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三产立区、民营为主、环境先导、科文带动、管理提升、重心东移”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三湘第一区”的奋斗目标,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往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5亿元(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4%;二产业增加值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三产业增加值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5.8:36.6:57.6,国民经济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经济实力增强。2001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4.11个百分点。
一、农业
农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9591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全市率先全面退出水稻生产,引进优质杂交饲草、复合无土基质草毯等新的种植项目,积极扶持蜗牛、肉鸡、鹌鹑等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千口乐”食品、“山河”剁辣椒等农产业加工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蔬菜、牲畜传统农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蔬菜产量102650吨,比上年增长1.4%;肉类总产量7778吨,比上年增长6.3%。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1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2元,比上年增长6.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围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85886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8242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完成工业增加值56937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2001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名 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服 装
6.77万件
3.04
皮 鞋
89.95万双
15.11
铝型材
33816吨
31.39
精细化工产品
3707吨
75.27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全区形成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电子电器、出口鞋类四大支柱行业。工业企业通过加强技改,规模效益显著,全年完成技改投入9000万元,亚大、振升、荣昌、潇湘等重点企业的改扩建工程已竣工投产,张公岭科技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六通一平”,引进6家企业入园发展。200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已占全区的34.4%,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区的34.7%和38.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72%,比上年提高8.6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内引外联卓有成效。2001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30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7%;引进内资8.39亿元。全年工业出口产品产值1712万元,比上年增长66.6%。
建筑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136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实现利税4836万元,比上年增长55.6%;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398万元,比上年增长33.5%。2001年末全区有建安企业19个,从业人员11393人,全年建筑施工面积93.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7.24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52万元,比上年增长98.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9.4%;更新改造投资95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房地产开发投资2434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9%;农村集体及个人投资16308万元,比上年增长58%。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6个,新增固定资产19900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5.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32万平方米。高速优质完成火星北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城区路网结构日趋完善,芙蓉苑、荷花园、新世纪安居苑、怡荷园、新桥、湘湖等小区开发进度加快,投资1300万元的东岸垸整治二期工程即将完工,启动4个棚改项目、拆迁房屋13万余平方米。
四、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全区商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全区完成商业销售总额1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实现商业利润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一年来,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大力拓展第三产业,整合市场资源、提升市场档次,全年新改建市场15万多平方米。占地125亩、营业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马王堆陶瓷建材市场一期工程竣工营业,以“三湘”、“南湖”为龙头的十大专业市场经过改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万家丽陶瓷洁具联营超市、福满客超市、瑞祥陶瓷仓储大市场、白沙服饰广场等一批新建市场投入使用,构筑了以大市场、大网络为主体的流通体系。与此同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朝阳电子科技街、亚大数码港及都市e站等一批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产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1年三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7%,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2001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在全区国民经济总量(GDP)中所占比重已达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2001年全区有区属中学5所,在校学生6957人;小学30所,在校学生18543人。巩固教育“两基”成果,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有8所学校成为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实验学校,10所学校成为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评为全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城区”。
继续推进“科技兴区”战略,加大科技役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全年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项目22个,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4 亿,比上年增长10.6%。朝阳电子科技街由省科技厅和市政府正式命名授牌,张公岭科技工业小区建设进度加快,积极引导高科技、生态型企业向园区集中,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2001年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六、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取缔非法音像市场,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芙蓉之春”、“长沙之夏”、“七一文艺汇演”、“长沙之歌合唱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2001年区属名类卫生机构15个,其中医院1个、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街道(乡)卫生院12个。一年来,在食品卫生管理、妇幼保健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方面有所加强,清理整顿医疗行业和医药销不正之风取得成效。
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组队参加市五运会,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荣获城区组唯一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又上新台阶。计生工作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创建了全省第一个青少年性健康咨询中心,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结合社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计生体质服务,创新管理方式,继续保持全省计生工作模范城区地位。2001年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71%,人口出生率为7.51‰。全区总人口为3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非农业人口28.9万人。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1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1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04元,比上年增长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扎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收缴工作,保证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