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于清涧县自身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的发展战略,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多措并举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6亿元,同比增长2.8%(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9.08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5%、23.4%、46.1%。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51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10.1%;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3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85.43%;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34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54.05%。

二、农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4万亩,大力推广郝家墕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大面积推广新品种玉米、脱毒马铃薯和谷子、高粱、绿豆等小杂粮,高产示范成效显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4万吨。产业转型成势见效。高效管护39万亩红枣林,打造10万亩中药材、7万亩酸枣、4万亩红梅杏基地,初步形成“枣、畜、药、旅”产业链,成功创建省级红枣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京枣60”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全县枣林面积79.35万亩,红枣产量达32万吨,产值16.07亿元,红枣产值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6%。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79万亩,义务植树67万株,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老舍古邢家沟黑牛养殖基地存栏9100头,带动散户养殖黑牛1100多头,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2023年,全县羊子饲养量17.71万只,较上年下降0.23%,其中:存栏10.51万只,较上年增长0.1%,出栏7.2万只,较上年增长0.74%;生猪饲养量10.22万头,较上年保持不变,其中:存栏4.4万头,较上年下降3.5%,出栏5.82万头,较上年增长2.84%;牛饲养量1.7万头,较上年不变;家禽饲养量36.18万只,较上年下降21.3%;肉类总产量6792.1吨,较上年增长3.1%。

主要农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粮食 104179 禽蛋 2189
油料 14855 奶类 3277
蔬菜 103125 大牲畜年末存栏 11847
水果 460271 #牛年末存栏 11796
#红枣 321826 猪年末存栏 44033
肉类 6792 羊年末存栏 105127
#猪肉 4658 家禽年末存栏 万只 26.79
羊肉 1204 水产品 45

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2.7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增加值25.51亿元,同比增长3.8%。

1.农业产值37.72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增加值22.51亿元,同比增长3.8%。

2.林业产值0.37亿元,同比下降3.4%;实现增加值0.22亿元,同比下降0.9%。

3.牧业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增加值2.11亿元,同比增长4%。

4.渔业产值268万元,同比增长5.6%;实现增加值155万元,同比增长5.2%。

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增加值0.66亿元,同比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3.9%。规上工业企业年初共有30户,截至目前正常生产经营29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91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3.5%。

按注册地分:县属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市属企业工业总产值1.81亿元,企业行业为电力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

县属规上企业,按行业分:农副产品加工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总产值10.95亿元,占57.3%,建筑材料石材及其它有关产品产值6.04亿元,占31.6%,木雕工艺品产值2.12亿元,占11.1%。按轻重分: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4亿元,同比下降4.5%,占31.6%;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2.6%,占68.4%。

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2023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户,新入统3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82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建筑施工房屋面积9120平方米,同比下降3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1.3%。其中,基本建设同比上升1%,更新改造同比上升99.3%。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上升22.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4%,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上升2.8%。

重点项目投资规模缩小。2023年全县施工项目161个,比上年减少了29个,其中新建项目143个,改扩建项目17个,技术改造1个。从投资规模看有上亿项目12个,5000万元至亿元投资项目16个,1000-5000万元投资项目95个,500-1000万元项目38个。

五、贸易

消费市场总体稳定。202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4.5%。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1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2亿元。分行业看,商品零售额16.69亿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5%,餐费收入2.61亿元,占总额的比重为13.5%。全县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经营主体26个,其中:大个体10个、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4个、住餐企业2个。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通行环境逐步改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835公里,投资1.33亿元,实施新建川口桥一座,新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护栏183公里,对折淮路等5条农村公路82.7公里破损路段进行修复整治,对134条农村公路的951个隐患点进行治理等,保障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截止2023年末有班车26辆,公交车6条线路共21辆,出租车80辆;全年货运量472.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7%,货运周转量80097.4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全年客运量12.5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9%,客运周转量3114.45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31%。

邮电业稳步发展,通讯快捷方便。2023年,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数10.91万部,其中固定电话1.08万部、移动电话9.83万部,宽带用户4.47万户。邮政、电信营业收入10021.68万元,其中电信营业收入7660.68万元,邮政营业收入2361万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8万元,订销报刊、杂志累计81.23万元。快递业务发展迅速,累计开通EMS、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快捷、宅急送、顺丰、优速等10多家快递业务,网络购物及邮件投递更加快捷方便,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2.01%。财政支出30.98亿元,同比增长3.11%。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59亿元,较年初增加5.2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2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2亿元,同比增长10%。金融各项贷款余额43.1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71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8.75亿元,较年初增加了0.14亿元,同比增长0.7%。

