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开福区统计局
2011年3月24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按照“谋求转变、科学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实现新的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十二五”工作的强势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4亿元,同比增长15.2%,连续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1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亿元,同比下降2%;第二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全部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90.3亿元,同比增长15.7%。
 
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1:27.0:70.9转变为2010年的1:25.2:73.8,在GDP累计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0:3.6:1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2%、23.7%、76.5%。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自去年跨越20亿大关后,2010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较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税收收入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0年全区共完成区级税收收入11.93亿元,税收总量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0%,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关系民生的山塘清淤增蓄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等22项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累计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6.89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农业产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6%;林业产值4万元,同比增长100%;牧业产值2.84亿元,同比下降5.5%;渔业产值1717万元,同比下降4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8万吨。生猪出栏11万头,家禽出笼13.5万羽,水产品产量2250吨。
 
    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结合农村城镇化的推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进城就业,推进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2010年城郊休闲基地和“农家乐”共实现收入1.91亿元。全力推进沙坪、汉回两个示范点建设,沙坪撇洪渠治理全面完工,沙坪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沙坪湘绣文化广场建成开放,沙坪湘绣老街完成改造并实现开街,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湘绣文化节”和“沙坪湘绣进世博”活动。汉回村回民民居工程加速推进,清真寺改造、回民广场及回民墓地建设全面完成,成功流转集体土地2500亩。沙坪、汉回创建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农民生活不断改善。2010年共硬化农村公路77.1公里,新建农贸市场7个,完成改水改厕500户,新解决6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村级垃圾围子200多座,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全面建成使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农村居民稳步增长。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347元,同比增长2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89元,同比增长21.2%;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为17749元,同比增长21.4%;农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8958元,增长2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24.6%。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全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9.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9%;股份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全年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4%,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增长后劲不断增强,沙坪工业基地初具雏形,组团控制性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和方案审查,三条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成功引进统一集团、佳海工业园、山河实业等6个重大工业项目。青竹湖服务外包基地入驻企业运行良好。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区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89亿元,同比增长7.6%;房屋施工面积1275.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6.7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8亿元,同比增长29.1%。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12.9亿元,增长30.1%;农村投资14.9亿元,增长2.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2.79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工业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6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50.11亿元,同比增长32.1%。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启动重点工程项目55个,完成投资107亿元。其中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湘江大道捞刀河大桥上半年建成通车,福元路过江大桥、车站北路捞刀河大桥下半年启动建设,营盘路过江隧道、“两馆一厅”、城际轻轨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城市截污减排工程稳步实施,改建城区排污口9个,湘江、浏阳河开福区段实现全面截污。涝湖垸前河大堤达标工程和田心港泵站建设提前完工,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棚户区改造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棚户区房屋拆迁32.1万平方米,中山西路、火车北站一期、湘春路西入口三大棚改项目拆迁全面扫尾,丝茅冲工矿棚改暨廉租房项目进展顺利,黄兴北路、火车北站二期、九尾冲等棚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全区5个农民保障住房项目相继实施,首个项目在新港镇建成交付。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8.32亿元,同比增长68.9%。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40.91亿元,同比增长17.0%。但受湘江世纪城项目接近尾声影响,2010年全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260.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
 
    五、贸 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10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9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按行业分组,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8.6亿元,同比增长17.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8.7亿元,同比增长2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4亿,同比增长32.7%;餐饮业零售额达24.2亿元,同比增长19.3%,其它行业零售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14.3%。按企业规模分,173家限额以上企业及规模个体户共实现零售额178.5亿元,同比增加44.5亿元,同比增长3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5%;限额以下及个体户及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143.4亿元,同比增加9.2亿元,同比增长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5%。
 
