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选择区域:>>

2015年,资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紧紧围绕“冲百强、统城乡、建小康”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六大攻坚战”,全面推进“六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9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97.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6570元,增长8.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8∶66.1∶26.1。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59.1%和38.0%,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资兴获评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经济强县考评结果排全省第四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3.2%,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取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东江湖国家5A级旅游区、东江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国字号品牌。

二、农业

农业稳中向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4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51千公顷,增长8.7%;蔬菜种植面积12.05千公顷,增长2.8%。全年粮食总产量12.85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7722吨,增长9.0%;蔬菜产量30.47万吨,增长5.6%。全年出栏生猪65.23万头,下降0.3%;出栏牛2.45万头,增长10.2%;出栏羊4.58万只,增长7.7%;出笼家禽287.16万羽,增长5.9%。水产品产量3.26万吨,增长3.9%。

全市共有郴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 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 5家,郴州市级龙头企业16 家。郴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实现利润1.7亿元,增长8.8%。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2家,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5752万元,增长26.1%。农民专业合作社389个,比上年增加87个;合作组织成员1.83万户。耕地流转面积7.2万亩。资兴22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两片三线十庄园”项目加快推进,绿成康蔬菜基地成为直供港澳绿色食材基地。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832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21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56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4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坝洞、邱家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蓼江、七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个,解决1.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1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99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

围绕“一湖两线”,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建设,重点推进了白廊、蓼江、三都等特色镇和石鼓村等34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规范农村建房“4343工程”,启动集中建房点53处158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其中轻工业增长14.4%,重工业增长4.7%,非公有制企业增长7.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3%,大中型企业增长7.5%。规模工业按行业门类划分,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2%。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0%,提高6.3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工业中,发电量45.6亿千瓦时,下降1.9%;人造板13.3万立方米,下降2.1%;焦炭11.4万吨,增长2.3%;水泥124.0万吨,下降17.1%;十种有色金属7.3万吨,下降53.7%;白银939.3吨,增长23.0%。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3.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4.1亿元,下降6.7%;实现利税97.4亿元,增长11.0%。

加快了东江湖大数据产业链、硅石加工利用产业链等8大产业链开发。丰越环保、华信稀贵进入全省有色金属50强。“展泰有色”成为资兴第三个中国驰名商标。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1.8万平方米,增长20.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7.4万平方米,增长2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0.9亿元,下降17.6%;第二产业投资139.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144.9亿元,增长37.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9.2亿元,增长8.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8.7亿元,增长10.5%。民生工程投资17.7亿元,增长73.9%;基础设施投资101.0亿元,增长46.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2.8亿元,增长97.7%。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共有55个,完成投资74.8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比重为25.3%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亿元。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2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67.6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4.1亿元,增长16.8%。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4.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市进出口总额280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1.1%。其中,出口2116万美元,下降24.7%;进口689万美元,下降84.4%。

引资保持平稳。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6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市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36.1亿元,增长14.9%。争资立项成效显著,全年共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5亿元。

深入实施“旅游大开发”战略,规划实施“三湘四水”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东江湖康养城等重点项目,完成了环湖公路一期及风光带、凤凰岛提质改造等休闲旅游项目。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东江湖鱼王节、东江湖鱼文化美食节、第三届中国东江湖(白廊)桃花节、第三届“东江湖·蓼江”油菜花节、首届“东江湖·三都”流华湾荷花节等系列活动。资兴市获评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市,黄草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年末全市共有5A级旅游区1家,星级饭店8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685间。全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90.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实现旅游总收入49.97亿元,增长21.3%。

七、交通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15.244公里。年末开通公交车线路9路,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88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80辆。全市公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3%。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下降6.8%。年末机动车保有量69787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4256辆,摩托车保有量44866辆,农用运输车保有量551辆,挂车保有量114辆。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4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总量3.69亿元,增长2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7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5.8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下降5.8%;上划中央收入4.6亿元,下降33.4%;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下降17.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7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7.1亿元,增加11.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5.6亿元,增加2.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3亿元,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0亿元,增加11.3亿元。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农商行,长沙银行资兴支行建成营业。成立了省农信担保公司资兴办事处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年末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证券交易额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0%。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44亿元,增长20.1%;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16亿元,增长58.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9人,在校生2089人,毕业生530人。普通高中招生1698人,在校生5077人,毕业生1492人。初中招生3375人,在校生10305人,毕业生3244人。普通小学招生4644人,在校生24373人,毕业生3452人。特殊教育招生16人,在校生218人,毕业生2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209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32%。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869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19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742人次。

全年申请专利146件,比上年下降25.1%;其中发明专利43件,增长22.9%。授权专利118件,比上年下降4.1%;其中发明专利11件,增长22.2%。资兴市弘电电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郴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0亿元,增长16.8%。“柑桔品种改良体系建设及配套技术研究”、“高茶黄素花香红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项科技成果获郴州市科学技术奖。湖南华信稀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含银阳极泥的银分离设备”专利获郴州市专利银奖。

全年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35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70%。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4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268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启动了东江移民博物馆建设。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1.86万册。全市有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7.27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7%。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个,郴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个。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3.92万卷(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公庙湘南起义联席会议旧址的修缮立项申请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获“湖南省十年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殊荣。资兴首部本土爱情电影《重返桃花岛》上映。资兴市戏曲小品《老四维稳》获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戏曲小品团体赛五强。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1个。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35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个,村卫生室27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门诊部2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182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99人,注册护士76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945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80张。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45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424个,游泳池6个,各种训练房21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2万人,133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成功承办2015年环中赛(郴州—资兴段)、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赛艇皮划艇等体育赛事。改造启用了资兴市体育馆。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批准建设用地54.9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4.33公顷。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836公顷。全年补充耕地121.78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全年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整治土地399.97公顷。全市已发现矿种20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4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8个。

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81.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2平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3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34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4.7%,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952公顷。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272.94万立方米,增长4.2%。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6.2%。积极推进亚行贷款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实施了规模养殖退养等保护工程,成立了东江湖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的县市。鲤鱼江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其中煤矿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84万人,常住人口34.51万人,城镇化率62.39%,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0.24‰,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长率4.85‰。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87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1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8169元,增长0.2%;经营净收入9899元,增长11.8%;转移净收入5860元,增长11.7%;财产净收入2932元,增长19.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4元,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4601元,下降10.2%;经营净收入9667元,增长31.5%;转移净收入1303元,下降13.4%;财产净收入264元,下降49.3%。

居民消费支出平稳增长。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57元,比上年增长22.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89元,比上年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57元,增长32.2%。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1.8%,农村为28.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8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93平方米。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5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29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6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58%。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6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0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0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61万人,参合率99.86%。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22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614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18735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942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15712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499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30元/月,月救助水平达24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65元/月,月救助水平达130元。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52张,收养各类人员186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3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12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17万元。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2940元/人。新开工公租房560套,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2个,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完工。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2015年三次产业数据按照此标准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