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统计局
(2025年5月29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三区一县一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不断推动玉屏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2.5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5.26亿元,增长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767元,比上年增长5.9%。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0%,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0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33563万元,增长3.8%;林业总产值21267万元,增长8.6%;畜牧业总产值54375万元,增长0.2%;渔业总产值6720万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31108万元,增长6.1%。
表1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绝对额(万元) | 同比增长(%)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247033 | 3.7 |
#种植业 | 133563 | 3.8 |
林 业 | 21267 | 8.6 |
畜牧业 | 54375 | 0.2 |
渔 业 | 6720 | 5.5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31108 | 6.1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809亩,同比增长14.4%。实现粮食总产量29959吨,增长14.9%(其中,稻谷产量19281吨,增长6.4%;玉米产量7889吨,增长59.3%);油料产量7585吨,增长4.6%;蔬菜产量111719吨,增长3.3%;食用菌产量48372吨,增长310.5%;园林水果产量30537吨,增长9.9%;中草药材产量1755吨,下降26.3%。
表2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同比增长(%) |
粮食 | 29959 | 14.9 |
#稻谷 | 19281 | 6.4 |
玉米 | 7889 | 59.3 |
油料 | 7585 | 4.6 |
蔬菜 | 111719 | 3.3 |
食用菌 | 48372 | 310.5 |
园林水果 | 30537 | 9.9 |
中草药材 | 1755 | -26.3 |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6312吨,同比增长7.6%。其中,猪肉产量14820吨,增长7.6%;牛肉产量805吨,下降1.7%;羊肉产量85吨,下降9.3%;禽肉产量602吨,增长27.2%。禽蛋产量3671吨,增长96.7%。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58183头,增长20.1%。牛存栏9757头,下降6.2%。羊存栏6386只,下降8.5%。家禽存栏348845只,下降15.1%。
表3 2024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同比增长(%) |
肉类 | 吨 | 16312 | 7.6 |
#猪肉 | 吨 | 14820 | 7.6 |
牛肉 | 吨 | 805 | -1.7 |
羊肉 | 吨 | 85 | -9.3 |
禽肉 | 吨 | 602 | 27.2 |
禽蛋 | 吨 | 3671 | 96.7 |
猪存栏 | 头 | 158183 | 20.1 |
牛存栏 | 头 | 9757 | -6.2 |
羊存栏 | 只 | 6386 | -8.5 |
家禽存栏 | 只 | 348845 | -15.1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全年铁合金产量8.68万吨,同比增长46.7%;水泥79.18万吨,下降19.2%;商品混凝土21.42万立方米,下降42.3%;自来水生产量485.1万立方米,下降9.1%;大米7123.29吨,下降27.7%;精制食用植物油2628.57吨,增长31.7%。
表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500.87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税金总额2.25亿元,同比下降22.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2%。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不含跨县项目)比上年下降26.4%。全年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81个,个数同比增长10.9%。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同比下降7.7%;投产项目38个,同比增长52%。
从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5.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3.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6%。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2.6%。
表5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占比
行 业 | 占比(%) |
农、林、牧、渔业 | 7.2 |
制造业 | 56.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7 |
批发和零售业 | 1.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4 |
住宿和餐饮业 | 0.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3.2 |
教育 | 1.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8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3 |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2%。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8%;零售业销售额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增长5.9%;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5%。
据国家统计局铜仁调查队资料显示,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比上年同期上涨0.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1%、衣着持平、居住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2%、医疗保健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
表6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涨跌幅度
指标名称 | 价格指数(%) | 比上年涨跌幅度(%)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3 | 0.3 |
#食品烟酒 | 101.1 | 1.1 |
衣着 | 100.0 | 持平 |
居住 | 100.1 | 0.1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8 | 0.8 |
交通和通信 | 98.7 | -1.3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0.2 | 0.2 |
医疗保健 | 99.8 | -0.2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2.5 | 2.5 |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6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47公里。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46426辆,比上年增长6.3%。其中,汽车保有量25445辆,增长4.2%;摩托车保有量20799辆,增长9.4%。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920.3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416万元,增长2.0%;邮政业务总量1504.5万元,下降12.2%;完成快递业务量133.4万件,增长5.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19万户,下降1.4%;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9万户,增长15.6%。
表7 2024年邮电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邮电业务总量 | 万元 | 15920.3 | 0.5 |
#电信业务总量 | 万元 | 14416 | 2.0 |
邮政业务总量 | 万元 | 1504.5 | -12.2 |
快递业务量 | 万件 | 133.4 | 5.8 |
移动电话用户 | 万户 | 15.19 | -1.4 |