    传统服务业健康发展。从商品销售类别看,2010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累计实现汽车类零售总额54.9亿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51.5亿元、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9.8亿元、家用电器类零售额5.9亿元,分别增长40.4%、33.7%、24.6%,19.1%。其中,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占全市的6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9.4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的增长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4.2个百分点。服务外包、电视购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和会议会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金融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大幅提升,实现区域收入7.5亿元。城市高端服务业蓬勃发展,开福万达广场、泊富国际、北辰三角洲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相继启动建设,世纪金源大酒店建成开业,铂尔曼、洲际等国际一线品牌酒店强劲入驻。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民俗游、宗教游、生态游逐渐成为主流,全年共接待游客560万人次,沙坪小镇和长沙园林生态园获批国家3A级景区。
 
    六、经济合作
 
招商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97.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41.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3亿美元。成功举办第三届“开福金秋经贸文化节”活动,引进重大项目23个,总签约金额263亿元。“一对一”招商对接活动成效显著,开展对接恒隆地产、厦门宝龙、华润集团等战略投资商50多批次。
 
园区平台大幅夯实。金霞片区被列入长株潭城市群五大示范区和十八大片区之一,金霞现代物流园被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金霞经济开发区“五纵七横”路网骨架基本成型,公共配套不断完善。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完成站场建设,长沙新港三期工程即将动工,联运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工程,湖南粮油交易及期货交割中心、结算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引进省建工物流、长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地产项目5个。德邦物流、楚天纸业大市场等项目签约入驻;二期仓储和物流大厦项目相继开工。园区建设带动现代物流业强劲发展。全年园区物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1.09亿元、同比增长43.7%;货运量为576.58万吨、同比增长42.4 %;货物吞吐量754.3万吨、同比增长45.1%。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区共有区属中学 6所、小学46所。区属小学在校学生20822人,中学在校学生5022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升学率均保持在100%。中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100 %。2010年,开福区顺利通过全省“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成功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区财政将2010年“免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城乡义务教育秋季“一费制”全免率和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均达到100%,全年“免补”经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入学金额总计 1810万元。其中,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一块,共有11313人次享受了免除杂费,共计金额674万元;共有216人次补助了寄宿生活费,共计金额8.1万元;共有17626人享受了中央免教科书费,共计金额98万元。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专项经费足额落实到位。2010年我区共支出科技发展专项经费3200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65%。全年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83.8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7%,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全区专利申请量921件,同比增长64.4%。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站点建设,区、街、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积极推进绿色网吧建设,2010年完成绿色网吧建设26家,目前区内78家绿色网吧遍布城乡,为未成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绿色上网环境。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2010年开展了“整顿文化市场集中专项行动”等整治行动,有力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开福寺、乐诚堂、烈士公园纪念塔3个文物点申报国保已通过专家审定;开展了第二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编制了开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文物保护安全高效。此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捷报频传。歌曲《开启幸福的地方》获省金话筒奖;在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中,小品《城里人,乡下人》获得大赛丰收奖。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辖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05家,其中中央1家,省级2家、市级2家,部队3家,民营医院及其他10家,区属医疗机构297家。拥有床位6061张,其中城区床位6061张。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10年环保投入达411.93万元。加强污水排放和扬尘污染治理,整治和关停环境污染企业12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 ;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3.9%,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率均达到100%,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231吨、6371吨。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9元,比上年增加2730元,同比增长13.3%。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2749元,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经营性收入为4608元,比上年增加2004元,同比增长76.9%;财产性收入为1158元,比上年增加461元,同比增长66.1%;转移性收入为6040元,比上年减少443.3元,同比减少6.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040元,比上年增加42.6元,同比增长0.3%。
社会保障不断增强。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共培训各类人员869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72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87人;零就业家庭100%动态“清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72人。启动城乡新型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6158人,工伤、医疗、失业、生育参保人数稳步增加。优抚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一站式”优抚医疗费用结算网络平台建成使用。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发放经济适用房货补凭证422户,办理廉租房租赁补贴209户,新增廉租房实物配租197户,2466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规模工业总产值不包含物流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包含物流企业。
3. 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