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商河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实现追赶跨越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商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落实“一三四六”工作思路,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践行“商河精神”“商河作风”,扎实开展“六大提升、两大争创”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有力克服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发展韧性继续显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2年商河县地区生产总值[2]231亿元,名义增长9.9%,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5.3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构成比为25.1:33.6:41.3。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6.5亿元,名义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8%;健康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名义增长9.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四新”经济增加值63.94亿元,名义增长10.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7%,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55.3亿元,增长4.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创业形势稳定。线上线下齐发力,精准开展招聘活动。利用“商河县网上招聘用工系统”,搭建政府-院校-企业-求职者之间的服务桥梁;同时,打造返乡留商就业服务品牌,策划组织“家乡就业好,还能照顾老和小”“春风行动”等特色招聘活动。全年开展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2022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13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0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769.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0.1万元。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见实见效,上岗人数达4290人,完成率102.2%。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提高返还比例,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补贴608.7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838.6万元、失业补助金130.9万元。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2022年,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全县刑事案件立案1132起,破案860起,破案率达到76%。刑事拘留486人,完成率229.4%。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县命案连续18年全破,八类案件破案率100%。受理治安案件2015起,结案1409起,拘留816人。坚持屯警街面,着力打造“四级巡防”体系,连续4年街面两抢“零发案”,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110有效警情21807起,下降1.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市首位。

二、农业和农村

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2022年,我县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3.2万亩、新开工13.8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87%。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围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玉皇庙、贾庄、白桥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龙桑寺、怀仁、郑路、孙集、张坊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温泉花乡民宿集聚区”入选济南市“泉城人家”民宿品牌。高质量、高标准规划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精品示范线路”“大沙河风情线示范线路”等乡村振兴精品线路,13个村庄成功入选济南市首届“泉韵乡居”村庄。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2亿元,增长5.2%;增加值62.3亿元,增长4.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66.7亿元,牧业产值29.7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3.2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81.2万吨,增长1.8%,播种面积和总产连续六年实现“双增”。蔬菜播种面积21.2万亩,下降0.5%;蔬菜总产量104.0万吨,增长2.0%。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88万亩。

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2022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2.2万头、牛存栏7.4万头、羊存栏12.3万只、家禽存栏355.5万只;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38.3万头、牛出栏2.5万头、羊出栏23.0万只、家禽出栏844.4万只。肉类总产量5.3万吨,禽蛋产量4.1万吨。

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个数2.3万个,增长0.8%;设施种植面积8.2万亩,增长8.3%;设施蔬菜产量54.8万吨,增长1.2%;花卉设施种植面积3535亩,增长37.9%。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7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3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6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53家,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37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基本盘稳健。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62.8亿元,增长8.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达18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总产值增长14.6%;营业收入194.8亿元,增长10.1%;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0.4%。

重点产业链加速提质。全县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43.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0%。五大百亿产业集群覆盖企业164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7.8%,增长12.3%,其中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智能建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2%、-8.8%、16.5%、17.5%。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纱4.2万吨,下降16.3%;水泥116.6万吨,增长87.1%;钢结构17.9万吨,增长36.5%;纸制品11.2万吨,增长4.7%;鲜、冷藏肉9.0万吨,增长87.4%;商品混凝土168.9万吨,下降11.7%;日用玻璃制品7.3万吨,下降27.7%;营养、保健食品1.6万吨,增长108.5%;隔热、隔音材料19.3万吨,下降45.2%。(见附表)。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4.2 -16.3
水泥 万吨 116.6 87.1
钢结构 万吨 17.9 36.5
纸制品 万吨 11.2 4.7
鲜、冷藏肉 万吨 9.0 87.4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8.9 -11.7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7.3 -27.7
营养、保健食品 万吨 1.6 108.5
隔热、隔音材料 万吨 19.3 -45.2

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末,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5.4万千瓦。1-12月份,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66788.7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62071.8万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63874.4万千瓦时,发电量占用电量的比重为101.8%,上网电量占用电量的比重为98.9%。

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2022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1家;签订建筑合同额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5%。

四、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有力。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1.5%;金融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9.4%;房地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9亿元,下降1.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8.2亿元,增长5.4%。年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为19家,涵盖10个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增长13.6%。

交通瓶颈实现新突破。2022年,商河通用机场开航,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开通,济商大道(起步区至商河快速路)中段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商德大道(京沪高速商河南出口连接线)拓宽改造完工通车,经济开发区科源街、力源街等主干道路拓宽升级、闭环成网,交通优势进一步放大凸显。持续不断的加大公路建设,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围绕市民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棚户区和城中村回迁安置需要和“一核三心”总体布局,共计实施城市道路建设27条(段),“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通达商河格局正在形成。全力推进济滨高铁、高德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建立高快一体、陆空并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截至年末,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570.955公里(其中,县道259.54公里、乡道402.201公里、村道1909.214公里)。全县拥有载货汽车2996辆,总吨位39428.5吨,货运周转量149039.73万吨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5%。分结构投资看,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占全部投资的7.2%;建安投资增长0.1%;工业投资增长2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1%。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房地产投资完成35.45亿元,同比下降18.1%;商品房销售面积49.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4%。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2022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增长2.8%。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销售额59.5亿元,增长18.4%。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1.9亿元,增长28.2%。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额2.5亿元。

线上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全年网络零售额36.3亿元,增长101.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8亿元,增长258.2%。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9%。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3.1%,饮料类增长10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9%,中西药品类增长4.2%,家具类增长14.4%。

