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 “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和谐衡阳,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结构调整绩效显著,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初步核算)823.51亿元,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亿元,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335.43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286.68亿元,增长17.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2287元,比2000年增长213.8 %,翻了一番。近五年,是衡阳经济发展较快的五年,经济总量从2003年的432.3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23.5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9%。

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007年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73%,比2003年上升5.23个百分点。一产业占GDP比重较2003年下降0.55个百分点。主要经济结构比重见图2。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年末就业劳动力397.5万人,新增就业人员5.75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9万人。组织农村劳务输出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年初上升5.2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2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47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12.31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49%,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7.23%。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864起,同比下降14.88%;死亡242人,同比下降26.8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0.1;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8.3;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75,四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4.14%。其中,农业增加值96.96 亿元,增长 3.74%;林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 12.62%;牧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3.05%;渔业增加值15.29亿元,增长5.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0.17%。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1.87万亩,比上年减少11.72万亩;总产327.22万吨(见表1),比上年增加0.68万吨。其中,谷物播种面积718.67万亩,减少14.31万亩;总产307.67万吨,增加0.36万吨;豆类播种面积40.41万亩,增加1.10万亩;总产6.23万吨,增加0.15万吨;薯类播种面积42.80万亩,增加1.5万亩;总产(折粮)13.32万吨,增加0.16万吨。

表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指     标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7.22 0.21
 其中:谷物 307.67 0.12
      豆类 6.23 2.51
棉花 1.88 4.98
花生 4.27 -0.28
水果 56.80 1.9
蔬菜 287.26 0.38
油菜 14.83 2.51
烟叶 2.06 -11.55

畜牧业生产略有放缓。全年肉类总产达到75.47万吨,比上年增加0.6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9.81万吨,比上年减少0.51万吨;禽肉产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0.98万吨。牛奶产量达到1888吨,增长8.3%。禽蛋产量20.2万吨,增加0.94万吨。

渔业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0041吨,同比增加10186吨,增长4.2%。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278.88万千瓦,增长9.8%;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在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10.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99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33亿元,增长28.82%(见表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36 %。最近五年是衡阳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

表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224.32 28.82
 其中:轻工业 49.46 31.99
       重工业 174.86 27.93
 其中: 制造业 178.8 29.94
 其中:国有企业 26.33 10.19
       集体企业 8.67 9.53
       股份合作企业 2.99 33.87
       股份制企业 129.59 29.2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11 31.94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46.63 46.2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71.85 12.00
 其中:省以上工业 55.68 8.61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83.43 12.30
 其中:国有企业 63.14 9.51

产销衔接良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煤产量11278万吨,增长36.36%;发电量74.71亿千瓦时,增长0.81%;水泥296万吨,增长85.25;钢材110.4万吨,增长21.19%。(详情见表3)

表3: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128.39 36.36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4.71 0.81
万吨 1.08 61.48
亿米 0.072 -4.13
服装 万件 117.2 1.91
机制纸 万吨 10.24 146.09
水泥 万吨 295.76 85.22
生铁 万吨 5.43 -4.23
粗钢 万吨 109.58 21.49
钢材 万吨 110.39 21.19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7.43%,比上年高41.42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4.7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3%;利税54.35亿元,增长71.94%;利润27.91亿元,增长93.06%。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9.5%。商品房屋竣工面积83.98万平方米,下降38.4%;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73.41万平方米,增长115.3%;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47.50万平方米,下降3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3.4亿元,与去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114.9亿元,增长52.4%;第三产业投资109.6亿元,增长10.8%,工业投入明显加大。全年工业完成投资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82.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8.5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4%。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23.5亿元,增长41.7%。最近五年是衡阳投资额增加最快的五年,投资总量及增长速度见图4。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兴建通村公路2128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422.84公里(含村级公路)。公路客运周转量32.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38%;公路货运周转量58.87亿吨公里,增长34.58%;水上货运周转量13.08亿吨公里,增长38.27%。

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电信新增通电话村156个,移动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00个,联通新增通电话自然村6个,新增6个乡上宽带。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06.17万户,移动用户159.9 万户,宽带用户18 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94%、25.22% 和7.14%。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36亿元,增长17.9%。其中城市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2.52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19.29元,增长16.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0.97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08亿元,增长22.9%。

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 7.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47%。其中出口总值5.31亿美元,增长39.41%。

利用外资有新的突破。2007年,全市共审批外资项目89 个,实际利用外资2.37亿美元,增长22.3 %。引进市外境内投资项目362个,实际到位内资104.8亿元。增长47.0 %。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争创中国旅游城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旅游人数首次突破800万人次大关,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9.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旅游外汇收入1191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境外入境人数7.48万人次,增长26.1%.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和营销等都有新的突破。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财政总收入50.49亿元,增长26.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07亿元 增长24.16%。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2.3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13%。最近五年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1.1亿元,比年初增加 107.31亿元,增长13.7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72 亿元,比年初增加23.57亿元;居民储蓄588.26亿元,比年初增加63.5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2.2亿元,比年初增加35.43亿元,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0.5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0.4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4.8%和17.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硕果不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2007年争取国家各类计划项目12 项,省级各类计划项目22项;项目实施率达到98%。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69.9%,高新技术产值增长66.11%。全年专利申请523件,获授权专利251件。

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本专科录取1.92万人,录取率、重点本科上线率稳居全省前列。两基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8%。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表4: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招生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人数 增减 人数 增减
普通高中 50100 600 130300 8300
普通初中 88700 700 275600 2500
普通小学 86800 500 485500 400
特殊教育 100 -40 800 -100
职业学校 6700 700 16300 1600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座,文化事业机构数6个。文化机构和队伍得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进一步走向市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

广播电视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工作,准确地报道了中央及地方的重大新闻,成功完成对全市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工程步伐加快。全市已经实现50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接解决了近5万人收听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市县市区城关有线用户达到了12万户,乡镇、村级用户达到了11万户,小片网用户4.3万户,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5%。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9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27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 所,妇幼保健机构 1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95万人,注册护士0.65万人。全市有63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受益人口达402 万人次。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市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以“白沙迎奥运五环潇湘行活动”为主线,县市联动,城乡互动,开展了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县市两级分别举行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51次,参加人数达300万人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湖南省2007年常规比赛中,全市夺得金牌64枚,团体总分2603分,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在全省位居第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得到新的进展,全市有5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游泳、跳水、射击等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进行景点建设,城市综合环境明显改善。石鼓书院重修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蔡伦大道、立新大道、雁栖湖综合建设项目和湘江西岸风光带工程的顺利推进。全市污水处理率达24.4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投入使用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区绿地率已达31.35%,绿化覆盖率达36.24%,人均公共绿地达7.82平方米。,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率达41.22%,中心镇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环保力度加大,成效明显。2007年,全市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环保工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水污染治理实现新突破,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境内湘江水质已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劳动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28.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43万人,增长11.8%;乡村人口428.45万人,下降6.4%。人口出生率11.32‰,人口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5.0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7年衡阳市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7673元,月平均工资147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1 元,比上年增长16.54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885元,增长14.53%,实际增长8.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7608元,比上年增长15.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消费3554元,增长14.02%,实际增长8.5%。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年末全市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9.31万人次,参保总人数达196.66万人次,征缴基金17.26亿元(含企业养老保险清欠),支付各项保险待遇20.9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74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5.45万人,其中职工数46.22人,离退休人员19.35万人;参加企业改制保险的单位155家,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13.04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50.87人,新增4.61万人,其中职工34.79万人,离退休人员16.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09万人。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险的对象共有20.18万人,城市居民领取失业保险人数0.89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注:

1.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