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2002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围绕抓龙头、抓引进、抓管理、抓稳定,突出“管理效益年”主题,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克服和战胜了多次自然灾害的袭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郴州各县市综合考核名列第一。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328519 万元,增长 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8830 万元,增长 3.2% ,第二产业增加值 137353 万元,增长 24.3% ,第三产业增加值 122336 万元,增长 1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75 元,比上年增加 882 元。 2002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21:41.8:37.2 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下降 2.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 1.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 0.5 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规模有了新发展,农产品加工有了新突破,农业产业化考核在郴州名列第一。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种植业除粮食因“三次”水灾袭击产量有所下降,其他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 10.4 亿元,增长 3.8% ,其中农业 38005 万元,林业 14998 万元,牧业 38149 万元,渔业 12617 万元,主要农产品有药材、油料、茶叶获得丰收。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改造面积 3. 26 万亩, 50 万亩马尾松、 30 万亩大径林、 30 万亩楠竹林业基地已初具规模,长势良好,油茶籽产量 4250 吨,村及村以上木材采伐量 20 万立方米,竹木砍伐 138 万根。

    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建立优质肉用牛生产基地 4 个,重点草食动物开发乡镇 16 个,优良种羊场 4 个,并已初具规模。家禽、家畜出栏出笼继续保持增长。

     渔业生产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广科学养鱼,全市淡水养殖面积 22.14 万亩,比上年增加 7427 亩,网箱养鱼 3852 口,比上年增加 642 口,水产品产量达 19050 吨,比上年增长 18.3% 。

    乡镇企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把乡镇企业作为提高市域经济总量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全市乡镇企业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 8.87 亿元,企业上缴税金 5533 万元,出口交货值达到 11000 万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两个买断”全面推进,企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2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 34 亿元,同比增长 2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6 亿元,同比增长 33%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 8.26 亿元,同比增长 46%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效益指数达到 131.77% ,比上年提高 23.12 个百分点,人均县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27 元。企业改革向更高、更深层次推进,市棉织厂退二进三,圆满完成了企业改革任务,市耐火材料厂、市氮肥厂、市电化厂、市化工公司、市水泥厂、市特种水泥厂等 6 家国有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垄断经营行业的电力集团、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的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建筑业生产进一步规模化、科学化,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2 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 31541 万元,同比增长 12% 。

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 15263 万元,竣工产值 31551 万元,分别增长 15.2% 和 14.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8.8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16.8 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2 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1751 万元,同比增长 66.7% ,其中国有投资 156500 万元,增长 124.5% ,为启动内需,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加速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新上项目 90 个,其中:省重点工程项目 1 个,郴州市重点项目 6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37.8 亿元,投资过亿元的项目 3 个。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4.5 亿元,鲤鱼江电厂扩建工程、程江口水电站、郴丰鞋业二期工程、创兴人造板厂二期工程、小水电开发、东江明珠宾馆、东江依波茵高级住宅区、东江文化广场、省道 1813 线彭杨公路沙改油等一大批项目纷纷上马,进展顺利,国储粮库、东江宾馆全面竣工。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成效显著,省道 1813 线彭杨公路沙改油路段路基整理、东江迎宾路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全市围绕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开展以“完善交通设施,整治占道经营”为重点的治理活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经国家及湖南省验收为“畅通工程”合格县市,交通运输机械迅速发展,全市拥有汽车达 3550 辆,其中客车 2200 辆,货车 1350 辆,摩托车 3529 辆。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 2002 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5930 万元,增长 14% ,全市程控电话装机 71000 门,新增 8500 门,普及率达 19.7 户 / 百人,其中移动 24000 台,新增 5000 台。

    五、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市场经济进一步规范,消费品市场货物充足。 2002 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152729 万元,同比增长 11.4% 。其中:国有经济 15070 万元,个体经济 107375 万元,其他经济 30284 万元,分别增长 10.3% 、 12.5% 和 11.1% 。

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增长, 2002 年全市共登记注册个体私营户 7900 户,从业人员 81500 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 285100 万元,增长 15% ,上缴税金 5400 万元,增长 12.8% 。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9.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9.8% ,分别比上年回落 0.5 和 0.3 百分点,综合物价指数为 99.7% ,从各类指数看,大部分商品价格保持稳定,部分工业品呈下降趋势,粮食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大米比上年下降 2.5 个百分点。

