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长沙市芙蓉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芙蓉区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创业富民”和“两帮两促”活动,团结奋进,沉着应对,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
 
一、综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39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1.7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2.07亿元,增长16.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41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14.8%85.2%。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4.8%14.7%16%16%。三次产业结构为0.317.382.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45亿元,增长25.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94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连续10年居全省城区之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23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42.06亿元,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97.07亿元。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全年关系民生的31个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2.3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2%
市场价格稳定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涨幅增加3.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涨幅增加5.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涨幅增加3.5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涨幅增加6.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0.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4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6.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9%。物业管理价格与上年持平。
二、农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亿元,增长-10.1%,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10.2%。粮食种植面积为0.1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716吨,蔬菜总产量54400吨,水产品产量56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49.49亿元,增长3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0.18亿元,增长37.5%。规模工业总产值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56亿元,占1.6%;集体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78亿元,占1.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4亿元,占1.1%;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03.37亿元,占9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48亿元,占2.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5亿元,占0.7%。隆平高科技园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85.41亿元,增长37.5%,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4.2%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76亿元,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1.29亿元,增长27.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区四个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27.5%26.5%24.4%27.2%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实现利润7.7亿元,增长11.7%实现利税29.4亿元,增长10.9%。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46.32%,比上年同期提高88.5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3.75%;资产保值增值率117.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8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1%;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54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39%;资产负债率为38.5%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63亿元,增长15.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72亿元,增长53.6%。全部房屋施工面积125.88万平方米;全部房屋竣工面积326.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94亿元,增长19%;其中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7.13亿元,增长17.3%。农村投资11.81亿元,增长45%。全年施工项目443个,增长64.1%;建成投产项目310个,增长37.2%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投资29.05亿元,增长36.8%;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26.89亿元,增长29.7%。实现城镇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39.1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2%。全区民生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69亿元,增长3.6%;完成产业投资24.94亿元,增长27%
房地产投资销售双下滑。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42.75亿元,增长-17.7 %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03.62万平方米,增长-9%,商品房销售额46.54亿元,增长0.9%,其中住宅销售额37.38亿元,增长2.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6亿元,增长19.4%。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66.89亿元,增长21.5%;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61.38亿元,增长19%;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27.8%;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1.26亿元,增长16.8%。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按商品类别分,累计增速前三位的是: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7.8%;金银珠宝类类零售额增长41.3%;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5.4%。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贡献突出,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4个,完成商品成交额308.75亿元。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共有认定市级以上企业(集团)技术中心2家。专利申请735件,授权专利561件,新开发引进、推广、转化科技成果2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1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79%,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科技投入不断增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专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全区拨付科技发展专项经费3361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6%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学校34所,其中小学30所,中学4所。共有在校学生32362人,其中:小学阶段在校学生26916人,中学阶段在校学生5446人。全区小学生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小学升初中入学率、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6.5%。区财政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4.2亿元,投入2.2亿元完成育才二小、育英二小、马王堆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并交付使用,投入1.1亿元完成17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芙蓉区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省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成果显著。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6个,区属文化馆1个,区属公共图书馆1个。以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00余次,掀起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继续开展牵手芙蓉七彩芙蓉健康芙蓉的品牌活动,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展示全区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全年共开展百佳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暨爱国歌曲大家唱广场文化月月演活动60余场,引导群众娱乐活动向高品位发展。
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率团参加长沙市第七届老年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馆45个,其中体育馆2座,运动场31个,游泳池12个。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并已投入使用,保证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100%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进展顺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33688人,参合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实际补偿率达73.3%
 
八、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建成面积20.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建成面积20.8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42%。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2%。主要污染物减排COD削减2385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68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5706元,增长12.7%,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2915元,占50.2%;经营净收入3911元,占15.2%;转移性收入7604元,占29.6%;财产性收入1276元,占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20元,增长15.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602元,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9925元,增长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474元,占37.5%;家庭经营收入2623元,占13.2%;转移性收入3318元,占16.7%,财产性收入6510元,占32.7%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981元,增长9.7%。其中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5949元,占33.1%;人均衣着类支出1565元,占8.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399元,占7.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04元,占6.7%;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3192元,占17.8%;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275元,占12.7%;人均居住支出1991元,占11.1%;人均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406元,占2.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1%。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25辆,家用电脑82.5台,移动电话216.25台。人均居住面积31.4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254元,增长9.9%。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636元,占30.4%,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605元,占10.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810元,占5.3%,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33元,占4.1%,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2347元,占15.4%,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339元,占21.9%,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75元,占10.3%,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310元,占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4%,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区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80个,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515.7万元,敬老院床位136张。接收社会捐赠450.6万元。全区新增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240人,新增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730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1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84人。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