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育动能、保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呈现难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97.22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三次结构调整为29.8:34.4:35.8,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938元,比上年增长3.6%。
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3.30万户,户籍人口47.15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4.82万人,女性22.33万人。按城乡分,城镇20.06万人,乡村27.09万人。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83%,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45万人,出生率9.76‰;死亡人口0.29万人,死亡率6.21‰。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8.58万人,15-64岁人口32.31万人,65岁及以上5.2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7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811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50人,新吸纳就业见习人员25个,在册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10069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954.12万元。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产值119.42亿元,增长4.4%。瓜果类(果用瓜)播种面积20.89万亩,增长18.2%;产量62.37万吨,增长13.4%。水果收获面积36.68万亩,增长12.2%;产量55.30万吨,增长12.4%。林业产值2.36亿元,增长28.7%。橡胶产量0.28万吨,增长1.7%。牧业产值8.38亿元,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14.1万头,增长3.4%;羊存栏2.1万只,下降10.6%;家禽存栏71.6万只,下降7.9%;鳄鱼存栏42.2万只,增长111%。生猪出栏13.7万头,增长7%;羊出栏2.2万只,下降15.8%;家禽出栏212万只,下降4.3%;鳄鱼出栏8.9万只,增长89.4%。水产品总产量2.7万吨,下降9.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16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1。
表1 2024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产品名称 |
单位 |
本年累计 |
比上年增减(%) |
|
粮食作物 |
万吨 |
9.97 |
-3.6 |
|
#早 稻 |
万吨 |
4.4 |
-1.6 |
|
晚 稻 |
万吨 |
3.75 |
-6.0 |
|
蔬 菜 |
万吨 |
23.05 |
-14.6 |
|
瓜果类 |
万吨 |
62.37 |
13.4 |
|
#哈密瓜 |
万吨 |
61.67 |
15.1 |
|
水 果 |
万吨 |
55.30 |
12.4 |
|
#火龙果 |
万吨 |
19.54 |
-4.2 |
|
芒 果 |
万吨 |
18.19 |
11.3 |
|
槟 榔(干果) |
万吨 |
1.05 |
249.1 |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2.15 |
13.5 |
|
#猪 肉 |
万吨 |
1.19 |
8.4 |
|
禽 肉 |
万吨 |
0.42 |
-8.2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3.70 |
23.7 |
|
#海水产品 |
万吨 |
2.63 |
14.0 |
|
淡水产品 |
万吨 |
1.07 |
56.5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6.54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0.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下降90.9%;重工业产值下降0.7%。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增长7.9%,股份制企业产值下降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1%。

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聚碳酸酯19.38万吨,增长18.7%;发电量91.26亿千瓦时,增长4.9%;尿素(折纯100%)66.79万吨,增长2.0%;甲醇148.87万吨,下降0.7%;原油加工184.43万吨,下降5.9%。
全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11家,较上年增加2家。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7万平方米,下降6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下降64%。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3.9万元,下降18.5%。全年签订合同额(含新签订和上年度结转)4.94亿元,增长24.1%;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63亿元,增长68.4%。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05亿元,比上年下降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8亿元,比上年下降4.4%;金融业增加值7.73亿元,比上年增长8.1%;房地产业增加值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4%。
全年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74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旅客周转量5979万人公里,下降21.8%。港口货物吞吐量1531万吨,下降9.5%。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458万元,增长0.2%。快递业务收入420万元,下降3.7%;快递业务量21.78万件,下降7.2%。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0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5.18万户,增长2.3%;互联网年末用户28.47万户,增长11.6%。全年新能源汽车推广1035辆,完成率为105.6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22.26%,保有量全省第三。
表2 2024年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吞吐量及其增长速度
|
指 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减(%) |
|
一、货物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7493 |
7.4 |
|
二、旅客周转量 |
万人公里 |
5979 |
-21.8 |
|
三、港口货物吞吐量 |
万吨 |
1531 |
-9.5 |
|
#出 港 |
万吨 |
684 |
-11.7 |
|
进 港 |
万吨 |
846 |
-7.7 |
五、对外经济和国内贸易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40亿元,比上年下降70.2%。其中,出口总额0.99亿元,下降76.5%;进口总额0.41亿元,下降17.7%。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9359.95万元,增长352.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1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24.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37.4%;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45.9%;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8.1%;饮料类零售额增长12.1%;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3.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8%。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9.3%,非房地产投资增长8.7%。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增长33.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增长64.0%。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宅投资15.43亿元,增长7.0%;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247.89万平方米,增长17.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6.69万平方米,增长51.9%。全市房屋销售面积26.87万平方米,增长137.8%;房屋销售额21.94亿元,增长73.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7.07亿元,下降5.1%;非税收入5.01亿元,增长70.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6亿元,增长6.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1.37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住户存款184.38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5.57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3%,中长期贷款增长8.3%。
