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2003年是我地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一年。和田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年初地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按新口径初步测算,2003年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比上年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1.4%。

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51.08%,第二产业13.94%,第三产业34.98%。总体看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得到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物价出现小幅回升。2003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0%。在所有商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主要有油脂及油制品、金银珠宝类、鲜菜、中西药品,分别上涨了26.7%、12.2%、8.0%、2.2%,价格下降的有粮食、酒、肉禽及其制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分别下降了6.1%、2.5%、0.8%、0.9%,价格持平的有烟草、化妆品、纺织品、文化办公用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多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亏损严重;消费市场缺乏热点;财政收支矛盾依然严峻。

二、农业

2003年和田地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线,按照地委行署确定的“林牧农”发展格局,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调稳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农业生产情况良好。农业总产值达到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9.29%。林:林果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林果经济,初步实现由重规模向重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的重大转变;2003年新增果园面积16.6万亩,比上年增长37%,水果产量达到19.03万吨,增长21.4%。以三北四期、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4.92万亩。牧:今年降水丰富,牧草提前15天—20天返青,主要饲草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受此影响,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畜肉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丰富,年末牲畜存栏头数409.69万头只,增长4.30%,能繁殖的母畜达237.68万头,增长5.3%,繁殖成活幼畜达226.01万头只,增长6.33%,牲畜出栏244.02万头只,增长6.50%,产肉量达44208吨,下降3.13%;禽蛋产量6767吨,下降0.69%;羊毛产量5895吨,增长0.58%;牛奶产量11016吨,增长4.79%。各种水产品产量达到883吨,比上年增长7.55%。农:稳粮增经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产量稳中略增,以棉花、苜蓿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下降1.28%,总产量达到87.9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棉花播种面积27.54万亩,增长8.83%,产量2.71万吨,增长26.08%,棉花继续采取高密度栽培模式,加强管理,平均单产达到98.31公斤,增长15.84%,其中和田县、洛浦县、策勒县和民丰县单产达到100公斤以上。苜蓿播种面积达到70.41万亩,增长22.34%,产量41.54万吨,增长112.79%,今年种植业的显著特点是播种模式的改变,推行了大行距套播经济作物的方式,保证了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按计划播种。

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113638万元,增长18.68%,乡镇企业总收入108700万元,增长12.92%,实现净利润6054万元,增长8.44%,上交税金4093万元,增长12.20%。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其重要性已日渐显现。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农用排灌总动力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462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0520台,增长6.53%;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4470吨,增长7.32%;农村用电量7893.94万千瓦时,增长6.45%;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41.08万亩,增长1.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产销衔接有所好转,经济效益总体不佳。

2003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上年下降15.06%。从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看,有7种产品生产实现增长,10种产品生产下降,增长幅度较大的有中成药318吨,增长97.52%,塑料薄膜1033吨,增长79.65%,水泥23万吨,增长17.59%,发电量28459万千瓦时,增长12.5%,其中水电27777万千瓦时,增长18.82%,自来水生产量1239万吨,增长9.65%;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小麦粉1万吨,下降87.39%,食用植物油1096吨,下降68.17%,配混合饲料1577吨,下降59.62%,丝89吨,下降52.41%,砖7440万块,下降51.92%,布374万米,下降51.37%,纱4492吨,下降20.94%,丝织品193万米,下降5.85%。另外,原煤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近两年我地区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改制力度,2003年全地区通过破产重组、国有改民营、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改制的企业达到143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88.27%。从分经济类型可以看出,2003年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股份制、民营等)完成工业总产值234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倍,其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首次突破一半以上,达到53.4%。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现。

产销衔接有所好转。全年工业销售产值4064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产品销售率达到92.6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销售率达到95.79%,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0.43%,比上年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率达到95.22%,提高了21.6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情况进一步好转。

独立核算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比往年略有好转,但整体亏损仍很严重。销售收入37524.2万元,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为-4419.6万元,比上年减亏2083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74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企业亏损面高达70%以上。

我地区工业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工业企业是个薄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产品开发投入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传统工业企业步履维艰,缺少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企业发展缓慢,缺乏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行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地区独立核算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805万元,增长31.31%,竣工产值28739万元,增长38.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53万平方米,下降15.1%,竣工面积29.05万平方米,增长1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077万元(不含兵团),比上年增长2.19%,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家对和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我地区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水利、电力、交通运输、邮电业、教育等行业,这几个行业完成投资7003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60%。其中农业投资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国家政策鼓励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地区加大了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生态林、防护林建设,并加大了石榴基地、核桃基地、大叶紫花苜蓿基地及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投资,2003年农林牧渔业新增投资10918万元。②受县市交通等基础环境的改善,私人投资建房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3年城镇私人建房投资达到12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

