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大新县上下全面贯彻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回升向好,其中,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工业生产持续加快、消费平稳增长、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
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18.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1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83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4.02亿元,增长3.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2%、28.4%和45.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124元,比上年增长4.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8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4%,比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全年户籍出生人口2183人,出生率为5.79‰;死亡人口2945人,死亡率为7.81‰;自然增长率为-2.0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41.17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3.05亿元,增长14.0%;牧业产值5.42亿元,下降0.5%;渔业产值1.19亿元,下降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2亿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5万公顷,增长0.4%。甘蔗种植面积3.52万公顷,增长1.6%。油料种植面积0.11万公顷,增长10.7%。蔬菜种植面积0.91万公顷,增长3.6%。木薯种植面积0.25万公顷,增长0.5%。果园面积0.88万公顷,增长2.4%。
全年粮食总产量12.82万吨,增长0.2%。谷物产量12.07万吨,下降0.1%。其中,稻谷产量8.14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3.92万吨,下降1.1%
全年全县油料产量0.24万吨,增长11.3%。甘蔗产量336.04万吨,下降7.2%。蔬菜产量(含食用菌)16.86万吨,增长3.5%。园林水果产量17.14万吨,增长9.4%。
全年肉类总产量1.92万吨,下降3.5%。其中,猪肉产量1.1万吨,下降2.3%;牛肉产量0.17万吨,下降9.1%;羊肉产量0.03万吨,下降0.3%;禽肉产量0.48万吨,下降6.9%。禽蛋产量0.03万吨,增长4.3%。全年生猪出栏13.19万头,下降1.4%。年末生猪存栏8.30万头,下降8.7%。
全年水产品产量0.84万吨,下降3.3%。
全年木材采伐量18.26万立方米,增长2.1%。八角0.42万吨,增长6.6%
表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2.82 | 0.2 |
其中:稻谷 | 8.14 | 0.5 |
玉米 | 3.92 | -1.1 |
油料 | 0.24 | 11.3 |
其中:花生 | 0.23 | 11.3 |
蔬菜(含菌类) | 16.86 | 3.5 |
园林水果 | 17.14 | 9.4 |
肉类总产量 | 1.92 | -3.5 |
猪肉 | 1.1 | -2.3 |
禽肉 | 0.48 | -6.9 |
水产品 | 0.84 | -3.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8%;股份制企业增长2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5%;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30.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6.0%,制造业增长4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5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8.0%;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6.2%。
表2 2024年大新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指 标 | 单位 | 总量 | 同比增长 (±%) |
锰矿石成品矿 | 吨 | 858058 | 27.0 |
石灰石 | 吨 | 689221 | -37.9 |
成品糖 | 吨 | 319089 | 20.2 |
硫酸(折100%) | 吨 | 350916 | 20.5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25642 | -44.2 |
铁合金 | 吨 | 26102 | -51.0 |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 台 | 287 | 80.5 |
光纤 | 千米 | 8259 | -58.2 |
光缆 | 芯千米 | 7563 | 58.1 |
锂离子电池 | 万只(自然只) | 8461 | 45.5 |
显示器◇ | 台 | 40134 | -13.3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784 | -0.4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13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22亿元,增长1.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2.2%;房地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6.47亿元,增长3.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7%,营业利润增长6.8%。
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87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客运周转量8522万人公里,增长54.1%。货运周转量57848万吨公里,增长1.9%。
1-11月邮政业务总量0.62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7.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7.61亿元,下降1.6%;餐饮收入额7.44亿元,增长15.2%。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41.8%,饮料类下降20.0%,烟酒类下降5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5.4%,日用品类下降2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4.3%,中西药品类增长0.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7.5%,通讯器材类下降14.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2%,汽车类增长4.5%
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1.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8.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6.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2%。
表3 2024年大新县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增长速度 | |
行业 | 同比增(±%) |
固定资产投资 | -11.1 |
#农林牧渔业 | 92.6 |
采矿业 | 1166.6 |
制造业 | -4.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5.0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4.7 |
建筑业 | - |
批发和零售业 |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5.9 |
#道路运输业 | -76.3 |
住宿和餐饮业 | 746.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 |
金融业 | - |
房地产业 | -43.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2.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5.8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
教育 | 154.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1.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46.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0.5 |
国际组织 | -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6亿元,比上年下降43.3%。其中住宅投资0.98亿元,下降36.1%。房屋施工面积20.34万平方米,下降33.8%。商品房销售面积3.28万平方米,下降61.2%。
表4 2024年大新县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增长速度 | |||
指 标 | 单位 | 总 量 | 同比增长(±%)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万元 | 11572 | -43.3 |
#住宅 | 万元 | 9787 | -36.1 |
房屋施工面积 | 平方米 | 203415 | -33.8 |
#住宅 | 平方米 | 163609 | -32.0 |
房屋新开工面积 | 平方米 | 12742 | 8509.5 |
#住宅 | 平方米 | 12239 | 8169.6 |
房屋竣工面积 | 平方米 | 0 | -100.0 |
#住宅 | 平方米 | 0 | -100.0 |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 平方米 | 32766 | -61.2 |
#住宅 | 平方米 | 32670 | -60.1 |
商业营业用房 | 平方米 | 96 | -94.6 |
商品房销售额 | 万元 | 11717 | -64.0 |
#住宅 | 万元 | 11671 | -63.1 |
商业营业用房 | 万元 | 46 | -94.5 |
房地产开发本年资金来源 | 万元 | 58562 | -23.5 |
#国内贷款 | 万元 | 38 | -99.3 |
利用外资 | 万元 | 0.0 | - |
自筹资金 | 万元 | 2899 | -31.9 |
其他资金来源 | 万元 | 744 | 39.1 |
#定金及预收款 | 万元 | 3919 | -65.7 |
个人按揭贷款 | 万元 | 5271 | -28.5 |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7.60亿元,比上年下降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7亿元,下降5.2%,其中税收收入2.64亿元,下降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2亿元,下降7.1%,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23.35亿元,下降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9.22亿元,同比增长4.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8.75亿元,增长2.4%。
九、居民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1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2%。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47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9644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3451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82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262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01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450人。
年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41522人,比上年末增加13743人。共有1200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20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44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77件,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发明专利数72件,比上年下降4%。签订技术合同2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649万元。
全年普通中学招生5581人,在校学生数16324人,毕业生5568人。普通小学招生3452人,在校生23651人,毕业生413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913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23.3千册。剧场、影剧院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2个。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2053户,数字电视用户32053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
全年接待国内旅客934.19万人次,增长14.2%;实现国内旅游消费88.09亿元,增长18.2%。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7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计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24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1人,注册护士99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75张,其中医院机构床位1289张,卫生院机构床位786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公共安全
全年总用水量1570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2.7%。其中生活用水149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31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3628万立方米,生态补水278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66.8公顷。建成自治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2703.73公顷。森林覆盖率55.1%。
全年平均气温为22.2℃,比上年下降0.2℃。全年降雨量132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428.8小时。
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27.6%,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7.2%。
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6.0%。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指在大新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大新、外出大新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相关数据由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统计局大新调查队、县服务业和商务口岸局、人民银行崇左市分行、县文旅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等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