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战胜了禽流感的冲击和原材料、燃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时期,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
 一、综合
    2004年,资兴经济运行步入新的一轮加速增长期。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4940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创2000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89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70993万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30万元,增长11.1%。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670元,比上年增长17.2%;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531美元。
第二产业成为牵引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第二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70.17%,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首位;第三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20.56%,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第二位;第一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9.27%,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第三位。
产业结构得到新的调整。就三次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1.1%提高至54.85%,上升3.7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  17.8%降至16.05%,下降1.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1%下降至29.1%,下降2个百分点。
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全年财政总收入4.3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5.93%,比GDP增速快39.2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64.79%,为1994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最快速度。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9.53%,比上年提高68.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8234万元,增长127.6%;产品销售收入399061万元,增长62.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8714元/人,增加19643元/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较为单一,社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环境保护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农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综合价格明显好于上年,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792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种植业完成增加值25853万元,比上年增长5.73%。粮食、瓜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水果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3.46万亩,比上年减少0.94万亩;粮食产量16.19万吨,增长5.9%。瓜菜种植面积10.53万亩,比上年减少8.59%;瓜菜总产量11.67万吨,增长3.75%。年末水果面积6.15万亩,增长11.72%;水果总产量8.24万吨,增长20.62%。其中,柑桔产量3.49万吨,增长65.6%;红枣产量101吨,增长40.28%;梨产量1997吨,增长43.88%。油料产量4635吨,减少8.87%;茶叶471吨,增长16.01%。
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28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0%。肉类总产量4.57万吨,增长4.96%。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4.13万吨,增长5.0%;禽肉总产量0.44万吨,增长4.56%。年末生猪发展数80.02万头,比上年增长2.4%;牛发展数5.5万头,增长10%;羊发展数8.2万只,增长15.8%。
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渔业增加值12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水产品产量24200吨,比上年增长14.23%。
林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12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5%。完成造林面积3.68万亩,增长8%;完成森林、林木、林地流转22万亩。年末油茶籽总产量3200吨,减少1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其中排灌机械动力1.66万千瓦;拖拉机1111台,增加79台。化肥施用量(折纯)14470吨,增长5.0%。农村用电量6758万千瓦时,增长6.5%。农田水利机电排灌面积16.8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比重得到有效提升。工业完成增加值22556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7.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0.89%上升至45.66%,提高4.7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014万元,增长36.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45530万元,增长38.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8484万元,增长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6617万元,增长0.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865万元,增长186.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71874万元,增长93.2%;集体企业增加值9157万元,增长28.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9501万元,增长7.5%。工业产品销售率99.73%,增加0.91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59.89亿瓩时,增长30.5%;水泥119.12万吨,增长4.9%;饮料酒7.3万吨,增长17.4%。人造板、电石、砖、钢材等少数产品受市场需求不足和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产量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54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9%。据对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资料推算,全年建筑企业施工工程 18个,投标承包工程面积62.3万平方米,增长8.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5万平方米,增长1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9万平方米,增长12.6%。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建筑企业实现利润额1267万元,比上年增长5.3%;上缴税金1094万元,增长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比上年减少37.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亿元,减少6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89亿元,增长17.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0.44亿元,增长4.8%。全年开工项目186个(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其中新开工项目达97个。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东江金磊百万吨水泥生产线、东江文化广场、依波茵花园、亿兴建材、东江鱼制品加工扩建、21万吨焦炉技改、东江大桥、金牛湾水上休闲中心、通乡公路改造工程、资兴市建材大市场等13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重点产业项目为全市新增产值3亿多元,新增税费4000多万元。
 五、 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767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8551万元,增长13.55%;餐饮业零售额11589万元,增长18.55%;其他行业零售额2627万元,增长4.37%。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房、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总体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全市房屋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和因特网用户增长2.3%、15%和7.4%。
市场物价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2%。分类型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3.9%,其中粮食上涨41.2%,油脂类上涨18.1%,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5.9%;居住类上涨5%;燃料上涨2.3%。全年商品零售物价上涨4.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减少。受出口退税政策和利用外资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75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9%,其中外贸出口总值690万美元,减少12.7%,进口60万美元;外派劳务120人。实际利用外资减少。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06万美元,比上年减少61.8%。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5%。全年旅游总收入6.3亿元,增长20%。全年旅游饭店开房率68%,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5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三星级宾馆1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2家。资兴市已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35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352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2%。完成旅客周转量89236万人公里,增长13.4%。
邮电业务总量14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电信、移动业务量12477万元,增长31%;邮政业务量1536万元,减少40.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78万户,比上年增长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6万户,增长15%;年末因特网用户9100户,增长7.4%。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信贷增长较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88亿元,比年初增加7.62亿元,增长25.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3亿元,增长12.82%。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09亿元,比年初减少2.08亿元,减少9.39%。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571万元,增长12%。全年各项理赔款1856万元,增长12.6%。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15.6%,寿险赔付下降2%,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3.1%。
九、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年小学在校学生21604人,比上年减少5.5%;初中在校学生16908人,减少6.8%;高中在校学生5352人,增长5.4%。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21人,减少19%。初中教育完成率99.69%,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73人。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成果。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64人。全年共申请专利24项,比上年增长4.3%,组织实施专利15项。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艺术馆 1个;档案馆2个;图书馆1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和98.6%,分别与上年持平和提高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38100户,增长1.6%。
卫生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市疾病控制中心综合大楼、市立医院传染病区和州门司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能力。全年门诊、住院诊疗62.77万人次,同比增长7.1%;每万人执业医生人数2.32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96.21人次/10万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各类体育运动比赛中,共夺得国家和省级金牌6块、银牌11块、铜牌7块的好成绩。第三届“三强五好杯”运动会、中小学篮球、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环城赛跑、老年人腰鼓队、门球、健身操等体育比赛和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市民中普遍推广。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城镇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7人。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据统计,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1.32‰下降到11.28‰,人口死亡率由上年的6.25‰上升到6.5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5.07‰下降到4.72‰。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38.9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6%。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数19.24万人,比年初增长1.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5万人,增长4.65%;城镇单位就业人员4.34万人,增长5.27%。年末全部职工人数36138人,比上年增长3.0%。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养老保险人数21843人,比上年增长13.5%;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720人,增长18.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60人,增长19.8%。城镇社区服务中心8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79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职工年平均工资13801元/人,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5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20元,比上年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6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