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率先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快改革开放,强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的“三化”进程,认真做好为民办八件实事,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实现GDP4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7.8亿元,增长10.7%。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是8.9%、57.8%和33.3%,分别拉动GDP增长1.1个、7.4个和4.2 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7.4:47.4:35.2。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1197元,增加1960元。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42.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0%;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5.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36.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8.7%。舜华鸭业、东江渔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裕湘面业等9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外出劳务人员达88万人(含在本乡镇内),比上年增加7.5万人;劳务总收入53亿元。全市城镇化率为36.8%,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郴资桂地区GDP为247亿元,增长12.5%,其中郴州市区(北湖和苏仙)GDP为124.4亿元,增长12.8%,比全市快0.1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市8件实事23个考核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1个县(市、区)均达到目标要求。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就业劳动力278.8万人,增加8.2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1%,比上年分别低3.1和2.5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99.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6;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5.2。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全市深入开展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据抽样调查,全市农户人均税费支出14元,比上年减少30元,下降66.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工业高附加值产品偏少,整体竞争力不强;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很完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 业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201.4万吨,比上年增加6.7万吨,增长3.4%,其中:水稻产量达164.7万吨,增加7.8万吨,增长4.9%。主要农产品产量中:油料 5.2万吨,增长3.8%;烟叶7.2万吨,增长1.7%;药材3.2万吨,增长47.0%;蔬菜172.9万吨,增长11.2%;茶叶0.2万吨,增长12.8%;水果47.7万吨,增长12.3%。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2.5∶7.7∶34.1∶5.7。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36.9千公顷,减少2.5%,其中:水稻播种面积达250.1千公顷,增长1.0%。优质稻面积143.3千公顷,增长19.4%,占水稻面积的57.3%,提高8.8 个百分点;杂交玉米面积30.3千公顷,占玉米面积的91.8 %,提高3.0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26.2千公顷,下降0.3%;棉花种植面积0.4千公顷,下降12.2%;蔬菜种植面积72.7千公顷,增长6.3%;药材种植面积3.5千公顷,增长16.3%。
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市养殖业增加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出栏肉猪554.2万头,出栏牛15.7万头,出笼家禽3193.5万羽,分别增长3.5%、11.2%和5.0%。全年肉类总产量45.5万吨,禽蛋产量2.7万吨,水产品产量9.8万吨,分别增长4.1%、5.7%和10.3%。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0万处,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土石方0.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千公顷。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千公顷;新增机耕面积4.8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增长10.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1万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4.5 亿千瓦小时,增长15.9%。全年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95公里、通村公路405公里。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0.86亿元,共解决贫困农民温饱2.71万人,帮助越过低收入线人数4.66万人。全年解决饮水困难人数3.37万人;新建农村沼气池0.85万口;完成6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帮助119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03.8亿元,增长1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0.7%,拉动全市GDP增长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24.0%。其中:有色、能源、建材、烟草、化工、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工业完成增加值113.9亿元,增长21.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5个百分点;十大标志性企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13.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80.5亿千瓦小时,增长4.3%;原煤1285.7万吨,增长16.8%;白银产量2010.1吨,增长16.7%;水泥430.5万吨,增长18.5%;十种有色金属184.9万吨,增长30.4%;人造板26.0万立方米,增长73.0%。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767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6.5%,提高36.4个百分点;亏损面为3.1%,降低3.0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29.6亿元,增长58.7%;利税总额65.7亿元,增长53.3%。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6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48.0亿元,增长27.6%,农村投资完成44.6亿元,增长7.0%。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122.5亿元,增长32.6%;更新改造投资34.2亿元,增长42.4 %;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5.2亿元,增长18.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亿元,增长62.8%,第二产业83.8亿元,增长73.9%,第三产业60.4亿元,下降7.8%。地方项目投资145.2亿元,增长31.0 %,中央项目投资2.8亿元,减少44.9%。年内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分别是953个、689个和472个,分别下降11.1%、8.9%和13.7%。
商品房供需两旺。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3亿元,增长5.7%。商品房施工面积358.2万平方米,增长25.3%;竣工面积154.3万平方米,增长43.4%;销售面积95.2万平方米,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9.8亿元,下降3.0%。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82.4亿元,增长73.9 %。按行业分,采掘业投资21.3亿元,增长80.5%;制造业投资36.2亿元,增长56.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4.9亿元,增长100.5%。
