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突出抓好"四种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85亿元,增长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4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93.5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9亿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544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8.9∶28.6∶42.5。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市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43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农村新建沼气池、改造乡镇敬老院等29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乡村公路改造等8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增长率、药品同品种质量考核合格率等6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就业劳动力303.4万人,增加10.6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23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7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价格总水平涨幅增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9,比上年高3.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3。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2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5。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永州"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据抽样调查,全市农户人均税费支出31.01元,比上年减少22.05元,下降41.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煤电油运等资源瓶颈制约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按现价计算)。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对农户实施直接补贴,兑付直补资金0.38亿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全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年下滑的局面,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78.92万吨,比上年增加35.46万吨,增长14.6%,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烟叶、蔬菜产量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2.62∶5.96∶34.49∶6.05∶0.88。养殖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7.1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0.75千公顷,增长11.1%,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68.26千公顷,增长29.81%,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43.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优质烤烟种植面积20千公顷,增长27.95%;油料种植面积31.79千公顷,下降1.8%;棉花种植面积1.9千公顷,下降12.8%;蔬菜种植面积125.18千公顷,增长1.9%。全市牧业总产值69.9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年出栏肉猪632.53万头,增长7.4%;出栏牛22.85万头,增长9.7%;出栏羊43.6万头,增长17.1%。肉类总产量59.24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3.95万吨,增长5.4%;牛奶产量622吨,增长10.3%。渔业总产值9.02亿元,增长8.2%;水产品产量12.6万吨,增长8%。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28万处,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土石方0.4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55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7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64.28万千瓦,增长13.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9.50万吨,增长5.5%;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小时,增长7.7%。全市完成通乡公路改造投资2.15亿元,完成公路改造386公里,路基改造741公里。2004年,全市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2万户,新增2万余户。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4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0.25亿元,帮助1213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扶持贫困乡镇建卫生院12所,新建农村沼气池1.4万个,共有1.8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8.3%,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71%,实现利润4.66亿元。增长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汽车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增速较快,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

能源生产滑坡,原材料生产提速。全年发电量17.21亿千瓦时,下降6.2%;原煤生产量20.99万吨,下降6.1%。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7.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8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3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47.2%;水泥增长14.8%;铁合金增长52.6%。

产销衔接欠佳,经济效益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4%,比上年减少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1.71%,减少23.9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66亿元,减少45.94%;实现利税15.11亿元,减少17.71%。

建筑业发展较快。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298亿元,增长1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0.58万平方米,增长41.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9.66万平方米,增长4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市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取得成效,投资结构得以优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8.98亿元,增长45.04%;非国有经济投资63.3亿元,增长20.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6.38%。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67亿元,增长58.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1.3个百分点。农业、电力、教育和卫生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35.61%、149.04%、8.7%和209.63%。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25.46亿元,增长145.0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46亿元,增长54.87%。按行业分,采掘业投资0.09亿元,增长15.46%;制造业投资13.7亿元,增长140.7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1.66亿元,增长152.62%。

商品房供需两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82亿元,增长168.37%;商品房竣工面积32.33万平方米,增长116.69%;销售面积21.82万平方米,增长81.53%;商品房预售面积4.32万平方米,增长7倍。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建设规模超亿元的项目达37个,比上年增长19.4%,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24亿元,增长18.32%。湘江纸业、永州都成罐头食品公司技改工程如期完工,河东路网、梅湾新区、宁远九嶷大道、道县潇水二桥工程进展顺利,电力城网、农网改造、通乡公路改造、移动"358"工程建设力度加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城市26.26亿元,增长12.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73.19亿元,增长13.8%,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67亿元,增长12.8%;餐饮业10.38亿元,增长19.7%;其他行业0.4亿元,增长14.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亿元市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批发业21.04亿元,零售业6.62亿元,分别增长21.8%和26.2%。7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14.43亿元,增长16.3%,相当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62%,其中出口0.12亿美元,减少14.97%;进口1.34亿美元,增长81.86%。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0.042亿美元,增长26.83%。出口市场保持多元化,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亚洲出口0.024亿美元,增长86.7%;对欧洲出口0.025亿美元,增长21.53%。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其中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2个,比上年增长1.4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53亿美元,增长6%。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1亿元,增长1.5倍。
旅游业全面恢复。成功举办2004年祭舜活动,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全面恢复。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013亿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速加快。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0.60亿人,增长27.67%;客运周转量46.75亿人公里,增长26.63%;货运量0.35亿吨,增长29.02%;全社会货运周转量54.76亿吨公里,增长10.6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2亿元,增长38.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17亿元,增长49.3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5.81万户,比上年净增9.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93万户,净增11.73万户。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为9.78%,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11%,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1.7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73亿元,同口径比增长23.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07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4.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86亿元,同口径比增长54.0%;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5.08亿元,同口径比增长26.7%;农业等四税完成2.05亿元,增长44.1%。财政支出30.88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基本建设、科技、支农三项支出分别增长136.4%、68.6%、86.5%。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43亿元,比年初增加33.36亿元,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1.68亿元,比年初增加29.36亿元;企业存款余额31.13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市内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8.09亿元,比年初增加8.12亿元,增长5.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8.79亿元,比年初增加7.69亿元。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了重点信贷投入。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0亿元,增长9.1%;健康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29亿元,增长0.31%;寿险保费收入3.65亿元,增长1.7%。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56亿元,增长39.3%,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895亿元,增长38.98%;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67亿元,增长41%。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成果突出,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力度加大。2004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9项,签定技术合同718个,合同成交金额2.14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67件,专利授权量33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2004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3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42%,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3.83%。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3所,全年共招生5045人,在校学生20271人,增长65.7%。各类民办学校407所,在校学生6.7万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1个。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3.16%;全市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1.38%;有线电视用户20.1万户,增加0.4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2个,其中医院56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233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65.3%。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35万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58万人,注册护士0.38万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体育场地1556个,其中体育场26个,体育馆9座,游泳池10个。在国内外正式比赛中,共获得奥运会银牌1枚,国家级金牌8枚,省级金牌51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达148.46万人次,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11项次。成功举办了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及奥运选拔赛。

十、资源与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市新上一批清洁燃料、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河流、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全年建成烟尘控制区22个,面积125.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面积69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8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2.75万公顷。年末全市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8.7万公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7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2.25万人,乡村人口430.3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52‰,比上年提高0.1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2‰;自然增长率为3.79‰,提高0.1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1.1元,比上年增加707.1元,实际增长13.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501.5元,比上年增长10%;经营性收入232.4元,增加24.5元;转移性收入635.9元,增加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46.36元,比上年增加324.2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49.15元,增加57.36元;家庭经营收入1595.37元,增加248.7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01.84元,增加18.21元。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589.06元,增长11.4%,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34.5元,减少15.6元;人均旅游消费33元,增加12.5元;人均购房和建房支出30.74元,增加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2台;人均居住面积24.89平方米,增加0.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025.25元,增长11.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58台,电话机39台,移动电话机27台;人均住房面积33.07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06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5.58万人,增长11.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80万人,增长12.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36万人,增长11.2%。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9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63亿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永州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