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萍乡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重点实施“工业富市、三产旺市、开放活市、环境兴市、人才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跃上新高。据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37.7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3.6:54.8:31.6调整为12.7:56.0:31.3,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4%,比上年下降0.6%。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以资源加工型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发展缓慢;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02年我市农业生产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重点推行“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良种山羊、中药材和优质稻”五大工程,克服各种困难,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业增加值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种植业生产中粮食作物面积继续调减,蔬菜等经济作物播面进一步增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5.88万亩,比上年减少7.18万亩,下降5.8%;总产量49.44万吨,比上年减少4.12万吨,下降7.7%。全年蔬菜播面 19028公顷 ,比上年增加 1712公顷 ,增长9.9%。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大力加强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不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发展花木产业。全年义务植树235万株,新增封山育林3.25万亩。

 畜牧业生产中草食牲畜及家禽饲养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随着我市“山羊工程”的实施,以山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发展较快,并推动整个畜牧业有较快的发展。全年羊出栏12.98万头,羊存栏12.7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3.6%、23.4%;家禽出笼509.07万羽,家禽存笼428.25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5.8%、0.6%;生猪出栏73.58万头,生猪存栏51.28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9%、0.5%。全市肉类总产量72191吨,增长3.0%。

渔业生产中水产养殖业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1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全年水产品品种除巩固上年推广的品种外,又重点推广了斑点叉尾鱼、加州鲈、淡水白鲳等新品种;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农渔两用田增多。全年农渔两用面积已达3500亩,比上年增长24.1%。

三、 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年我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工业富市”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强企业的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生产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市属企业增加值为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分所有制情况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7%,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为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受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工业产品产销同步增长,部分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年产销率为99.01%,比上年上升0.88个百分点。产量增幅较大的产品有:瓶(罐)装饮用水、布、炭黑、平板玻璃、生铁、钢、成品钢材、铝等。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利润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利税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亏损企业25个,比上年减少7个,亏损企业亏损额4472万元,比上年减亏631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798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施工单位工程795个,施工房屋面积144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9.2万平方米。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投入力度加大,投资总额保持稳步增长。我市继续贯彻执行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政策,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投资领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投资总额中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53亿元,比上年下降8.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2元,比上年增长25.3%。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公路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道路运输市场进一步繁荣,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道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2年是我市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最大,新开工项目最多、建设战线最长、竣工里程最多的一年,总投资达3.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仅省重点工程就有2项,总建设里程320多公里。全年公路社会客运量30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客运周转量8119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2%; 货运量1376万吨,增长10.6%,货物周转量42864万吨公里,增长15.1%。年末公路总里程 2313.4公里 ,比上年增长1.5%;年末机动车辆数 96546辆,比上年增长23.0%。

邮政电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3365.3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邮政业务量4547万元,增长10.1% 。固定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243206户,其中:市话年末到达数户数为167988户,比上年增长21.8%;农话年末到达户数为75218户,比上年增长25.0%。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283523户,比上年增长79.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达44664户,比上年增长83%。

 六、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全市商业网点不断增加,购物环境不断优化,节假日销售活跃,商品市场繁荣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9.2%。从地域看,城乡市场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县及县以下9.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39亿元,比上年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七、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态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投资项目623个,比上年增加424个,增长2.13倍,实际引进外资1896万美元,增长80%,实际引进内资23.47亿元,增长3.53倍。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来我市旅游人数达130万人次,增长23.8%,旅游收入6.8亿元,增长17.2%。 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新增星级宾馆1家。

 八、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2亿元,增长2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3亿元,增长 44.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5.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44亿元,增长19.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3.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0亿元,增长14.8%。 其中短期贷款49.60亿元,增长2.3%,中长期贷款14.74亿元,增长25.0%。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129万元,增长49.4%,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139万元,增长7.7%;人身险保费收入14990万元,增长76.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13.2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88万人和4.99万人。全市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为95 %。失业保险征缴率为86.5 %,社会保险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有新的起色,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在全市广泛推行,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管理与服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4项。全年鉴定验收科技项目10项。大力宣传专利法,增强全民专利意识,搞好专利代理,全年共代理专利申请36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多元办学发展势头良好,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1个县区被评为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单位,我市中学的“双语”文艺节目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比赛,参加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成果汇报展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我市青科辅协会参加2002年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组织奖。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红红火火,专业艺术形势喜人,文博事业迈出新步,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工作有新的进展。成功地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萍慰问演出。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80周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史志办、市社联联合召开了“进一步弘扬安源精神,加快萍乡发展暨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成功地举办了“希望之星”艺术大赛、“安源股份杯”歌咏大赛、“长运杯”少儿艺术大赛、“安源之厦”广场文艺展演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全市范围内组织专业剧团下乡演出150多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全年共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有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5%。电视台5座,有线广播电视站123座,电视转播台3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5%。《<萍乡市志>1986-2000年》编修和《中共萍乡地方党史》编写工作顺利进行。萍乡日报版面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社会影响明显增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打假和医疗秩序整顿工作力度加大,医教科研工作有较大进步,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中医工作稳步发展,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

体育事业进一步推进,训练竞赛工作成绩可喜,群众体育工作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普及,体育协会工作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开发初见成效。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91.5%,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我市运动员夺亚运会铜牌一枚,实现了我市亚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紧紧围绕“省运会”这个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

十一、 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据市计生委调查统计,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6.74%。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13.58‰,死亡率为6.00‰,自然增长率为7.58‰,年末人口178.84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不断完善,职介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成功17560人次,7000余名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全市建立并授牌的再就业基地11家,安置就业人数1282人。“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1.47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为10192人发放了失业保险金,支付失业保险金和下岗职工生活费2490元。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更上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0.6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消费性支出5157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7.77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支出1936元,增长10.4%。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676元,比上年增长10.1%。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保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科研得到拓展。

(注:1、本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和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本公报的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