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萍乡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6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58.35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80.90亿元,增长12.3%。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57.7:31.0调整为9.9:59.6:30.5,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6%,提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2%。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3.4%。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地方一般预算达14.05亿元,增长18%,其中增值税2.57亿元,增长14.7%。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

 

表1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项    目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1.4

食品

101.9

烟酒及用品

100.7

衣着

98.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0

交通和通信

96.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8

居住

105.0

 

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竞争力还不强;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一些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5.36 万亩,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7.58万亩,下降0.1%。油料种植面积9.89万亩,下降1.0%。棉花种植面积0.08万亩,下降13.3%。蔬菜种植面积32.42万亩,增长1.5%。粮食总产量50.38万吨,增长0.7%。肉类总产量9.60万吨,增长3.3%,其中,牛肉增长2.2%,羊肉增长4.3%,猪肉增长4.3%。全年完成造林1.82万亩,增长65.4%,森林覆盖率达到60.3%。水产品产量2.72万吨,增长3.5%。

 

 表2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作物

50.38

0.7

  谷物

46.86

0.7

      早稻

13.86

-1.6

      中稻及一季晚稻

16.44

1.5

      二季晚稻

15.77

1.7

油料

0.77

-0.9

  其中:油菜籽

0.49

-2.3

烟叶

0.02

-1.2

茶叶

0.02

0.8

水果

0.93

11.8

蔬菜

47.36

1.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6.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08万千瓦,增长11.4%;联合收割机达0.03万台,增长50.0%;农用运输车1.22万辆,增长27.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7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农村用电量3.52 亿千瓦小时,下降9.8%。有效灌溉面积56.69万亩,下降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增长24.1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加强。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62亿元,增长22.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96个百分点。

  

表3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增 加 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800042

24.1

   其中:轻工业

52769

47.3

         重工业

747273

22.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121912

12.2

   其中:国有企业

118140

13.4

         集体企业

17124

14.5

         股份合作企业

35966

44.2

         股份制企业

487883

21.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5564

64.3

         其他企业

135365

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1513.7万千瓦小时,增长97.3 %;原煤786.7万吨,增长22.3%;焦炭124.66万吨,增长21.0%;钢材390.46万吨,增长11.8%;水泥511.65万吨,增长30.6%;改装汽车1465辆,增长18.9%。

 

   表4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786.7

22.3

饮料酒

千升

6148

18.3

塑料制品

11062

130.5

水泥

万吨

511.65

30.6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73.83

10.9

生铁

万吨

295.26

6.2

粗钢

万吨

368.52

9.4

钢材

万吨

390.46

11.8

焦炭

万吨

124.66

21.0

乳制品

2281.4

-11.8

电站水轮机

千瓦

30700

-43.8

金属切削机床

360

-54.7

改装汽车

1465

18.9

电风扇

244765

6.7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1513.7

97.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利润11.91亿元,增长48.4%;实现利税28.47亿元,增长3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180%,达到180.47%,比上年提高15.35个百分点。在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实现盈利,煤炭、化工、非金属、电热等行业效益提高较快,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拉动明显。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实现利润2.86亿元,增长82.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34亿元,增长6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1.61亿元,增长4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0.62亿元,增长1.23倍。这四大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市工业的54.1%。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161家,比上年末增加27家;安置从业人数2.63万人,净增就业岗位5597人,增长27.0%;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8.61亿元,增长18.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91.94亿元、5.86亿元和5.93亿元,分别增长16.2%、   3.0%和17.9%。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0.69亿元,增长7.0%;税金总额0.57亿元,增长10.2%。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到8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65亿元,增长18.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3亿元,增长132.2%;第二产业投资60.91亿元,增长20.4%,其中工业投资突破60亿元,达60.86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投资67.71亿元,增长15.1%;非国有投资107.52亿元,增长29.9%,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5.1%提高到82.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83亿元,增长13.4%。

 

表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

指     标

投资额(万元)

2006年比2005年增长(%)