全地区施工项目个数154个,比上年增加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9个,比上年增加2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32.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规模为2099万元,比上年增长9.49%。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乌鲁瓦提引水枢纽工程本年完成1801万元,主体工程已完成初步验收,1、2、3、4号机组全部开始发电;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本年完成3333万元,该项目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315国道扩建工程本年完成13361万元,正在进行皮山-克里雅、于田-策勒段的建设工作;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8149万元,飞行区竣工并通过初验,于2003年10月复航,航站楼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2公里、变电设备20万千伏安,各类学校学生席位28555个,建筑面积共计25701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28辆,城市道路扩建15公里、2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外贸旅游

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消费市场上半年有所疲软,下半年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全年保持平稳增长,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5%。我地区消费品市场有如下特点:(一)从消费地域看,城镇市场活跃,农村市场低迷。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017.2万元,增长4.53%,农村消费品零售为11813.5万元,下降2.22%,农村消费市场已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这与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有直接关系。(二)从销售行业看,制造业零售情况表现活跃,其他行业的零售表现平稳。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831.5万元,同比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6637.7万元,增长6.57%;制造业零售额1987.7万元,同比增长43.97%;农业生产者零售额5234.5万元,同比增长2.68%;其他行业零售额2139.3万元,同比增长0.69%。

全地区生产资料市场2个,成交金额327.1万元,消费品市场74个,成交金额32863.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个,成交金额1742万元。

我地区在2003乌洽会上积极接洽,成效显著,全年新签合同数46个,比上年增加16个,金额95602万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执行合同20个,比上年增加4个,执行金额5582万元,同比下降51.3%,合同执行情况不够理想。按性质看,签订的合同主要集中在经济联合方面,此项金额占总签订合同金额的81%。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80万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44.43%,57.01%。但由于受“非典”影响和机场扩建、飞机停飞的影响,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680人次,比上年下降了50.73%。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货运和货物周转量出现较大下降。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243万人,比上年下降8.54%,完成客运周转量15823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93%;货运量196万吨,比上年下降22.53%,货运周转量75007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92%。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814万元,比上年增长52.29%,新增局用交换机2.86万门,总容量达到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97万户,同比增长8.62%,分城乡看,农村电话用户发展很快,2003年末农村电话用户达到2.54万户,增长26.34%,城市电话用户5.43万户,增长1.94%,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74.8%;无线寻呼用户大幅减少,年末达到0.68万户,比上年减少63.77%,移动电话用户(含小灵通用户)继续大幅增加,年末达到9.47万户,比上年增长111.57%,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在各种通讯工具里排名第一。邮电通讯领域许多新型的产业发展迅速,全年特快专递业务达到32115件,国内国际电子信函达到5992件,邮政礼仪业务4139件,邮送广告34.2万件,电子汇兑业务达到96185笔,上网用户3706户。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业