八、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开办清涧县第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2所,创建市级一类园3所。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建成清涧中学、昆山中学、职教中心学生浴室;加强学生近视防控,为所有教室安装护眼灯。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率65.3%,中考优秀率40.5%,创近三年来最好成绩。通过实施校园招聘、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共计招聘教师35人。高考应届生二本上线67人,一类本科及艺术类本科上线61人,上线率31%。2023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8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1所(城内6所公办小学、13所乡镇中心小学,2个教学点)、幼儿园23所(城内公办幼儿园6所、城区民办幼儿园4所、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校生11965人,其中城区10977人、农村988人;高中898人、职中76人、初中2278人、小学5983人、幼儿园2730人。全县初中毕业生370人,通过上普高、各类技校和职高,升学率达67%。普通高中共招生278人。教职工1580人,其中专任教师1127人。义务教育教职工总数883人,其中专任教师721人。

九、文化、卫生

文旅融合促发展。聚力打造了“一座城、一部剧、一影片、一遗址”,3次登上央视,被人民日报作为范例报道。国庆和春节期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3800万元。路遥书苑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王宿里民俗文化村、人生影视城新晋国家AA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31.4万人,旅游收入达9.95亿元,均创历年之最。新建图书馆分馆2个(折家坪镇、下廿里铺镇);24小时城市书房2个(华顿广场、秀延广场);道情传习所2个(折家坪镇西马家沟、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原创的道情小戏《红军票》入围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本土电影《拨浪鼓咚咚响》荣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影片。寨沟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提高。2023年招聘定向3名,校园招聘5名,事业单位5名,公益性岗位协理员31名,合计44名。2023年末,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17个,拥有病床数648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30人,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人;免疫率保持在高水平,适龄儿童常规疫苗(12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新生婴儿实现零死亡,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73506户,比上年增加468户;总人口207206人,比上年减少1500人,其中男113100人、女94106人,性别比120:100。城镇人口20170人,农村人口187036人。全县出生率0.54%,死亡率0.49%,自然增长率0.05%,人口机械减少率0.77%。

2023年末常住人口11.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9万人,农村人口6.2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23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同比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1元,同比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0元,同比增长8.1%。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1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71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185人。

2023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8369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396人,离退休人数2973人。参加失业保险202个单位,共6018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89个,共10295人。

2023年我县有养老机构共计144所,其中公办养老院3所(运营1所),农村幸福院133所(运营55所),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养老机构有4所(运营3所),6个社区新建了4所日间照料中心。截止2023年底,全县共有城市低保1441户2976人,月保障标准740元/人月,实行差额补助;农村低保6875户11792人,年保障标准5640元/人年。特困供养人员(五保对象)1214人,其中集中供养61人,年保障标准7332元/人年。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显著,生态环境稳定向好。2023年通过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年底完成居民煤改气1320户,煤改电1290户,共减排氮氧化物7.95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14.87吨。城区延伸污水收集管网1.2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4公里,共减排水污染物(COD)34.49吨,氨氮7.28吨,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年优良天数达291天,境内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空气质量排名提升至全市第五,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加强隐患排查整治,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聚焦重点,不断加强供暖供气、用火用电、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全面细致查风险、除隐患,从源头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责任重大事故和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023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人,亿元GDP死亡人数0人。

十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优质提升

县城环境卫生显著改善。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对城区主次干道和210国道沿线的出店经营、占道经营,门前乱堆乱放,乱悬乱挂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纠正各种违章经营行为150余起。全年累计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10余起,拆除违章建筑3起。2023年改造移动核酸小亭创建“环卫工人爱心驿站”22处,为环卫工人防暑降温提供了保障。

县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18个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停车场3个,新建水厕2座,推进“旱改水”厕7座,为市级文明县城的创建添砖加瓦。实施了护畔维修、人行道零星维修、城区桥梁伸缩缝维修、路灯维修等工程,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2处、内涝隐患2处,桥梁安全隐患2处。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18公里,完成背街小巷及下七里湾雨污分流改造2.37公里。

县城人居环境优质提升。建成西城区文体活动广场,打造6个口袋公园,城区绿地面积提高至9.6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绿化普及率提高至95%,笔架山生态公园被评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完成西沟砭、南北高速出入口提升改造,用剪影形式将清涧起义与路遥文化融入城市景观,增强了县城文化气息。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清涧县统计年鉴(2023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户籍人口数为公安人口年报数据。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学校、教职工、学生数均来自教育部门;卫生机构及人员数据来自卫健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养老相关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保局;民政事业数据取自民政部门;公路里程数据来自交通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