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统计局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六个做大做强”,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次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元,达到228.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5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3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第三产业增加值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8、9.3、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1%、59.7%、35.2%。三次产业比例为11.3:57.7:31.0。人均GDP 达 12559 元,比上年增加1986元,增长18.8 %。
价格总水平涨幅 为2.0%。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上涨的有居住(价格上涨5.6 %)、食品(价格上涨3.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 %)、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1 %);下降的有衣着(价格下降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2 %)、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2 %)。
2005年萍乡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农业生产丰收,农民收入增幅创新高;三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旺,经济效益水平高;四是投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投资有待激活;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产品层次和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第三产业由传统产业支撑,新兴三产所占比重较小。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7.0 亿元,比上年增长4.1 %;林业产值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牧业产值1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渔业产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
农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5.22万亩,比上年下降1.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3.85万亩,下降0.5 %;二季晚稻播种面积33.02万亩,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为31.94 万亩,比上年增长7.1 %;油料种植面积为 10.0 万亩,比上年下降0.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4.2万亩,比上年增长18.6%。全市粮食总产量为50.02 万吨,比上年下降2.7%;油料0.78万吨,比上年增长0.1 %;水果0.83 万吨,比上年下降10.6%;蔬菜46.66万吨,比上年增长6.6%。
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羊出栏19.48万只,年末存栏17.86万只,分别增长5.4 %和1.9 %;家禽出笼776.57万羽,年末存笼466.19万羽,分别增长40.3%和2.6%;生猪出栏92.92 万头,年末存栏58.02万头,分别增长12.0%和2.5%。肉类总产量 9.3 万吨,比上年增长14.0%;牛奶产量0.41万吨,比上年增长8.1%;水产品产量2.62万吨,比上年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09.12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实现利润8.52亿元,比上年增长74.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7.17%,比上年提高31.51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7605元/人·年,比上年增长35.8%;总资产贡献率为15.66%,比上年提高3.1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9.81%,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增长。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 183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房屋竣工面积89. 2万平方米 ,比上年下降43.9%;房屋建筑竣工率为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城镇固定资产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工业投资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所占比重为45.0%;房地产开发投资14.46亿元,比上年下降10.8%,所占比重为12.9%,其中住宅投资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额为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第二产业投资额为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投资额为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新开工项目434 个,比上年增长11.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8.24 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5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他行业零售额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社会客运量3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2%,客运周转量13510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4.9%;公路社会货运量2541万吨,比上年增长15.3%,货运周转量68358万吨公里,下降5.7%。年末公路总里程 2362公里 (不含村级公路),比上年增长0.4%;年末机动车辆数166263辆,比上年增长17.9 %。
邮政电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5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404236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270582户,比上年增长7.7%;农村电话用户133654户,比上年增长17.5 %。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572871户,比上年增长35.7%。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33222户,比上年增长70.7%。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2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9%,其中出口总额32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4 %。
利用外资稳步取得进展。全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21个,比上年增加 1个;合同外资金额8299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金额 6092 万美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8.8%。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0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 %,国内旅游收入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2 %。
八、财政与金融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金融业保持健康运行态势。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6.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14 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2亿元;中长期贷款30.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0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2005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 1 所;普通高中22所;初中学校102所;普通小学463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6178人,比上年增长33.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3859人,比上年下降14.9%;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38114人,比上年增长6.8%;幼儿园在园幼儿29860人,比上年增长2.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小学生初中入学率99.9 %。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全年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34项,获批27项,获国家863和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各1项,国家新产品计划3项,争取上级实际到位资金301万元。全年组织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22项,其中,工业类7项,农业类4项,社会发展类11项;成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2项成果中,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的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9项。代理申请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全年下乡演出350场,放映电影120场。“安源之夏”文艺晚会演出15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萍乡傩舞获得在南昌举行的国际傩舞文化周表演金奖。专业艺术再创佳绩。萍乡采茶戏《燃烧的玫瑰》在第七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上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拍摄的22集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亮相央视一套黄金档;第八届江西少儿艺术节我市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2个;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我市获一等奖3个、三等奖1个;江西音乐舞蹈艺术节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3个。少儿艺术创作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奖项7个。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2005年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97.95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5 %;有线电视用户13.5 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88个,卫生技术人员573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528人,注册护士1979人。卫生机构床位4633张。
市十运会圆满成功,“健康、和谐、参与、争先”的理念深入人心,55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有8人4次破4项市记录,5人5次破3项市少年记录。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普及,群众体育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6家单位被评为全国2001-2004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年共派出219名运动员参加了全省12个项目的少儿系列比赛,有34人达优秀、31人达良好。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男子跳水双人 三米 板第四名。2005年我市还获亚洲跳水赛男子双人 三米 板冠军;第二届中韩国际跆拳道交流赛女子第一名;全国2008年奥运选拔赛汽手枪项目第六名、全国系列赛汽手枪第五名、全国运动手枪第八名;全国少年举重比赛男子48公斤级抓举第二名、挺举第三名;全国青年摔跤锦标赛男子48公斤级第二名等荣誉。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据抽样调查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182.15万人,比上年增长 0.58%。城市化率为48.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3 元,比上年增长14.2%。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830元,增长6.3%;经营净收入879 元,增长21.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18 元,比上年增长5.4%。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2%,比上年降低0.2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 31.08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2.14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922 元,比上年增长 18.1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582元,比上年增长26.3%;家庭经营收入1792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7元,比上年增长17.6%,在消费分类中增长最快的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5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5%。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4758元,比上年增长19.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88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150人,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3184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15900人、193066人、128078人、90850人、60023人,五大保险基金整缴总额达3380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总量增加5482万元,增长19%。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