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朝着“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的宏伟目标,着力建设率先发展的经济强县,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5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为1998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326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44266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92940万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9534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9∶45.3∶35.7。在全省评定的首批“十大经济强县”中,我县位居第九位,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实施“中国银都”发展首选战略和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全部工业增加值227190万元,增长22.3 %;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1 %;县乡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9.69%,比上年提高68.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2.2%。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13家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4.9亿元,实交税金2708万元,带动基地总产值3071万元。城市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全县城镇化率为29.1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省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18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改造通乡公路、建成通村公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新建农村沼气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等13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增长率、乡镇卫生院建设、扩改建乡镇敬老院等5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
就业形势趋好。年末全县就业劳动力32.7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987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永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形势稳定。2005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全面执行取消农业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1186万元,发放“三项补贴”资金1041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企业、大产业;城乡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5.2万吨;蔬菜17.6万吨,增长38.6%;烤烟0.56吨;水果6.6万吨,增长50%;出栏肉猪74.1万头,增长2.3%;出笼家禽700万羽,增长0.7%;禽蛋产量0.56万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6.3%。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326处,投入资金4631万元,其中整治小I型水库3座,小II型水库12 座。农业机械23415台,总动力194597千瓦,分别增长6.5%、6%;机耕面积达34.14千公项,增长10.7%;机电排灌面积10.2千公项,增长1%;排灌动力机械451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9万吨,增长11.3%;农村用电量4655万千瓦小时,增长35%。
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96个,投入专项资金437万元,受益人口34340人。全县建设饮水解困工程 26处,帮助2908 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帮助23个扶贫村增加农民人平纯收入504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51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3532万元,增长34.7%,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9.9亿元,增长25.5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09189万元,增长9.3%。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269万吨、发电量2.3亿千瓦时、黄金6.3万吨、白银1890吨、其他有色金属15万吨。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2.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680万元,增长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792 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18855万元,增长2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6 %。在城镇以上投资中,新建投资53453万元,技改投资26693万元,扩建3317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260万元。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启动建设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3.8亿元。启动和实施了幸福花园、综合利用电厂、银都汽车站、文昌中学、滨河路提质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年投入1.3亿元相继启动和实施了马田步行街改造、马仰生态水电城、柏林大道三期工程、金华大厦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1380万元,启动了鲤鱼塘至七甲、鲤鱼塘至大布江两条通乡公路的改造建设工程,完成通乡公路16.5公里、通村公路106.1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31万元,增长13.4%,其中城市75049万元,增长14.3 %,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6%;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9682万元,增长12.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6289万元,增长13.4 %;餐饮业19334万元,增长16.7%;其他行业19108 万元,增长10.3%。 大型商店、超市和集贸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显示出巨大活力。全年全县5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90万元。全县有集贸市场39个。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全县新批自营出口权企业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5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9%,其中出口9527万美元,增长91.3 %。对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主要是白银、铟锭、铋等有色金属产品。
利用外资卓有成效。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4575万美元,增长177%;实际到位外资2659万美元,增长31.2%。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全年引进省外境内项目达33个,合同引资17.9亿元,实际到位内资8.05亿元,增长21.4%。
外经工作稳中有升。全县外派劳务输出9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境外办企业又添新军,永兴富兴贵冶炼公司在南非开发的金银冶炼项目于8月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县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开发战略,融生态游、工业游、休闲游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中国银都(永兴)金秋悦来欢乐平安夜大型活动。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分别增长27.3%、20%。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社会货物周转量31798万吨公里,增长6.5%;旅客周转量22577万人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626万元,增长36.4%,其中移动业务总量968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738万元、邮政业务1942万元、联通业务2264万元,分别增长47.5%、11.3 %、25.8%、55.9%。全县交换机总容量为73120门。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到65053户,比上年净增673户;移动电话用户85260 户,净增19260户。电话普及率为79.9 %,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5.4%。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亿大关,达50009万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289万元,增长23.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0960万元,增长118.7%,上划“两个所得税”1761万元,增长20%。