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实现了“大干新三年”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79.3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481.3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3:58.0:31.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 32855元,增长11.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28.9亿元,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7.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4%,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2万人,劳务收入149.5亿元。

二、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1.2千公顷,增长1.2%;产量186.7万吨,增长1.7%。油料种植面积67.7千公顷,增长8.7%;产量10.6万吨,增长6.0%。蔬菜种植面积92.7千公顷,增长4.1%;产量237.7万吨,增长4.7%。烤烟种植面积25.9千公顷,增长8.5%;产量5.8万吨,下降6.8%。出栏生猪554.3万头,增长4.3%;出栏牛13.4万头,增长3.7%;出栏羊40.6万头,增长2.3%;水产品产量9.9万吨,增长7.8%;出笼家禽3239.7万只,增长4.4%。

全市15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企业总产值131.8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6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6.4亿元,实现利润9.0亿元。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52个,合作组织成员11.4万人。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6万处,投入资金31.6亿元,完成土石方119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5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78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80公顷。

全市建设农村公路505.9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个;建设农家书屋776家;新建农村沼气池6586口;解决28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46个,通宽带行政村159个,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40个;改造行政村配电网22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14.1%。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4%。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22.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3.2%;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和5.5%,分别比上年提高1.5个和0.9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6.1%。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规模工业增速快1.5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4.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0.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3%。

原煤产量2383.4万吨,增长11.4%;铁矿石原矿量304.8万吨,增长31.9%;铅精矿含量19.6万吨,下降3.9%;锌精矿含量16.5万吨,下降6.0%;发电量174.2亿千瓦时,增长5.4%;啤酒产量8246.6万升,增长11.2%;十种有色金属99.7万吨,增长14.1%;白银产量4639吨,增长25.0%;饲料31万吨,增长11.6%;卷烟169.3亿支,下降31.3%;水泥877.5万吨,增长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6.5亿元,增长20.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75.9亿元,增长15.4%;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利润增长的行业有29个。采矿业利润总额53.2亿元,增长0.1%;制造业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1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9.6亿元,增长4.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8万平方米,增长1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7.9万平方米,下降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2664个,增加204个;新开工项目2133个,增加13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1098.4亿元,增长3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3.8亿元,增长46.3%;第二产业投资548.2亿元,增长45.2%;第三产业投资466.4亿元,增长23.6%。

基础设施投资252.1亿元,增长24.2%。民生投资61.8亿元,增长40.9%;生态环保投资48.6亿元,增长61.5%。工业投资503.8亿元,增长32.2%,其中:技改投资347.6亿元,增长25.4%。高耗能行业投资164.7亿元,增长11.9%。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6.5亿元,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面积350.1万平方米,增长17.8%。新建经济适用房35580平方米,廉租房453082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6亿元,增长15.1%。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92.1亿元和162.5亿元,分别增长16.2%和12.4%。石油制品、金银珠宝、化妆品、家电、建材、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6%、37.4%、19.7%、16.1%、29.5%和37.2%;汽车类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5%。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39.1万件,销售金额11.1亿元,发放补贴资金1.2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6%,八大消费品全面上涨,其中:食品上涨4.8%;烟酒及用品上涨0.5%;衣着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6%;居住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5%;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0.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上涨1.7%,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下降5.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下降6.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8亿美元,增长80.2%。其中,出口14.3亿美元,增长71.4%;进口13.5亿美元,增长90.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5亿美元,下降19.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3亿美元,下降22.2%;加工贸易进出口19.1亿美元,增长3.1倍,其中加工贸易出口9.7亿美元,增长2.6倍。从商品类别看,未锻造银出口43673万美元,增长11.9%;天然石墨出口1980万美元,下降65.3%;机电产品出口26065万美元,增长8.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113万美元,增长21.2%。

全市新签外资项目66个,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增长19.5%。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增长10.9%。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268.7亿元,增长19.1%。其中,工业引进资金167.2亿元,增长21.3%。

