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

选择区域:>>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一三四九"县域经济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八个努力八个新"的具体要求,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开门红。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1.93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6.4%、34.9%和38.7%变为24.7%、35.7%和39.6%。市场物价总水平开始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员1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38.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为16.43%,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质量仍然不高,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收入差距扩大,部分群众生活仍很困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安全事故仍未完全杜绝,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屡禁不止。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126146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56596万元,增长3.8%;林业

产值6704万元,增长19.0%;牧业产值54460万元,增长5.6%;渔业产值8386万元,增长11.1%。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5.88万吨。粮食总播种面积71.2万亩,其中优质稻37.98万亩,玉米6.72万亩。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全年油料产量3506吨,增长12.5%;棉花产量76吨,增长11.8%,烤烟产量6805吨,增长10%;水果产量24979吨,其中冰糖橙6644吨;茶叶产量146吨,增长14.1%。蔬菜种植面积达7.3万亩,总产量达10.65万吨。

全年零星植树235万株,增长19.9%;改造低产林8.84万亩,增长2.3倍;森林覆盖率达62.26%,提高0.37个百分点。

养殖业产值6284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9.8%;全年肉类总产量57992吨,增长8.5%;

全年牲猪出栏65.84万头,增长4.4%;牛出栏1.98万头,增长9.4%;羊出栏2.38万头,增长14.4%;家禽出笼569.68万羽,增长14.7%。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2472吨,增长8.43%。

农业产值商品化程度达59.86%,比上年增加1.16个百分点。

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32亿元,增长15%。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43亿元,其中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71.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6768千瓦,增长10.2%;双抢机耕面积达13.81千公顷,增长8.0%;农村拥有拖拉机1746台,下降7.9%;农村拥有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179台,增长12.9%;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已达13170个,农机人员17376人;农村用电量(不包括县办工业和城镇生活用电)2425万千瓦小时,增长8.2%;化肥施用量68048吨,增长2.4%。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乡镇企业效益不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各方面认真贯彻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企业改革、改组,技术改造迈出较大的步伐,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30733万元,其中,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0702万元,增长19.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26.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2319万元,增长6.7%;集体工业产值23564万元,增长18.2%;股份合作工业产值1163万元,增长36.7%;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产值5353万元,增长1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产值4213万元,增长14.4%;私营企业工业产值24090万元,增长21.8%。受投资需求拉动,重工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全年重工业完

成产值55218万元,轻工业完成产值5484万元,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0.9%和9.1%。

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46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1.13%,比上年提高16.3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9352万元,增长18.5%;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4178万元,增长49.1%。2户国有(含控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1136万元,增长64.6%。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还不合理,产品竞争力还不强。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2001年建筑业增加值8414万元,增长19.8%。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562万元,增长34.7%;全员劳动生产率17326元/人,增长1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0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3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45万元,增长19.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2961万元,增长12.1%;集体经济投资22183万元,增长49.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5001万元,下降0.1%,分别占投资总额38.2%、36.9%和24.9%。在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304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90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50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88.4%、8.3%和3.3%。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耒宜高速公路永兴段、鲁永公路改建工程均于年内竣工通车。永兴二级电站前期项目审批、坝址永久性征地、"三通一平"已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新建35千伏变电站6座。

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共投入1672万元,实施了26项县城提质扩容工程。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永湘路工程、三发市场、南大桥改建等工程先后竣工交付使用。县城内环路建设、人民大道和永兴大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天秀阁建设工程、建设广场二期工程等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又有较大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38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5.2%;完成旅客周转量40720万公里,增长8.3%。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达0.9万台。

邮电事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979万元,比上年增长58.7%。全县拥有邮电局所41处,交换机总容量63760门,增长34.2%。年末,全县电话用户46280户,其中城市14802户,乡村31478户;无线寻呼达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已发展到3700户。

六、国内贸易

2001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实施、消费信贷放宽、大型超市、连锁店纷纷涌现和银行降息等因素的作用下,全县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9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县的零售额54569万元,增长9.2%;县以下的零售额71425万元,增长8.0%。分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198万元,增长3.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20325万元,增长6.9%;非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796万元,增长10.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830万元,餐饮业9964万元,其他行业322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1%、22.8%和3.3%。其中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额13435万元,增长54.3%。集贸市场发展平稳,全年商品成交额2.6亿元,增长5.8%。

全县个体私营总产值完成30亿元,户数达到2.5万户,实现零售总额占全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达76.8%,提高1.3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1年,我县认真实施"开放带动"的发展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组团参加了"2001年中国郴州东江生态旅游节"和"广交会"、"商交会"、"厦交会"等活动,扩大了永兴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全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5个,年底直接到位外资902万美元,增长609.5%;外贸出口额1152万美元,增长16.15%;劳务输出60人,增长36%。