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59.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46903万元,增长24.2%,确保了机关正常运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89812万元,比年初增加45915万元,增长18.8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510万元,比年初增加44778万元;企业存款余额27660 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355万元,比年初增加4931万元,增长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8982万元,比年初增加354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9568 万元,比年初增加234万元。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了重点信贷投入。全年短期农业贷款23057万元,比上年多增5359万元;发放中长期贷款39568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024万元,增长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90万元,增长22.7%;人寿险保费收入2834万元,增长4.3%。各项赔款支出901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8项;完成科技成果验收鉴定3项,其中省级2项,实现零的突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完成专利申请31项,实施9项,新培育专利工作试点企业1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86项,新增技贸机构2家。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07万元,增长12.7%。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1447万元,增长52 .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比上年提高个2.1百分点。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年末全县小学240所,在校学生33124人,入学率100%;初中24所,在校学生32477人,入学率100%,辍学率2.3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扩大。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2569人,其中:普通高中8345人,职业中专4224人。全县本科上线人数493人,总录取率58.6%。启动了“名师工程”,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2%,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2.8%。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718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5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投入资金588万元,建设远程教育试点学校258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文化机构25个,群众业余文化艺术团体600余个。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创作作品。花鼓戏《乡里大亨》获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最高奖——优秀演出奖,同时获得5个优秀表演奖、3个乐手奖、1个舞美奖、1个组织奖,是本次参赛剧目中获奖等级最高、项目最多的剧目;花鼓表演唱《刘海逛郴城》喜获广泛好评;创作16幅版画作品全部入选中华当代艺术名家专题邮票作品选;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演出4场,送戏下乡268场,送电影下乡2832场。全年出版诗词专著、小说等文学作品9部,其中报告文学集《大爱无悔》获湖南省报纸副刊铜奖,《山花》获郴州市首届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
广播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县有调频广播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站21个,电视发射台1座。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增加3000户。新闻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县电视台共采编新闻稿件4800余条,其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部崛起 湖南篇 永兴 没有银矿的银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头条播出;《探秘银都---永兴循环经济》系列报道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播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卫生工作人员1836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66人,注册护士532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投入2058万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油市、樟树等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472个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了上消化道疾病普查工作,成功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体育场地133个,其中体育馆3 个,运动场103个,健身房9个。全年获得省级比赛铜牌2枚,市级比赛金牌9 枚,银牌11枚,铜牌14枚。全县参加全民健身活动1.5万人次,开展项目9次。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趋缓。全年净减少耕地面积79.24公顷,比上年下降2.3%。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县继续加大了冶炼行业、煤坪、便江河水等矿山生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 5.14平方公里 ;环境噪声达标区 1个,面积4.7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地表水水质监测100%达标。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县城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为13.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成效。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跻身于“全省优质服务县”的先进行列。据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62‰;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4.02‰;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7.18%。实施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鼓励放弃再生育、计生助学金等计生利益导向机制,4862名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家庭子女得到奖励或扶助。全县总人口为63.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52万人,乡村人口45.09万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15元,比上年增加1097元,增长14.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128元,增长10.%;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658元,增长3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64元,增长10.3%,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694元,增长33%。
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93元,增长13.7%,其中人均居住支出568元,增长52.1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88元,增长4.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下降0.3个百分点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42台,空调34台,微波炉15台。人均居住面积37.9平方米,增加1.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038元,增长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1%,下降1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2台,移动电话机82台,电冰箱43台,洗衣机44台。人均住房面积35.98平方米,增加5.17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8万人,增长16.1%。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万人,增长38.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1人,增长8.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3万人,增长6%。全县审定低保对象6955户,14090人,发放低保金808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永兴县生产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所使用的2005年总人口数、常住人口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系按国家统计局核准的我县1%人口抽样推断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