全年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2.45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65亿元,下降8.1%;人身险收入0.80亿元,增长0.3%。
八、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11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79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92元,同比增长6.5%。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5.67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2.3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63万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19.7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4.05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2.16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36.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05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4人,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726人,增长1.7%;特困供养对象676人次,下降2.2%;临时救助3229人次,下降25.9%。
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8个。农村危房改造44户,改造面积3106.6平方米。其中竣工44户,竣工面积3106.6平方米,竣工率100%。农村改厕普及率99.8%,基本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新增建设5G基站610个,累计建设5G基站1623个,实现主城区室外连续覆盖,基本实现乡镇区域及镇级卫生院、行政村卫生院、临港产业园等重要区域覆盖。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千兆网络通达率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瞪羚”企业2家。海南华盛获批“海南省石化功能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全市省级研发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78所(含民办及教学点),在校学生90405人,减少1029人;全年招生15255人,减少2679人。其中普通中学21所,高中在校学生12026人,增加105人;全年招生4163人,增加170人;高中毛入学率92.97%,提高0.17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19774人,增加808人;全年招生5702人,减少764人;初中毛入学率99.91%,提高0.03个百分点。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526人,减少211人;全年招生628人,减少90人。普通小学112所,在校学生39381人,减少588人;全年招生4756人,减少1930人;小学毛入学率100.0%,与上年持平。幼儿园143所,学前教育幼儿在校生人数17498人,比上年下降5.9%;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0人,比上年下降15.6%。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8个,比上年增加5个;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数量均与上年持平。全市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22%和99.22%,均分别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46.45万户,比上年增加0.1万户。
成功举办2024年东方超级篮球联赛“村BA”、第十五届“迎春杯”城市篮球对抗赛、万达首届3V3篮球赛等系列球赛、2024东方市首届太极拳展演大会、2024年第一届轮滑公开赛、2024年海南省(东方)“利源杯”象棋公开赛、2024海南东方首届围棋机构联赛、2024年“五一”职工体育系列活动、2024年海南东方半程马拉松、2024年海南省西北部片区老年人男、女气排球比赛等系列赛事。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410.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过夜游客259.84万人次,增长11.5%;接待国内游客410.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入境过夜游客1521人次,比上年增长197.7%,其中外国人1324人次,增长241.2%;港澳同胞81人次,增长3.8%;台湾同胞116人次,增长157.8%;游客花费方面,实现游客总花费3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过夜游客总花费35.32亿元,增长21.8%;一日游游客总花费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3处。其中,4A景区2处(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娥仙岭生态文化旅游区),3A景区1处(自然瑰宝园)。
全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63个,比上年下降27.7%。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综合医院6个。全市共有病床位1937张,减少1.2%。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24人,增长9.9%。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16人,增长29.0%;注册护士1079人,下降2.8%;药师(包含药剂师)130人,增长2.4%;技师(包含检验师)161人,增长4.5%。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全社会能耗比上年下降1.6%,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9%。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上年下降4.6%,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3.4%。
全市造林绿化面积1.28万亩。森林面积12.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1%。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23.2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189.9公顷,省级保护区1433.3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7种。
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个,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0.0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焚烧量20.03万吨,飞灰处理量1.07万吨,渗滤液处理量3.99万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QI≤100)359天,达标率9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1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25微克每立方米。
全市拥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个,全市污水处理率96.9%,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6.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
全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7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发生666起,死亡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6.48万元。道路交通事故发生195起,比上年增长9.6%;死亡18人,下降5.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92万元,下降47.1%。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东方统计年鉴-2025》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进行划分。
3.本公报中部分指标合计数与分项数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东方调查队,货物、旅客运输及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吞吐量数据来自八所港公司,邮电通信数据来自市邮政局,文化体育、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八所海关,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中心,城镇垃圾处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市市政园林环卫事务中心,森林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来自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业数据来自市就业服务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镇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交通警察大队,火灾事故数据来自市消防救援支队,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车辆数据来自市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红黑统计公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