互联网宽带用户 | 万户 | 6.9 | 15.6 |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449万元,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35585万元,增长0.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821万元,下降0.4%。其中,教育支出45610万元,增长0.1%;科学技术支出1804万元,增长1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825万元,增长10.3%;卫生健康支出14771万元,增长1.2%。
表8 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
指标名称 | 绝对额(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财政总收入 | 75478 | -15.5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52449 | 10.5 |
#税收收入 | 35585 | 0.2 |
非税收收入 | 16864 | 41.1 |
财政总支出 | 335930 | -8.2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263821 | -0.4 |
#一般公共服务 | 30544 | -0.4 |
公共安全 | 10346 | 12.0 |
教育 | 45610 | 0.1 |
科学技术 | 1804 | 16.9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32825 | 10.3 |
卫生健康支出 | 14771 | 1.2 |
节能环保 | 2727 | 40.1 |
城乡社区事务 | 20426 | 8.5 |
农林水事务 | 40652 | 0.2 |
交通运输 | 2742 | -55.0 |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66780万元,同比下降1.8%。其中,住户存款743083万元,同比增长6.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09455万元,同比增长5.6%。
八、教育、文化、卫生
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59所,在校生5002人;小学28所,在校生14624人;初中学校5所,在校生7371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13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92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初中入学率达99.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08%。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9(站)个,艺术团1个,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台(站)9个,广播电视专线710公里,与上年持平。电视覆盖率为100%,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1323张,卫生技术人员1430人。其中,执业医师378人,执业助理医师413人,注册护士633人。
九、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6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9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0人。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6115人,比上年增长7.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959人,增长4.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910人,下降17.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0456人,下降14.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856人,比上年下降2.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9010人,下降 1.6%;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653人,下降4.6%。
年末全县有社会福利院、乡镇(街道)敬老院3个,床位378张。年末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882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56元,比上年增长6%。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01人,年人均保障标准6804元,比上年增长12%。
十、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有户籍人口176363人,常住人口14.28万人。户籍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0.82%,比上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341人,出生率为7.66‰,下降0.6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65人,死亡率为6.09‰,下降0.4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1.57‰,下降0.12个千分点。
表9 2024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 绝对数(人) | 占年末户籍人口比重(%) |
年末户籍人口 | 176363 | 100.0 |
按城乡分 | ||
城镇人口 | 86594 | 49.1 |
乡村人口 | 89769 | 50.9 |
按性别分 | ||
男性 | 92709 | 52.57 |
女性 | 83654 | 47.43 |
按年龄分 | ||
0-17岁 | 40785 | 23.13 |
18-34岁 | 39889 | 22.62 |
35-59岁 | 64077 | 36.33 |
60岁及以上 | 31612 | 17.92 |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83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工资性收入22998元,下降2.0%;经营净收入11179元,增长10.4%;财产净收入1598元,下降0.7%;转移净收入6708元,增长16.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93元,增长1.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1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10896元,增长11.4%;经营净收入4579元,增长1.5%;财产净收入382元,下降2.1%;转移净收入3015元,增长1.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05元,增长5.0%。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8.9%,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6%,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年末森林覆盖率为55.9%。
全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3起、下降60%,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60%。全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179,比上年下降61.2%。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表示其中项。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全县卫生机构数中不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本公报人口数为公安户籍人口数,出生、死亡相关数据为计生年报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县人社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县财政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相关数据来源于县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等通信数据来源于县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电信部门汇总数据;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源于县邮政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县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源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据来源于县卫生健康局;医保数据来源于县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低保救济数据来源于县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源于市生态环境局玉屏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县应急管理局;物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相关指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铜仁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