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下降16.7%;第二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47.7亿元,同比增长14.1%。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6:24.8:74.6。在GDP累计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1、2.6.10.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81%。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3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21.9%。税收收入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18.5%;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67亿元,同比增长13.7%。
  区划调整圆满完成。启动17年来规模最大的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区设16个街道、1个镇。区域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累计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7.92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农业产值5.15亿元,同比下降0.2%;牧业产值2.65亿元,同比下降17.5%;渔业产值1138万元,同比下降38.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82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43万吨。生猪出栏17.2万头,家禽出笼53.6万羽,水产品产量1924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7.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区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73.5亿元,同比增长21.87%。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6.3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4.37%;股份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全年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46%。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及劳务企业7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2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税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3.2%;房屋施工面积11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5%;房屋竣工面积4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工业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58.1%;技术改造投资72.2亿元,同比增长64.8%;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为80.7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2%。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07个,完成投资147.54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11.6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和平台项目进展顺利。319国道浏阳河大桥顺利通车,芙蓉北路浏阳河大桥和车站北路捞刀河大桥均已进入收尾阶段,渔业路延伸工程、地铁一号线快速推进,新奥燃气管道工程完工。城市棚改及征收工作顺利进行,黄兴北路及火车北站两个大棚改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九尾冲廉租房项目已完成施工面积1.6万余平米,建成住房322套。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推进,罗莎食品一期,长沙佳海创业中心一期均已建成投产,二期启动建设,香江物流园、统一食品二期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开福万达,北辰三角洲,泊富国际,华尔街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都已进入主体完工阶段,万国城,山语城,恒大雅苑,珠江花城等房地产项目建销两旺。
  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4.2亿元,同比下降30.8%。其中,住宅投资87.1亿元,同比下降34.3%。施工面积97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 %,其中,新开工面积25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空置面积116.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6%。
  五、贸  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3年,开福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2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5.5亿元,增长43.9%;零售业零售额369.9亿元,增长10.3%;住宿业零售额11.9亿元,增长-7.3%;餐饮业零售额32.9亿元,增长8.8%。全区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56亿元,增长22.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2%。
  消费品结构升级加快。从商品销售类别看,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居前五的类别为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粮油食品烟酒类、服装鞋帽类,分别实现零售额73.4、50.4、34、21.3、12.3亿元,分别增长13.7%、26.8%、15.7%、22.1%、3.4%,贡献率分别为14.9%、18%、7.8%、6.5%、0.7%。
  六、经济合作
  招商工作成效显著。赴上海和北京集中推介金融生态区优质资源,举办第6届金秋经贸文化节暨大城北投资推介会、苏圫垸城市湿地高峰论坛、湖南保税经贸合作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重大项目24个,涵盖新型工业、现代物流、金融商贸、高端商务等行业,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企业入驻开福。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1.66亿美元,增长-52.11%;进口总额1.39亿美元,增长69.4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73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4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达165.24亿元,增长19.8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53.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国内旅游收入97.34亿元,增长29.76%;接待入境旅游者17.26万人次,增长4.3%;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04.47亿元,增长28%。
  园区平台效应彰显。金霞物流园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物流专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6亿元,货物吞吐量251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8%、44.8%。至2013年止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47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0家、4A级物流企业6家,全省十强物流企业7家,以粮食、钢材、医药、能源为主的物流产业优势日益壮大。保税中心报关4992票,进出口货值94760万美元,分别增长75.16%、53.14%。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大力发展。2013年,全区共有区属中学6所(七中、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沅丰坝中学、植基中学、沙坪中学)、小学43所、教学点4个、区属公办幼儿园5所。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共31656人,其中区属小学在校学生25734人,区属初中在校学生5922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先后两次荣获全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区视导”工作“优秀”等级;荣获“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十二五”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DIY大赛优秀组织奖;2013年3月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3年7月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10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专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2013年累计支出科技发展专项经费6834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68%。全年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 178.9亿元,实现增加值62.9亿元,有效地巩固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的创建成果。连续第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获评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先进示范区。全力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建成北桥新村等8个示范社区。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顺势而为,文体事业在惠民服务中实现提质。文化体育工作坚持以“服务基层,惠及大众”为目标,确保了群众展示有舞台、节目团队有精品、赛事活动有成绩,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坚持两馆免费开放,图书馆每周开放56小时以上,全年登记借阅人数11万人,免费接待借阅人数约10万人,开展了让“新居民”分享“新文化”、“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等各类专题讲座、培训活动50余次;文化馆每周免费开放42小时以上,接待文艺团队20余支,开展百姓健康舞、口琴、二胡、棕编等培训共60余次,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文化的便捷性。组织“湘江韵律”、“欢乐潇湘”、春节团拜会等文艺演出近20场,指导街道、社区举办群文活动50余场,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600余场。精心培育了红叶组合、通泰老年艺术团、爱心妈妈艺术团等一批群众文艺团队,在国际、国内、省市等重要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红叶组合的女声小组唱《山泉》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荣获音乐类最高奖项——“群星奖”,歌曲《簸箕上的麻雀》获中国“金钟奖”作品类比赛金奖;通泰老年艺术团的《绿鸟鸟》、《瑶山夜歌》在维也纳第十届国际中老年艺术节中荣获金奖等等。重点打造了一些精品歌舞节目,舞蹈《沙坪绣女》、《郎打山歌姐来和》等原创精品节目在2013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展演荣获多个奖项,扩大了开福区的文化影响力。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2013年开福区建成2个国家级、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2个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化试点,在40个村实行了乡村医生签约制度。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9个,拥有床位总数6532张(实有床位);辖区内不含省、市发证的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39人,注册护士5895人。继续推行免费婚检,在全区铺开“一站式”服务。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坚持把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开福人居环境作为环保工作的中心,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与主要污染源减排,强化了对全区91家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管,有效开展了涉水企业、混凝土搅拌站、渣土扬尘等14项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了大明污水处理站提质改造工程,构建了全区环境安全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了9个省、市级生态村,全年共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09个、排污许可证117本,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环保信访工作受理率、处理率、回复率皆为100%,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区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96%,居全市第一,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为100%,未发生环境污染等级事故。
  安全监管力度加强,事故发生率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19起、死亡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事故5起,下降21%;死亡人数与去年持平,亿元GDP各类事故死亡人数0.008人,下降75%;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人,下降10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5人,与去年持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区年末户籍人口总数 44.16 万人。按人口性别分:男:21.56万人,女:22.6  万人;按户口性质分:非农业人口 35.53 万人,农业人口 8.63 万人。2013年全年出生463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7%,死亡2810人,死亡率为6.36‰,自然增长率为4.92‰。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91元,同比增长10.1%。
  社会保障不断增强。2013年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018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900 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70093人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892.9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4933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187.15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