六、外经、外贸 

2002 年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外商直接投资 2009.8 万美元,出口创汇 1026 万美元,外派劳务 90 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117.0% 、 101.1% 和 38% 。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的若干规定》,推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实行限时办事,超时默认制度,清理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整治施工环境。兑现了招商引资奖金 52.13 万元,全年共发布招商项目 62 个,签约项目 31 个,合同利用外资 6.47 亿人民币,在巩固和发展锌锭、硅、床单、柑桔等传统出口创汇产品的基础上,新引进外商企业出口创汇率显著增长。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2 年,全市积极培植财源,加强财税征管,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源发展后劲增强,确保了重点支出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 22822 万元,增长 2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5320 万元,上划中央“两税” 7502 万元,分别增长 33% 和 14.2%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 78.7% ,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 68.3% ,财政收入质量在郴州名列前茅。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款保持上升,贷款总量大幅增长。银行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2 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263726 万元,贷款余额为 215712 万元,分别增长 18.8% 和 57.7% 。

保险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公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 2002 年是我国加入 WTO 的第一年,全市保险行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拓宽保险领域,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 6829 万元,比上年增加 942 万元,增长 16% ,保险支出 2095 万元,比上年增加 241 万元,增长 13% ,保险赔付率为 33.9% 。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 年,我市认真贯彻郴州科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突出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都取得新的发展。全市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50 项,其中:国家级 4 项、省级 5 项、地市级 5 项、县市区 36 项。全年投入科技三项费用 554 万元,比上年增加 235 万元,增长 73.7% 。湘云鲫(鲤)网箱养殖规模突破了 3000 口,东江银鱼种群储量超过 1000 吨,“狗脑贡茶”有机茶基地 1.2 万亩,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 1200 户;全市形成了 4 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 4000 立方米竹胶板的林产深加工地。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级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普及 9 年义务教育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市拥有普通中学 40 所,在校学生 18802 人。职业中学一所,在校学生 550 人,普通小学 239 所,在校学生 25566 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个,文化站 29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藏书 12 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9.5% 和 99% 。有线电视入户 3.8 万户,比上年增加 3300 户,增长 9.5% ,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到 28% 。
卫生事业保持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卫生机构 75 个,其中医院 45 个,门诊 30 个,卫生技术人员 1560 人,比上年增加 17 人,卫生机构人员 1825 人,比上年增加 8 人,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 30.94 人,比上年提高 0.03 个百分点,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2 年,继续保持全省“文明卫生城市”称号。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2002 年,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各部门都有新发展。体育比赛取得新成果,我市运动员宁赛礼在远南运动会上独揽 100 、 200 、 400 米田径三块金牌,皮划艇运动员王海在全国冠军赛上获得 2000 米第一名佳绩。全民体育竞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 13 次,青少年锻炼达标 21500 人,等级运动员发展到 14 人,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市乡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扑克、象棋赛 150 余次,“腰鼓队”、“扇舞队”、“太极拳队”、“健身球队”、“健身健美操”不断发展壮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 35.6% ,体育达标学生占全部学生的 96.5% 。

十、环境保护 

2002 年,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对厂矿企业污染治理的督促检查力度,环境管理、环保执法、环境监测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业污染达标排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市氮肥厂、鲤鱼江电厂、东江电化厂、啤酒厂、创兴人造板厂、耐火材料厂等重点企业达标。 2002 年工业废水处理率为 91% ,工业废气处理率 9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5% ,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2 年,我市按照“实施新战略,创造新特色,勇攀新高峰,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头等重点位置来抓,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出生人口 3386 人,年末总人口 361054 人,其中农业人口 235930 人,占总人口的 65.3% ,非农人口 125124 人,占总人口的 34.7% ,人口出生率为 9.4 ‰,全年死亡人口 2140 人,死亡率为 5.9 ‰,全年净减人口 649 人(主要是水电八局职工户口迁出)。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日趋提高。 2002 年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到 3242 元,增加 176 元,增长 7.1% ,其中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29 元,增长 7% ,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 39.75 平方米上升到 39.9 平方米,彩电、电冰箱、手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331 元,比上年增加 728 元,增长 11% ,人平消费支出 5450 元,增加 850 元,增长 9% ,消费结构显著变化,食品消费进一步减少,居住、娱乐、旅游、穿着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人平住房面积由 上年的 18.35 平方米上升到 18.5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