2003年,我地区继续坚持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从严从紧的财政政策,在个人所得税基数上调缴税额下降和大幅减免农业五税的情况下,狠抓清理欠税工作,强化税收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614万元,增长16.48%;财政支出1618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73%,分项目看,支出增幅较大的是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和住房改革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金融运行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469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其中:企业存款136426万元,比上年末减少2.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194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3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25189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10%,其中:短期贷款13875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5%,中长期贷款10832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19%。全年货币净投放5.18亿元,比上年减少45.64%。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地区财产保险费收入342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9%,财险赔付金额1675.2万元,增长24.27%。人寿险本年新增承保人数1.04万人,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1.78%,人寿险各类满期给付及赔付额1094.79万元,比上年增长45.2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3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568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08项,科普经费86万元。2003年有“和田荒漠区万亩红柳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天然植物染色地毯”等七个项目经筛选、论证已立项,另外,根据和田信息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兴和”发展战略的需要,2003年又筛选出科技项目11项,并安排了三项经费35万元;为提高和田科技服务水平,2003年11月13日完成了“和阗信息港”网站改版工作;为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4月-12月期间组织举办了“和田地区百台计算机大奖赛”;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02年底成立的和田地区知识产权局,2003年对地区14项专利发放了专利申请资助资金5000余元;今年经地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对1998-2001年度科技项目的复评和综合评审,共评出获奖项目1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其中《荒漠区万亩生态红柳基地建设》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全地区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数4996人;成人高校1所,在校学生数1420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数5482人;小学学校864所,小学在校学生数240367人,比上年减少1.17%,学龄儿童入学率95.7%,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学校14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05605人,比上年增长4.3%;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数1982人,比上年下降53.7%;年末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3962人,下降5.53%。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2003年我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出700余场(次);文物管理所3个,文物藏品12664件,参观2400余人次;图书馆6个,总藏量35万多册(件);群艺馆、文化馆9个,举办展览50余次,组织文艺活动200余次,举办培训班70多次,出版了《和田地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和田民间歌曲集》,与新疆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和田麦西来甫》专题片;全地区有电影发行放映单位6个,农村电影放映队76个,影剧院6个。通过实施“2131”工程,今年新增电影放映车3辆、电影放映机15台,全年放映电影5800多场,观众达170多万人次;全地区有县级以上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9个,成员102人,稽查人员40名。全地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749家,其中娱乐场所175家,音像经营单位275家,书报刊经营单位20家,印刷经营单位179家,演出场所10家,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90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2238人。全地区有广播调频发射台12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有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4座,有1千瓦以下电视发射台12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3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18%,有线电视台(站)7座,入户数达到2.34万户。出版报纸2种(维、汉和田报),共发行422.97万份,增长28.17%,出版杂志(新玉杂志)2.1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地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69个,拥有床位数486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417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03人,注册护士1073人。卫生机构和床位数比上年略有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有所下降。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在竞技体育方面,2003年8月和田地区在自治区第十届全运会上,获柔道比赛项目银牌2枚、拳击比赛项目铜牌2枚。在群众体育方面,2003年4月-10月,我地区开展了第二届地直机关职工运动会,比赛设7个项目,参赛人数320余人次,观众1.9千余人次;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赛运动员6170余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获受益金11万元。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2003年专职环保人员有112人,比上年增长286%,有污水处理厂1座,共处理污水402万吨,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3人。全地区工业粉尘排放量5275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950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34.2%,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40吨。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2.64平方公里。

空气质量有所恶化。2003年全地区重度污染天气(五级天气)306天,占84.1%,增长1.5个百分点;中度污染天气(四级天气)28天,占7.7%,增长3.6个百分点;轻度污染天气(三级天气)28天,占7.7%;良(二级以下)占0.5%(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和降尘)。总体来看,全年二三级天气比上年下了8.5%,四五级天气(中度和重度污染)比上年上升了8.5%,年平均降尘量为129.46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2.99%,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比上年略有上升,空气质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十一、人口

年末全地区总人口为1743813人,比2002年增加25941人,增长1.51%,其中:农业人口1503881人,非农业人口239932人,汉族54326人,维吾尔族1685838人,其他少数民族364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7.28‰,比上年增长0.5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88‰,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4‰,比上年增长1.04个千分点,2003年末家庭户均人口为4.01人,比上年减少0.03人。

十二、劳动与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但就业压力有所增加。2003年末,我地区全部从业人数为72619人,比上年减少2.13%,其中:国有经济从业人员63099人,减少4.27%,集体经济从业人员4298人,下降27.84%,其他(股份制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5222人,增长124.12%。年末私营和个体户为31525户,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65022人,比上年增长18.97%,下岗人员办私营和个体工商业的比重增加。全年实现就业人数12291人,比上年增长69.44%。年末城镇失业人数为6033人,增长9.5%,登记失业率为4.1%。

为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年共接受举报案件295起,涉及民工9000余人,追讨民工工资304余万元。

2003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有4家,介绍成功837人次数。全年我地区共有下岗职工5260人,比上年增长2.2%,本年通过各种途径帮助893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比上年增长170.61%,再就业率达到16.98%,比上年增长了10.57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地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0108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4003元,增长5.12%。

经抽样调查推算,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80.2元(由于使用了新算法,与去年同期不可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35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元,人均增收115元,增长12.74%。年末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7.85平方米,增长7.21%,村镇人均居住面积为5.69平方米。

房改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全年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有4.6万人,占应缴职工数的55%,年末累计上缴住房公积金15590万元。年末已对3056套住房进行了房改,占全地区符合房改条件住房的50%,全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86万元。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有22665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667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全年有55344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本年有1511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其中女性有1135人。有71724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231.03%,参加医疗费用统筹的退休人员达到14473人,比上年增长107.5%。“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共发放2783.54万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共发放486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地区有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60张,收养57人;儿童福利院8所,床位812张,收养776人;精神病福利院1所,床位47张,在院治疗人数47人;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77所,床位1306张,收养1018人,比上年增长9.46%。全地区城镇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56727人,销售彩票805万元,比上年增长95.39%。全年结婚人数有22453对,离婚人数6160对,平均每天有61对结婚,17对离婚。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各项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乡镇企业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测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