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集中精力抓经济、优化机制强产业、改革攻坚促转型、用心用力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迈进,全县经济运行呈平稳增长态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0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9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69.84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49.52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59.78亿元,增长1.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4.6%、22.9%、52.5%,贡献率分别为35.2%、47.0%、1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546元,比上年增长3.8%。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54.49万人。全县常住人口110.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4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57%。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64.89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10.0亿元,增长29.3%;畜牧业产值23.28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19.27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64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总产量34.77万吨,比上年增长0.4%;水果产量29.7万吨,增长2.8%;生猪出栏76.59万头,增长3.7%;家禽出栏1635.1万羽,下降6.6%;肉类总产量9.31万吨,增长1.3%;水产品产量9.1万吨,增长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5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0%,重工业下降7.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1.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0.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4.6%,制造业增长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1%。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增加值增长30.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2.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2%,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7%,工业投资下降1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3.7%,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59.8%,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6.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9%。分项目类型看,计划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0.0%,计划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增长2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1.55万平方米,下降10.0%。
五、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 37.1%,日用品类下降25.8%,五金、电科类下降3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2%,汽车类增长14.5%。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7亿元,比上年下降38.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66亿元,下降1.6%,其中民生领域支出54.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2.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98.02亿元,增长9.6%。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343.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水路客货运周转量314.99亿吨公里,增长12.3%;公路客货运周转量28.19亿吨公里,增长1.5%。年末邮政业务总量2.95亿元,同比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7.69亿元,增长13.5%。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66元,名义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71元,名义增长7.5%。
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8万人(含退休人数),比上年末增加9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5.51万人,比上年增加349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8.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2万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6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52万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有公办中小学学校(含教学点)433所,在校生(含特教)21.2万人。全县有公办高中8所,在校生2.37万人;公办初中37所,在校生6.75万人;有公办小学208所,在校学生10.14万人;教学点178所,在校学生1.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人;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3077人。公办幼儿园90所,在园幼儿1.11万人;附设幼儿班在园幼儿4844人。现有在职在编教师1.45万人,退休教师5951人。民办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1.03万人,教师737人。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339人,教师25人。民办幼儿园221所,在园幼儿2.81万人,教师1494人。
全年授权专利281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93件,外观设计专利180件。
十、文化旅游和体育
年末共有办理营业演出许可证的艺术表演团体26个,博物馆1个,有线电视用户5.75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7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4%。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96.85千册,剧场、影剧院1个,体育场馆41个。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共有县级公立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2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皮肤病性病防治站1个;民营医院19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50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636人,注册护士322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64张,其中:医院4749张,乡镇卫生院2525张,妇幼保健院190张。年末全县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35个,社会服务床位2667张,养老从业人员301人,收留抚养和救助各类人员149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
全年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29.23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2.94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6.52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91平方公里,绿地与广场用地1.03平方公里。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约348.39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约108.23公里;雨水管道长度约175.66公里;自来水供水总量3238.73万吨,城市用水人口30万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05万吨,使用液化气人口88.78万人;天然气供应总量3607万立方米,使用天然气人口14.42万人。城市绿地面积1020.8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14.23公顷;公园面积188.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39.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11%;生活垃圾清运量19.59万吨。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电力消费比上年下降6.6%;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下降19.2%。
全年平均气温为22.3℃,比上年低0.4℃,年降雨量1603.3毫米。
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全县总人口为公安局户籍人口数,常住人口为2024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指在平南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平南县、外出平南县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5.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平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医疗保障局;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平南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平南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分行;教育数据来自平南县教育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平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平南县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平南县民政局;专利数据来自平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均气温、降雨量数据来自平南县气象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平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其他数据均来自贵港市统计局反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