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3965万美元,增长44.0%;完成营业额3635万美元,增长11.0%;外派劳务3131人,增长29.0%。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6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8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48.7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3.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8652.1万美元。

 七、交通和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2.3%。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366.5亿吨公里,增长29.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64.1亿吨公里,增长29.2%。公路水运旅客周转量34.5亿人公里,增长7.8%。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4.2亿人公里,增长8.3%。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21.1万辆,增长11.3%,其中轿车保有量7.2万辆,增长26.5%。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8.8亿元,增长14.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16.1%;电信业务总量26.3亿元,增长1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1.6万户,增长1.8%,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8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316.4万户,增长10.9%,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1.7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7.8万户,增长37.3%。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26.0%;上划中央收入51.4亿元,增长11.0%;上划省级收入11亿元,增长16.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2%,比年初增加192.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02.1亿元,增长1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9亿元,增长16.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8.2亿元,比年初增长22.9%,比年初增加1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4.8亿元,增长22.2%;中长期贷款余额328.7亿元,增长22.3%。

年末全市共有10家证券公司营业部,新开户股民(含基金)总数9850个,A股和基金交易额592.2亿元,下降21.4%。期货公司4家,成交金额4571.5亿元,增长26.2%。

年末全市共有25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4亿元,增长0.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8.3亿元,下降3.6%;财产险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4.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2亿元,增长33.5%。其中,人身险赔款0.7亿元,增长18.6%;财产险赔款3.5亿元,增长3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7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0.6万个。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9%,在校学生辍学率0.1%。全市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万人,在校生2.1万人,毕业生0.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万人,在校生3.4万人,毕业生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1万人,在校生5.6万人,毕业生1.8万人。初中招生5.8万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4.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4万人,在校生44.2万人,毕业生6.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1万人,在校生0.0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万人。各类民办学校59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0.9万人。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6.9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33.9%。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全年专利申请1529件,增长28.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2件,下降4.6%。专利授权748件,增长37.0%。

全市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1581批次,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定期抽查2407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0.1%。新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7个,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67个。全市年末有各类气象台站10个,自动观测点409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新建成776家农家书屋、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送戏下862乡场。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4个,纪念馆2个。全市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数54.5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0%,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38.2%,提高5.4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996个,其中医院83个、卫生院25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20个,体育馆17座,运动场2002个,游泳池11个,各种训练房60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1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07万人,120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759.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662.4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52.8公顷。补充耕地887.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4万公顷。

截止年末,已发现各类矿产11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0种,煤炭储量达5.9亿吨。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22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5个,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17905万元。

全市人均水资源3897.7立方米。总用水量24.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532.3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744毫米,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70.5亿立方米。

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6分贝。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控制区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5%。

全市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总面积70869公顷。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6933公顷,退耕还林2164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284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4.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人,下降36.7%;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人,下降97.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01人,下降70.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07人,下降31.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常住人口46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9.8万人,乡村人口253.5万人,城镇化率45.3%。人口出生率12.7‰,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5.6‰。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6967人,发放扶助金797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913人,发放扶助金187.5万元。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6元,增长13.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403元,增长10.2%;经营性净收入3442元,增长15.4%;财产性收入681元,增长17.4%;转移性收入3627元,增长22.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增长18.9%。其中,工资性收入3567元,增长32.8%;家庭经营纯收入3323元,增长6.4%;转移性收入324元,增长18.9%;财产性收入194元,增长31.9%。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11元,增长10.7%。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0.4%、8.8%、12.8%和1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63元,增长19.0%。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1.4%、10.2%和51.2%。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3平方米。

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32.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1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334.1万人,参合率100%。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966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29.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00.3元。29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改扩建,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35768户,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4800万元。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1859张,收养各类人员1024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0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5个。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郴州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12年常住人口数为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和省统计局评估认定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