总       计

1306481

18.5

        农、林、牧、渔业                  

20310

132.2

        工业

608545

20.3

            采矿业                           

18207

-47.0

            制造业                           

563405

27.9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8130

11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2844

16.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514

-57.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50

-39.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4550

49.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6933

-12.6

        建筑业                            

520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3922

28.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315

208.4

        批发和零售业                     

77704

14.5

        住宿和餐饮业                     

90903

35.7

        金融业                           

0

-100

        房地产业                       

174020

1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000

9900.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90

-66.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5889

-5.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386

573.9

        教育                            

28440

49.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030

-50.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7799

7.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7608

0.8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44项,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3项,亿元以上的项目20项。

  房地产开发运行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商品房竣工面积70. 9万平方米 ,下降0.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下降19.1 %;商品房销售额9.34亿元,下降27.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1.64亿元,增长16.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11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6.39亿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05亿元,增长21.6%;其他行业零售额0.31亿元,增长19.1%。

  市场销售热点表现更加突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6.2%,服装、鞋帽类同比增长94.5%,化妆品类同比增长79.7%,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73.5%,石油及石油制品类同比增长41.9%,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1.6%,家用电器同比增长14.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成果丰硕。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59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04.2%。其中,出口10873万美元,增长232.4%;进口5054万美元,增长157.2%;出口大于进口5819万美元。

出口质量明显提高。在出口中,钢材产品完成出口5950万美元,增长933.0%;浴巾出口500万美元,增长60.8%;鞭炮烟花出口620万美元,增长54.6%;特种材料出口1270万美元,增长49.6 %;化工陶瓷725万美元,增长15.0%;电瓷出口186万美元,增长2.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社会客运量38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客运周转量1400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7%;公路社会货运量1906万吨,比上年下降25.0%,货运周转量52683万吨公里,下降22.9%。年末公路总里程 2336.6公里 (不含村级公路),比上年下降1.1%;年末机动车辆数189229辆,比上年增长13.8%。

    邮政电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388553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250756户,比上年下降7.3%;农村电话用户137797户,比上年增长3.1%。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720077户,比上年增长25.7%。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5630户,比上年增长37.3%。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0.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旅游总收入21.45亿元,增长22.8%。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67万人次,增长134.2%,完成旅游外汇收入519.06万美元,增长115.0%;接待国内游客368.55万人次,增长20.6%,完成国内旅游收入21.03亿元,增长21.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继续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1.33亿元,比年初增加25.1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01亿元,比年初增加5.3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47亿元,比年初增加14.3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0.75亿元,比年初增加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58.78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中长期贷款金额34.6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2.43亿元,下降2.2%。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25亿元。赔款支出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56亿元,人寿险赔款给付0.3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7200人,增长17.9%。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4.34万人、5.61万人和14.3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9人。拥有幼儿园391所,在园幼儿3.99万人;普通高考专科及专科以上上线率81.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为98.7%,中等职业学校与高中招生比例为45:55;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各类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488所,在校学生4.84万人。

  表6 2006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 生 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校

2717

7200

1561

成人高校

1772

3517

1889

中等职业学校

12814

27030

6284

普通高中

15142

43392

13007

普通初中

16496

56103

29721

普通小学

22889

143915

16321

 

  科技活动取得新进展。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1亿元,增长19.5%,占生产总值的0.3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0.12亿元。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全年共有11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90件,增长10.0%;授权专利72件,增长10.0%。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1.08亿元,其中:技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1.0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4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个(不含个体机构),其中医院、卫生院6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所5个。卫生技术人员680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20人,注册护士185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231张。乡镇卫生院44个,床位858张,卫生技术人员1211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市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61万余人次。社区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农村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全市建立村级体育协会31个,新增体育队伍81支。“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在乡镇展开。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夺得17.5枚金牌、17枚银牌、25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82.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39万人,出生率为13.10‰;死亡人口1.08万人,死亡率为5.92‰;自然增长率为7.1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397元,比上年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95元,增长12.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6.56%,比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达到 34.74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3.66平方米 农村人均建筑面积达到 46.99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3.89平方米 。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10元,比上年增长5.1%。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57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350人,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315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177936人、213198人、134876人、120351人、60724人,五大保险基金整缴总额达402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总量增加6406万元,增长19.0%。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提供床位729张,年末住院人总人天数达5.74万人,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达9.36万人次。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