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

选择区域:>>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按照“开放促发展,优势化强势,对接珠三角,融入大郴州,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崛起战略,永郴融城战略,工业强县战略,环保优先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承接转移和转型升级,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力提升,推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困难和挑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总体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成功列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联动发展县、全省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强县、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省烟叶工作优秀单位、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单位、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

一、综 合

全县“三量”(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同步提升。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7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5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5亿元,增长13.0%。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64.0∶26.8调整为8.9∶63.0∶28.1,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64.6%和32.5%,分别拉动GDP增长0.36、7.94和4.0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646元,比上年增加6089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6.4亿元,增长16.2%,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9%,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8亿元,增长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73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4.4%;林业1.22亿元,增长4.1%;牧业6.81亿元,增长4.3%;渔业1.28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0.20亿元,增长4.1%。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6.51千公顷,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2.90千公顷,增长4.7%;蔬菜种植面积11.76千公顷,增长3.6%;烤烟种植面积2.85千公顷,下降1.0%。全年粮食总产量23.56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1.90万吨,下降0.9%;蔬菜产量29.27万吨,增长8.7%;烤烟产量0.48万吨,下降13.6%。全年出栏生猪69.72万头,增长4.3%;出栏牛2.59万头,增长7.0%;出栏羊4.25万头,增长1.0%;出笼家禽632.30万羽,下降4.3%;水产品产量2.36万吨,增长4.3%。

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3.2亿元,增长27.2%。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31万处,投入资金2.87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8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7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81万千瓦,增长4.5%。

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0家,县级11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60.19亿元,增长286.1%。带动基地总产值5.79亿元,增长8.9%。实现销售收入59.59亿元,增长302.1%。实现利润6.85亿元,增长24.2%。实现利税8.76亿元,增长420.6%。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0个,增长91.0%;合作组织成员1.63万人,增长12.4%。全年实现耕地流转面积17.5万亩,增长7.4%。建设家庭农场26,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2.5亿元。

启动建设武广高铁美丽乡村示范带、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建设38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88个农村环境整治村和21个20户以上小康新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338个,新增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用户750户,全县共有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9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96口,新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36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2个,解决4.5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改厕10165座,创建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建设农家书屋353家,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07.6亿元,增长5.0%。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89.4亿元,增长4.8%;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2户。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61.7亿元,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拉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57.8亿元,增长1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6%,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152.0亿元,增长12.8%,规模工业增加值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7.2亿元,增长34.6%;重工业150.6亿元,增长11.7%。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4.1%;高耗能工业增加值134.9亿元,增长12.5%;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13.50亿元,增长20.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71.9%。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20.5%;制造业增加值146.9亿元,增长12.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0.24亿元,下降9.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7.6亿元,增长17.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2.5亿元,增长15.3%。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1.71亿元,下降26.6%;制造业利润总额20.4亿元,增长16.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0.2亿元,下降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48.0%。

全县煤炭产量178.5万吨,实现税费3.2亿元。全年发电量3.96亿千瓦时,增长31.6%;全年共生产白银2061.4吨、黄金6.56吨,铋4510吨,锑302.5吨,其他有色金属17.3万吨,实现税收4.0亿元,增长38.4%。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4亿元,增长13.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8亿元,增长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实施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2亿元(不含农户),增23.3%。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42个,新开工项目276个。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2亿元,增长254.8%;第二产业投资128.3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投资73.7亿元,增长2.7%。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128.34亿元,增长23.6%,产业投资96.17亿元,增长22.8%,民生投资5.01亿元,增长176.8%,生态投资2.19亿元,增长1.9%,基础设施投资52.91亿元,下降8.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6.34亿元,增长498.5%,技改投资85.70亿元,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4.86亿元,下降25.9%

全年共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36个,其中单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126个,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6亿元,13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0%。高新技术产业园(中侨泰成项目区)、永华电器、精细化工项目区、龙达产业园、碧桂园城市综合体、仪强电动客车、24万吨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海汇购物乐园、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意水100kt/a有色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城乡绿化攻坚、荣鹏公司次氧化锌及含锌烟尘的综合回收、贵研公司金银冶炼粗炼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56亿元,增长3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89万平方米,增长36.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58万平方米,增长30.8%;商品房销售面积15.04万平方米,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额3.3亿元,增长4.4%;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192套,1.97万平方米,已建成项目分配入住876套,面积4.35万平方米,新建公租房713套,3.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亿元,增长13.1%;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42.9亿元,增长4.5%;乡村零售额18.4亿元,增长39.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1.7亿元,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收入额29.6亿元,增长3.9%。分类别看,限额以上33.3亿元,增长23.3%,限额以下28.0亿元,增长3.0%。限额以上批零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5413万元,增长1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4232万元,增长8.9%;化妆品类54.0万元,增长31.7%;金银珠宝类1878万元,增长25.9%;日用品类885万元,增长15.8%;五金、电料类289万元,增长6.6%;书报杂志类1051万元,增长21.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19万元,增长18.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67万元,增长9.8%;中西药品类1156万元,增长11.9%;文化办公用品类1175万元,增长11.7%;家具类2997万元,增长6.5%;通讯器材类752万元,增长7.4%;煤炭及制品类27883万元,增长6.4%;石油及制品类672万元,增长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3753万元,增长8.0%;汽车类3371万元,增长17.8%。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县目前已有获进出口权企业36家,其中年出口创汇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5488万美元,增长20.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5815万美元,加工贸易2967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7527万美元,增长6.7%,出口额位居全市县市区第二,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4.3%。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白银、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出口的主要地区是香港、美国、印度和台湾。