农业、环保和水利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129.8%、112.5%和13.3%。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9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5.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8%。年内有永兴志富杨电子、临嘉公路一期、黄沙坪多金属矿选矿厂、倒窝里垃圾处理场一期、爱莲湖、湘南中学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产或投入营运。
生产能力继续扩大。全年新增发电机组8.6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30公里,水泥生产28万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城市零售129.6亿元,增长13.1%;农村零售48.2亿元,增长15.9%。各类零售额中:贸易业零售额109.4亿元, 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61.3亿元,增长15.3%;其他零售额7.1亿元, 增长11.9%。
大型商店和商品交易市场份额增加。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91家,增加22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4亿元,增长53.9%,占全市贸易企业零售额的25.0%,提高6.6个百分点。8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17.6亿元,增长81.8%,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6214万美元,同比增长57.0%,其中:出口24657万美元,增长59.4%,进口1557万美元,增长26.0%;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3560万美元,增长62.5%;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52万美元,增长20.4%;其他贸易进出口额602万美元,增长19.9%。按企业性质分,外贸公司进出口1553万美元,增长325.5%;生产企业15072万美元,增长103.3%;外资企业9590万美元,增长7.4%。出口国别(地区)中,对香港、台湾、日本、美国、荷兰及非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中,石墨、白银、铅、鉍、铟、卫星通讯设备等快速增长。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9337万美元,增长136.6%,外商直接投资额24398万美元,增长65.2%(新统计口径);新批外资项目52个,增加3个;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2.4亿元,增长44.1%。
对外经济合作十分活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00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6066万美元;外派劳务人数626人;实现境外投资38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加快。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暨亚洲游泳跳水锦标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全市旅游人数达7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16.7%和24.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22.0万辆,比上年增长9.2%,其中汽车7.7万辆,增长16.7%;农用运输车1.7万辆,增长7.6%。全年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76.1 亿吨公里,增长9.0%。其中:公路运输75.0亿吨公里,增长8.4 %;水运1.1亿吨公里,增长72%。旅客周转量35.8 亿人公里,下降1%,其中:公路35.4亿人公里,下降0.5%;水运0.4亿人公里,下降33.7%。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79.8 亿吨公里,增长8.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6亿元,增长31.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6亿元,移动业务总量14.4亿元,分别增长3.3%、19.4%和37.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1.1万户,分别增长10.6%和20.6%。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为36.0%,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9.8%,分别提高4.7个和3.3个百分点。年末国际互联网络用户8.2万户,增长57.7%。
八、财政、金融、证券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1亿元,同口径增长26.3%(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4亿元,增长21.7%;上划中央“两税”12.6亿元,增长37.9%;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3.1亿元,增长25.0%。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9.0%,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16.9亿元,增长29.7%;非税收入10.5亿元,增长10.7%;税收收入占比重为61.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9.5亿元,增长21.8%。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及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基本保障。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3.1亿元,比年初增加67.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7.5亿元,增加48.2亿元;企业存款余额64.3亿元,增加8.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6.9亿元,比年初增加2.0亿元(不含剥离不良贷款9.8亿元因素)。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0.7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消费贷款余额15.3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75.1亿元,增长21.8%,现金支出1648.4亿元,增长22.2%,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26.7亿元,增长3.5%。
资本市场融资平稳。期货交易市场年内成交总金额40.5亿元。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3个证券营业部和4个县级交易点,开户人数5.2万人,交易量65.4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2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长1.7%;财产险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24.6%。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19亿元,增长7.2%,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24亿元,增长4.5%;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95亿元,增长7.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市财政共安排科技三项费用0.78 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57%。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到160家,完成产值72.3亿元,分别增长25.0%和38.4%。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23家,过亿元企业12家。全市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320项,12项社发科技项目被科技部立项,其中:农用微型耕整机获得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授牌,淡水鱼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新工艺研究项目列入省重点推广项目。