2001年,旅游业建设步伐随着县城重点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继续加快,全年旅游产业投入达2000万元,加强了"一线天"、千年古樟、便江河观光、"永兴农家乐"、人民公园天秀阁等风景区建设。我县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全年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80万元,综合收入达6280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1年,全县财政收入在"费改税"试点基础上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17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06万元,增长11.5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140万元,增长21.18%。财政总支出23129万元,增长39.1%。其中,地方财政支出15873万元,增长2.1%。财源建设力度加大,积极推行财政工资统发制度改革,确保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乡镇消赤减债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消赤439万元,减债520万元。

金融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9257万元,增长14.9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347万元,增长15.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0694万元,增长8.34%。国家银行现金累计收入553489万元,增长21.4%;现金累计支出501020万元,增长21.6%。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公民的投保意识有所增强。全年保费收入35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1%,赔款支出720万元,增长8.4%,综合赔付率为2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我县继续加大"科技兴县"战略实施力度,强化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普及,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工活动。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6项,签订技术合同410项,专利申请3件。全年投入三项经费234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5%,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因素新增新产品产值1.2亿元,高新技术产值2.8亿元,科技进步对GDP贡献率已达47.4%。

2001年,全县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推行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42433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424人;小学298所,在校学生62305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3人;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3674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4%,初中入学率达98.67%,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54%和0.2%。全县普高本科录取335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79%,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9.68%,分别比上年提高0.51和10.7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县文化机构达到39个,群众业余文艺团体128个。文化馆专业创作成果辉煌,诗词作品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380多首,数十本小说、散文、诗歌结集出版;文物所、县博物馆和黄克诚故居已实现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运作;社文站重点抓了"扫黄打非"和电子游戏专项治理,净化了文化市场;剧院的"文化村"工程正紧锣密鼓动工;图书馆新增图书3千余册;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24场;电影公司全年放映场次0.9万场,观众达600万人次,其中送电影下乡670场。全年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群众达25万人次。全年共举办县级以上重大文化活动9场,尤其是"万众一心跟党走"万人大合唱反响强烈,效果明显。

全县有线电视站24个,卫星地面接收站96座。通过对有线电视网改造,县城已可收到全国各地电视节目30余套。全县电视覆盖率已达9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县已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工程,正向"户户通"工程迈进。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2个,床位998张,卫生技术人员1542人。全年共投入"三配套"(房屋、人才、设备配套)建设资金80万元。县中医院门诊住院部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全县共新添医疗设备100余台件,价值300万元。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350个村卫生室,已有65%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全年灾区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共举办各项体育活动260次,并获得市级以上比赛金牌11枚,银牌20枚。全县经常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县环保系统共有职工57人。全年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597.6万元,新上、改造、扩建治理设备19套,开展了大气监测、机动车辆尾气监测、噪声监测和烟尘监测,建立了排污申报登记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制度。全县已建成烟尘控制区5.14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5.14平方公里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气化率、饮用水质达标率、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等均有所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有所增强,年内城市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23%。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我县紧紧围绕"确保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合格"的工作目标,继续坚持强化管理,开展优质服务,大力推进"村为主",深入实施"三三金桥工程",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计生工作先进县。全县计划生育率97.79%。年末总人口6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8.87‰,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3.17‰。全县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8人。

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由于国家提高了"三条保障线"水平,继续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8元,增长6.5%。

农村小康建设稳步推进,建整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元,比上年净增162元,增长6.2%。年底,经省小康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我县农村整体进入小康,达到了"小康县"标准。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9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2.5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房屋面积为28.5平方米。住房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提高,农村住房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比重提高。小城镇饮用自来水人口8.9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95张,优抚对象2.2万人;救助各种困难居民1万人次;接受安置退伍军人168人。公安、检察、法院、武警在维护社会稳定、抗旱救灾、打击走私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2001年全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分别下降27.6%和13.6%;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6起,查处治安案件583起,全县90%以上的乡、村实现治安"五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1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农产品产量 粮食 万吨 25.88 油料 吨 3506 棉花 吨 76 烤烟 吨 6805 蔬菜 万吨 10.65 水果 吨 24979 油茶籽 吨 5650 茶叶 吨 146 牲猪出栏 万头 65.84 牲猪存栏 万头 45.22 家禽出笼 万羽 569.68 家禽存笼 万羽 228.5 大牲畜存栏 万头 6.22 禽蛋产量 吨 4256 水产品产量 吨 12472 其中:鲜鱼产量 吨 12214       工业产品产量 原煤 万吨 203   铅 万吨 6.47 黄金 千克 502 白银 吨 208 机制纸 万吨 1.45 砖(折标) 亿块 2.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9000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12571 自来水 吨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