全县新批外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10908万美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10908万美元,增长16.8%。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个,实际对外投资50亿美元。引进境内省外项目64个,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29.55亿元,下降3.1%,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52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5.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出租20万平方米。全年外派劳务212人,增长7.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增长7.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19公里,全县在建干线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0.13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0.4公里、客运招呼站98个。全年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26.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客货物周转量25.3亿吨公里,水运客货物周转量1.1亿吨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53840辆,私人汽车保有量43700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5亿元,增长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9亿元,增长9.8%;电信业务总量2.56亿元,增长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7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30.69万户,增长24.8%;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6.6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57万户,增长9.8%。

积极推进旅游开发战略合作,龙华山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成功争创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全省红色旅游发展一期规划纲要实施先进单位”,黄克诚故居被列为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5家,其中,3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2家。全年共接待游客587.6万人次,增长20.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82.1万人次,增长21.1%,接待入境旅游者5.5万人次,增长3.9%。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1亿元,增长22.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8亿元,增长22.9%,旅游外汇收入560万美元,增长4.6%。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23.23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55亿元,增长18.7%,上划中央“两税”3.1亿元,下降24.4%,上划中央所得税0.69亿元,增长28.3%,实现税收收入12.55亿元,增长4.3%,占财政总收入比重54.0%;非税收入10.68亿元,增长26.7%,占财政总收入比重45.9%。全县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18.4亿元,增长7.4%,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2.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2.42亿元,比年初增加15.63亿元,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76亿元,比年初增加9.36亿元,增长1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93亿元,比年初增加9.27亿元,增长2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59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增长3.4%;中长期贷款余额30.34亿元,比年初增加8.72亿元,增长40.3%。

年末全县拥有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证劵交易额3.1亿元。年末全县5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58亿元,增长12.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0.75亿元,增长10.3%;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增长11.1%。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11亿元,增长11.0%。其中,人身险赔款0.61万元,增长10.9%;财产险赔款0.49亿元,增长8.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投资1.7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13个,启动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8所,全面完成所有布点村小维修建设。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4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0.2万个,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000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50万元,资助高校学生2000人次。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在校学生辍学率0.91%。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53人,在校生2692人,毕业生646人。普通高中招生2252人,在校生14889人,毕业生5527人。初中招生7215人,在校生19455人,毕业生4419人。普通小学招生9429人,在校生56187人,毕业生7284人。特殊教育招生17人,在校生8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606人。各类民办学校10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5184人。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215.2亿元,增长28.2%;实现增加值59.54亿元,增长30.3%。承担1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全县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全年专利申请19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6件,专利授权102件。全年科技项目立项10项,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县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15个。拥有驰名商标2个。

全县全年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284个,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52批次,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7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8.0%。全县年末有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5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建成353家农家书屋、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送戏下乡78场。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县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3.5万户。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23.6%。城区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改工程覆盖用户3.55万户,农村有线及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发展用户1.2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完成421个20户以下自然村3248户覆盖任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完成放映4136场次。建设城乡免费读书吧500多家,“书香永兴”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561个,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1个,村卫生室356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987张。卫生技术人员20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0人,注册护士1200人。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使用基本药物。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工程、38个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全面完工。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344个,体育馆2座,运动场2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50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8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8万人,76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年共承办和协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共4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68.83万人,全县常住人口54.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67万人,乡村人口29.56万人。城镇化率45.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县人口出生率10.71‰,死亡率4.77‰,人口自然增长率5.95‰。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242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78.85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141人,发放扶助金92.05万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71.7元,增长9.3%。全县农村居民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8.3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达到10343.4元,城乡收入比为1.79: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32%,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27%,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9.1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6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7%,比上年增加0.01个百分点,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0.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56万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1.16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总收入22.32亿元。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万人(其中职工的3.50万人,退休人员的0.70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6万人(其中职工的3.28万人,离退休人员的1.32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本年新增人数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12万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2.68万人,参合率达107.9%,为全市最高。全县共有277921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偿,补偿总额18863.36万元,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7.9%。

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0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10006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214.6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20478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482.5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50元,较上年提高3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30元,较上年提高13元。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1130户,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435.0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为39.6%。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20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36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5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5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34967.4公顷,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16.2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40.7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38.92公顷。补充耕地62.1公顷,净增加耕地21.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88万公顷。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建设规模达2205.82公顷。

全县已发现矿产2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3种。煤炭储量达3.8亿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处,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2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点矿区2个,完成资源整合的重要矿种2个。

全县人均水资源3208立方米。总用水量1.72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69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347.7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0.54亿立方米。

县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4.9分贝。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控制区面积为5.2平方公里。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07万吨和0.24万吨,氨氮排放量0.1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0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建成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0.9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0%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03.60平方米

全县建有省级自然环境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18180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294.5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87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00公顷,完成荒地造林面积558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00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11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7.9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0.236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9.79%。全县单位GDP能耗0.645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8.86%。

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起,比上年减少37起;死亡24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2人。全县年末汽车保有量5.38万辆,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起,下降3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6人,下降11.4%。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