外资外贸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4亿元,增长32.4%。其中,出口31.9亿元,增长36.4%;进口4.5亿元,增长9.9%。对外投资实现突破,填补了无对外投资的空白。合同利用外资32770万美元,增长24.5%;实际利用外资7424万美元,增长18.0%。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1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0.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5.1亿元,占比达7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亿元,下降7.8%。其中,教育支出9.8亿元,下降3.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亿元,增长17.2%;节能环保支出0.8亿元,增长192.1%;城乡社区支出3.7亿元,下降58.5%。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截至2022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2.9亿元,比年初增加45.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5.3亿元,比年初增加35.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7.3亿元,比年初增加21.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1.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5.4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动力增强。全年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3400余万元,增长21%。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认定37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年末,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百家,创历史新高。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0家,增长29.6%,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充足储备。深入推进“四院”建设,积极培育科技研发、转移和应用机构,全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4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6.7%,其中技术交易额完成1.86亿元。打造科技人才平台,指导企业申报2022年度国家计划项目,其中三家企业被推荐到科技部。济南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东省海外人才计划立项。入选泉城友谊奖1人;外国专家引进5人,科技人才创办企业6家。我县5家企业的实验室成功备案为济南市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县市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教育新生态初步显现。按照“学前普惠、小学集中、初中进城、高中提升”的思路办大教育、强教育、名教育,撤并农村中小学27处,小学逐步向镇驻地集中,乡镇10所初中向县城集中(县城初中生占全县初中生比例达到73.8%)。实施“育名师、铸名牌、创名校”三名工程,坚持全学段提质培优。学前教育阶段充分把握山东省幼小衔接试验区机遇,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9.3%;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集中、初中进城”后,坚持标准引领,学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有了新进步;高中阶段完善选课走班教学制度,各高中学校也初步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职业教育阶段实现多层次发展,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及新华教育集团建成投用,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完成扩建,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22年末各类在校学生(除幼儿园在园幼儿)总计7.50万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0.3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9万人,初中在校生2.13万人,小学在校生3.9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01万人。2022年年末专任教师7495人,其中:职业高中159人,特殊教育学校38人,教师进修学校38人,普通高中985人,初中1953人,小学2941人,幼儿园1381人。2022年全县高考实现新的突破,一本上线1349人,连续四年突破“千人”大关,本科上线2675人。2022年中考成绩实现稳步提升,过建档线人数3777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非遗保护传承焕发活力,在“文旅中国·百城百艺”2021年非遗传播活力排名中,我县在全国100个城市中位列第12位,位居山东省首位。推进“非遗进校园”,2所小学入选山东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以商河鼓子秧歌编创的作品《大河之声》荣获全省、全市广场舞展演一等奖第一名。文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成立文化研究会,编撰《走进商河》系列文旅丛书,对商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挖掘阐释。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0处。革命烈士陵园、萧华抗战指挥所分别入选省、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商河县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通过省文旅厅备案批复,成为济南市首家国有行业博物馆。征集文艺作品600余件,新创群众小戏小剧3部,其中2部作品荣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二等奖(均为全市唯一)。推进群众文艺创作,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文艺比赛奖项27个。实施“百戏千影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547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播放1600场次,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举办第二十届消夏广场文艺晚会10场次,惠及群众50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202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53处,其中县办公立医院2家,妇幼健康服务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镇卫生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村卫生室326所,护理院2家,社会办医院3家,个体诊所98家。夯实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完成4个省级、20个市级、90个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建设。

九、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提质增效。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扩展至34.96平方公里。侯坊安置区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新开工2900套、基本建成550套,许商综合片区(八期)棚改旧改项目启动实施。打通7条断头路,建成4条样板路,完善西部新城区主干路网,塑造银河路夜间灯光景观轴线。清源水厂、丰源水厂二期项目并网供水,总投资3.6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商河金融中心主体封顶。城区绿地面积932.11公顷,绿地率39.16%,绿化覆盖率43.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99平方米。切实提高城市亮化水平,维修、更换路灯935盏、电缆电线1200余米,维修更换人民公园、滨河公园、商中河等景观亮化灯具100余处,切实保证了设备完好率98%以上、亮灯率99%以上。

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2年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同比改善9.9%;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浓度分别为71μg/m3、37μg/m3、12μg/m3、25μg/m3、1.0mg/m3、153μg/m3,同比分别改善9.0%、9.8%、14.3%、10.7%、16.7%、7.8%。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我县消防救援队共接处警情540起,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45人,保护财产价值9968万元,未发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和亡人火灾事故。全县共发生1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相较去年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中向好。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07348起,其中非现场50226起,现场57122起;现场查处酒驾680起,醉驾161起。接警道路交通事故7640起,死亡事故69起,死亡73人,死亡人数同期比减少13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稳中略降。2022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634627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3.9∶100。人口出生率6.62‰,死亡率10.06‰,自然增长率-3.45‰。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5.21%,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纵深推进,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1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8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增长6.0%。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76元,增长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32元,下降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14元,增长3.7%。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6人,年人均保障标准119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992人,年人均保障标准9240元。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36个,各类养老床位0.717万张。扎实开展残疾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为全县17000余名持证残疾人免费加入残疾人意外保险;为全县5835名非贫困非重度残疾人发放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扎实开展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教育救助工作,为1223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助学金276.38万元,缓解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学费负担。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2022年,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186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9050.09万元;特困供养对象2331人,累计发放救助补贴资金5072.2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12193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442万元。为全县772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资金793.1万元。为380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6.84万元。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及孤困儿童保障,全县34名孤儿、16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7名重点困境儿童纳入关爱保障范围,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353.万元。年末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90万人、6.73万人、3.95万人、6.5万人、3.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2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21万人。

注释:

[1]2022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商河统计年鉴——2023》为准。

[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农业成果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畜牧养殖场数据来自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县人社局;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县商务服务中心;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数据来自县消防大队;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县医保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行;招商引资、外资数据来自县投促局;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县残联;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