捞产量201572吨,下降4.8%。分品种看,鱼类产量165074吨,虾类产量17805吨,蟹类产量12399吨,头足类产量6294吨,四大类水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3%、3.3%、5.5%和19.0%。分乡镇看,除嵊山镇、枸杞乡和花鸟乡分别比上年增长3.5%、4.8%和10.1%外,其他四个乡镇产量均比上年下降。全年海洋捕捞产值112999万元,增长3.5%。远洋渔船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全县投入远洋渔业生产船只共4艘,实现远洋渔业产量1850吨,创产值1239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6.8%和44.3%。海水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我县双万亩贻贝产业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无公害大黄鱼养殖技术标准推广实施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并开展了鼠尾藻、章鱼、梭子蟹试养,厚壳贻贝、海蛰育苗攻关工程取得好成绩。年末全县海水养殖面积突破2万亩大关,达到20130亩,比上年末增加2640亩,其中贻贝养殖面积16365亩,比上年末增加3765亩。全年海水产品养殖产量突破5万吨大关,达到51497吨,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贻贝养殖产量48808吨,比上年增长12.7%。实现海水养殖产值10292万元,增长21.5%。渔船整体质量提升,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473艘,渔船总吨位120489吨,总功率219687千瓦,其中钢质渔船938艘,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652艘。

渔民转产转业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渔民转产转业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渔业结构战略调整这条主线,认真把好“减、转、堵、训”四环节,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继续得到推进。2005年全县共缩减捕捞渔船72艘,涉及捕捞渔民423人,其中报废拆解渔船18艘,总功率1244.6千瓦,弃捕转产渔船54艘。

农林牧业平稳发展。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2005年我县新增100亩微喷滴灌设施及部分农业栽培设施,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努力提高蔬菜种植业的生产水平,全县蔬菜产量基本保持稳定。蔬菜播种面积2692亩,蔬菜产量3068吨,水果及果用瓜产量194吨,比上年增长94.0%,实现种植业产值506万元。加大营造林力度,加强病害防治,继续深入开展再造绿岛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0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67公顷,比上年增长54.5%,封山育林面积1560公顷,比上年增长70.9%,实现林业产值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严格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合理划定限、禁养区,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实现畜牧业产值330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全年生猪出栏4216头,家禽出栏1.53万只,肉类产量313吨,其中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为272吨和2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127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产销衔接良好,全部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31402万元,增长19.9%,产销率为95.9%。个私工业实现总产值97681万元,增长17.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5%。全年工业增加值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规模工业拉动强劲,重点行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5101万元,增长52.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1.8%,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0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全县水产品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二大重点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64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7.6%,拉动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7.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494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7895万元,增长1.4倍,其中利润总额5045万元,增长1.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4.7%,列入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225.80分,排名全市首位。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县具有三级及以上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255万元,上交税金613万元,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6.3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7.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洋山深水港工程完成投资371268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地方固定资产投资51172万元,比上年下降27.5%。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限额以上投资额420370万元,增长27.0%;民间投资30426万元,下降42.7%;城乡个私完成投资17388万元,下降13.1%。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从投向看,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98907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达92.1%。工业性投入17479万元,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二产业投资额继续下跌,分别完成投资1538万元和17634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7.5%和24.4%;第三产业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完成投资413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面下降。2005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7696万元,比上年下降28.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8.3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下降65.3%;商品房销售面积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1%,其中销售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下降44.8%;商品房空置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住宅面积0.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和1.0倍。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229万元,下降31.8%,其中住宅销售额8186万元,下降29.9%。

重点实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县政府共安排交通、市政、水利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方面的重点实事项目45个,全年共完成投资18139万元,其中用于交通方面项目投资6100万元。李柱山港区建设、280客位航速33节高速客轮、石柱至插旗岗公路改建、花鸟北岙交通码头、双拥公园、菜园至金平供水工程、大洋2000吨级海水淡化一期工程等25个重点实事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有力地改善了嵊泗的交通环境,提高了海岛城市的品位,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3356辆,各种运输船166艘,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8.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95.1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海上运输181.8万吨,增长3.9%;货物周转量24076.2万吨公里,增长9.8%,其中海上运输23034.3万吨公里,增长9.9%。完成旅客运输量291.5万人,比上年增长8.4%,旅客周转量8261.6万人公里,增长3.9%。港口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达到3441.7万吨,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8.0%,比上年增长21.3%,其中马迹山港吞吐量2585.1万吨,增长3.4%。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40083户,增加855户,增长2.2%,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3.8线/百人提高到46.6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4500户,净增4500户,增长9.0%,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61户/百人提高到67户/百人。数据网络服务高速发展,年末全县拥有互联网用户7556户,增加1191户,增长18.7%。完成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7604件,比上年增长25.8%。全年订销报刊累计180万份,基本保持上年水平。

六、内外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县的零售额66380万元,增长15.4%,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0698万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8123万元,增长29.9%。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66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9%。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97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石油及石油制品类销售额76706万元,增长31.3%。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2898万元,比上年增长8.1%。成交品种丰富,其中粮食类成交量1813吨,增长34.7%,成交额655万元,增长37.6%;油脂油料类成交量491吨,增长10.6%,成交额392万元,增长8.3%;肉食禽蛋类成交量3149吨,增长7.9%,成交额4919万元,增长16.5%;蔬菜类成交量10880吨,增长3.8%,成交额5094万元,增长1.8%。

出口贸易增势强劲,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县外贸自营出口总额6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8%。其中水产品出口额4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76.3%。招商引资加大工作力度,紧抓洋山深水港开发运行契机,积极创新招商工作思路,培育投资环境,营造招商平台,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2005年全县新注册招商引资项目4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2个,全年协议总投资7.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84.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31.8万美元。

