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弘扬“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在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9.55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34.25亿元,增长9.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4.4:54.3:31.3变为13.6:54.8:31.6,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0.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市场物价在低位运行,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2%。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6803万元,增长18.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182万元,增长15.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步伐不快,效果不理想;市属工业规模效益差,低质同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趋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尽人意。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种植业结构继续改善,粮食作物继续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经济作物中特色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在部分地区初具规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042公顷,减少276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3.55万吨,下降2.4%;油料总产量0.93万吨,下降7.1%;蔬菜、瓜果产量43.19万吨,增长6.1%。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大力加强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和低产油茶林、低产竹林的改造力度。全年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一城三道”绿化,包括封山、改造、补植、无林地人工造林)1.17万公顷。
畜牧水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生猪出栏72.2万头,增长2.3%。肉类总产量7.01万吨,增长4.2%。羊出栏10.5万只,存栏10.32万只,分别增长9.5%、14.1%。家禽出笼480.98万羽,增长8.3%,家禽存笼425.5万羽,增长10%。牛、羊奶产量388吨,增长1.16倍,鲜蛋产量6347吨,增长0.5%。水产品产量2.03万吨,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我市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扭亏增盈力度,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16亿元,比上年增长41.8%。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受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钢材、铝锭、生铁、日用陶瓷、软饮料、变压器等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在上年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利润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利税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亏损企业32个,比上年减少13个,亏损企业亏损额5162万元,比上年减亏1340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61818万元,比上年增长58.8%。施工单位工程580个,施工房屋面积97.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53.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3亿元,增长70.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7.0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11亿元,增长37.0%,更新改造投资6.04亿元,增长162.9%,房地产开发投资3.29亿元,增长41.5%。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公路网络、道路运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站场建设取得新的成果,道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社会客运量28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客运周转量750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货运量1244万吨,增长5.0%,货物周转量37156万吨公里,增长5.0%。年末公路总里程2278.8公里;年末机动车辆数78524辆,比上年增长23.7%。
邮政电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13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邮政业务量4129.9万元,增长1.06倍。市话年末到达数户数为137947户,比上年增长12.8%;农话年末到达户数为60182户,比上年增长47.8%。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158114户,比上年增长1.88倍。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达24405户,比上年增长1.57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裕,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16亿元,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19亿元,增长10.5%,餐饮业4.27亿元,增长13.7%,制造业1.71亿元,增长8.1%,农业生产者7.96亿元,增长7.7%.。
七、对外经济
全市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增长2.3%;实际引进外资1053万美元,增长3.4%。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来我市旅游人数达105万人次,增长12.9%,其中境外游客1500人次,增长17%,旅游收入5.8亿元,增长14.3%。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高,全年新增涉外宾馆3家。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42亿元,增长1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2亿元,增长1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4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3亿元,增长10%。其中短期贷款48.95亿元,增长8%,中长期贷款11.56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现金支出25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净投放现金8.51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141万元,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41万元,增长6.2%;人身险保费收入8500万元,增长25.9%。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万人和6.8万人。全市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为97%。失业保险征缴率为93%,社会保险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计划列入省级的有20项,其中星火计划5项,农业重点攻关计划3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8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4项。大力培育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总数达30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4家。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年鉴定验收科技项目10项。大力宣传专利法,增强全民专利意识,搞好专利代理,全年共代理专利申请36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莲花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两基”复查验收。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有高中阶段学校52所,在校学生34993人,今年共招收普高学生9829人,中专学生2590人,职高学生3352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72%。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全市职业学校在校学生7358人,毕业合格率达95%,技能合格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教育教研效果显著。全市有两所中学分别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和“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持续繁荣,专业艺术形势喜人,文博事业迈出新步,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工作有新的进展。有两幅摄影作品获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中的银奖和铜奖。成功地举办了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文艺晚会、“安源之厦”广场文艺展演、“三个代表”之歌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全市范围内组织专业剧团下乡演出200多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全年共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市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台5座,有线广播电视站133座,电视转播台3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5%,萍乡电视台的收视率由上年的73%上升到84%。《<萍乡市志>1986-2000年》编修和《中共萍乡地方党史》编写工作已开始启动。萍乡日报版面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社会影响明显增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1个,床位数44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2个,床位数4295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93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师1619人,护师、护士1850人。卫生防疫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532人。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196人。乡镇共有卫生院34个,床位数223张,卫生技术人员461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开发取得新的成绩。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89.3%,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全民健身再掀高潮,向纵深发展。全市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单位、学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据市计生委调查统计,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5.32%。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3.66‰,死亡率5.85‰,自然增长率7.81‰,年末人口177.49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成功15405人次,7000余名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全市有60%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再就业。“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为2.54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1.15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为近2万名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按时足额拨付基本生活保障金3205.4万元;为4218名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费1273万元。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统计,我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16.3元,比上年增长8.6%;人均消费性支出4591.5元,增长7.8%。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我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471.5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支出1753元,增长0.2%。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878元,比上年增长9.7%。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保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项目3项。新增废水处理能力0.6万吨/年,增加废气处理能力2.4亿标立方米/年。
注:1、本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和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的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