全年完成专利注册申请250件,实施229件;全市签订技术合同723项,合同成交金额3.5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适龄幼儿接受一年学前教育率达90%;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100%,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3%和0.2%以下,城区中小学新增学位 1万多个,2万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问题得到解决,13.5万名贫困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普通高中规模扩大,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8.4万人;职业高中(中专)招生1.9万人,增加0.4万人。民办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全市民办学校已达378所,在校学生10.6万人。湘南学院、郴州高职院和郴州电大三所高校在校生达2.2万人,其中湘南学院达1.5万人,招生面扩大到全国27个省市;全市高考录取人数1.6万人,其中本科录取0.6万人;全市成教、自考及各类等级、职称等社会考试得到发展。2005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全省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4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艺创作和演出活跃。大型花鼓戏《乡里大亨》获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最高奖——优秀演出奖;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演出协会,引进了一批优秀文艺节目,市歌舞团和湘昆剧团全年演出120场,其中送戏下乡40余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违规网吧经营和违法音像制品销售得到整治,演出和出版市场进一步净化,扫黄打非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文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广播电视宣传和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11座(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3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2 座;有线电视入户32.44万户;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95.0%、95.3%和23.1%,分别提高2.6个、2.0个和0.7个百分点。市电视台推出了亚洲游泳跳水锦标赛、撤地建市十周年庆等一系列大型电视报道,播出了第一部本土电视剧《秋惑》,受到社会各界欢迎;成立了郴州辉煌电子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五岭广场开辟了大型电子显示屏,提升了城市品位;电视作品《盘老师的星期一》获第十四届全省新闻一等奖,“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顺利推进。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医院60个,门诊部7个,专科防治所(站) 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卫生监督机构12个,卫生院236个。年末全市卫生工作人员 1.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6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2万张。建成了一批公共卫生体系项目,新扩改建乡镇卫生院44所,市人民医院南院一期、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无偿献血获全国先进城市称号,市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体育场19个,体育馆15座,田径场11个,小型运动场288个,足球场4个,游泳池10个。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活跃,年内新增全民健身场所4处。老年活动项目和场所增多,组队参加全国中老年人太极柔力球比赛获得最佳表演奖。竞技体育水平得到提高,我市选手李萍、邓建英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举重项目上分获金、银牌,实现了我市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荣获金牌数居第一位。裁判员队伍素质提高,全市新增一级裁判员88名、二级裁判员36名。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应稳定。全市人均水资源680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313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50亿立方米。
耕地面积略减。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2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千公顷。
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1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东江湖、山河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区域噪音、交通干线噪音年均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70分贝的控制标准;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0.5万公顷,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0.26万公顷。主要污染物控制率98.97%,提高10.1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50%;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3.5%。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34万公顷。年末全市建有自然保护区7个,保护区面积6.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3.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460.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7万人,增长0.69%,其中:市镇人口169.43万人,乡村人口291.4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32‰;死亡率为6.79‰;自然增长率为5.53‰。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2.3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农民人平纯收入为3506元,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1251元,家庭经营收入2080元,分别增长15.2%和8.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75元,增长15.9%。据城镇住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95元,增长12.0%,其中:工薪收入7135元,居民经营性净收入1170.0元,分别增长0.3%和34.5%。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49元,增长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64台,家用电脑25台,移动电话152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1元,增长1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0%。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3台,冰箱29台,摩托车42辆。储蓄存款增加。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6260元,人平增加1020元,增长19.5%。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提高到28.2m2和36.4m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97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9万人,机关事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3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92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0.78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36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81亿元。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全市共投入救灾资金2816万元,保证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