海洋旅游业快速发展。2005年我县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充分挖掘旅游发展潜力,积极创新旅游促销手段,成功举办了以“亲近海洋、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暨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成立庆典等旅游节庆活动,海洋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5%,增幅较上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52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县内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旅行社15家,星级宾馆6家。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3369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86万元,增长27.9%。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14057万元,增长50.6%;增值税999万元,增长22.0%;企业所得税1033万元,个人所得税490万元,分别增长1.4倍和9.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8097万元,增长14.4%,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7488万元,文教科卫支出10871万元,分别增长14.1%和25.8%。

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6778万元,比年初增加56898万元。其中企业存款93669万元,比年初增加1684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1576万元,比年初增加13451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3124万元,比年初增加631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866万元,乡镇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587万元,技术改造贷款比年初增加1200万元,分别占新增贷款的29.6%、25.1%和19.0%。全年累计现金收入701562万元,增长5.5%,现金支出693028万元,增长7.4%。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49.8万元,增长2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03.1万元,增长1.5%;人身险保费收入4146.7万元,增长29.5%。全年赔款支出779.7万元,增长3.1%;给付支出1170.5万元,增长73.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普及力度,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82人,其中高级职称118人,中级职称1160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组织和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8项,其中部级2项,省级9项,市级7项。全钢金属化纤网衣沉浮式深水抗风网箱养殖设备开发被列入部级星火项目,万吨级船用SCT?190磁罗径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应用酶工程提高鱼溶浆饲用价值及产业化研究被列为省计划项目。2005年被认定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32件。2005年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718万元,比上年增长7.2%。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12月20日,嵊泗县被正式批准为浙江省教育强县。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所,招生1206人,其中高中招生403人;毕业学生1317人,其中高中毕业生397人;在校学生357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95人。普通小学12所,招生552人,在校学生4091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853人。2005年全县初中入学率99.5%,初中升高中率96.8%,高考上线率91.8%,本科上线率62.0%,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2%。

成人学历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2005年,电大在校学生226人,毕业学生108人。报名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71人次,实考1061课次,合格584课次,实考率和合格率分别为35.2%和19.4%,全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数36人。年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64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取得新进展。2005年,根据《嵊泗县人民政府改革方案》,在原嵊泗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嵊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嵊泗县体育局,进一步整合优化文化、广电、新闻、体育功能,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认真做好重大新闻和热点问题的宣传报道,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力度。海洋文化中心重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了“春满岛城”元宵文艺晚会、庆祝嵊泗解放五十五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艺活动63次,举办文艺培训班45次,各类展览37个,开展了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嵊泗渔民画被批准为省民族民间第二批保护名录。至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4万册次,全年图书流通量2.4万人次。放映电影90场次,电影观众5.9万人次,放映收入12.5万元,发行收入9.5万元。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8%。

卫生事业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设施不断改善,全面推进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使渔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2005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医疗床位329张,卫生事业从业人员541人,卫生技术人员427人,其中医生171人。渔农村卫生室19个,村卫生室从业人员22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全县共举办县级体育比赛16次,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运动会6次。结合《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颁布十周年举办了体育成果图片展览和老年健身球(操)等比赛,全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7次,参加人数1.6万人次。启动国民体制监测工作,全年监测总人数640人,成功举办了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竞技体育水平逐步提高,组织选派运动员先后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老年人乒乓邀请赛、浙东片海洋特色体育运动会以及全市首届儿童短式网球比赛等赛事,并分别取得了可喜成绩。

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2005年,全县7个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进一步做好省级生态示范乡镇创建工作,12月,我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着重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巩固原有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并继续开展扩建工作,目前已建成烟尘控制区3.2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3.28平方公里,覆盖率均达到了100%。积极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地工作,县城有1个饮用水源保护地通过了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地市级验收,全县饮用水源地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加强对建设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监管,全年审批各类建设项目6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系列创绿活动,全年共有3所学校通过了市级绿色学校创建验收,8户家庭被评为县级“绿色家庭”,1家社区开展了创建市级绿色社区试点工作,并启动了绿色饭店、绿色医院创建筹备工作。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继续减少。全县现有3镇,4乡;8个居民委员会,38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0299户,户籍总人口811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160人,占总人口的42.1%。在总人口中,男性39882人,占49.1%,女性41292人,占50.9%。全年出生人口437人,出生率5.38‰,死亡人口524人,死亡率6.45‰,人口继续保持负增长,自然增长率-1.07‰。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年计划生育合格率为99.6%。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据抽样调查,2005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77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人均消费性支出10357元,增长15.3%;渔农民人均纯收入创历史新高,为7056元,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6411元,增长28.8%;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和41.8%,比上年分别降低0.5个和4.2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3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职工年平均工资26985元,增长2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9%。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7418元,增长11.0%。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也进一步改善。年末县城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7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9.7平方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暖促”工程成效显著。全年培训渔农村劳动力1766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994人,新增结对帮扶渔农民131户,改造渔农村危房145户,改造总面积5204平方米,有效地提高了渔农民素质,促进了渔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嵊泗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嵊泗县困难群众分类救助实施办法》,尤其突出对低保边缘家庭以政策规定实施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提升了救助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223人,比上年末增长3.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84人。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展顺利,参保人数38511人,参保率达81.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共有低保户557户,低保对象1100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61户,117人,渔农村低保对象496户,983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3个,社会福利院1所,共有床位210张,收养100人。年末,城镇“三无”和渔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3.1%。享受伤残抚恤金27人,享受定期怃恤金7人,享受定期补助13人,优待优抚对象98户,优待总金额29.3万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创建活动取得积极成效,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2005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3.3%。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所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