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商河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
(2021年4月22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考验,全县上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团结高效、乘势而为、砥砺担当、敢于胜利”的新时期“商河精神”,聚焦“六稳”,聚力“六保”,紧紧围绕商河发展的“五大优势”“五大聚焦”“四大保障”,突出充分发挥温泉、生态、农业等特色优势,守牢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风险等“底线”,承接全市“北起”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省会现代化新城市组团,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0年商河县地区生产总值[2]1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80.0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4:28.3:44.3调整为26.7:28.8:44.5。
就业局势整体稳定。线上发力保用工,及时策划“春风行动”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计举办招聘会25场,2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亿元,发放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225.6万元。引进培训机构8个,培训城乡劳动者1.1万余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259万元。发放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3.4万元,发放企业一次性用工补贴116.6万元。发放失业金287.6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360余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7.3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8%,低于市控制要求0.9个百分点,较好地防范和化解了失业风险。
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底,全县19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61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12元,较2014年的2781元增加了267.2%。商河县扶贫办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县将产业扶贫作为引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保障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重点打造了设施农业大(拱)棚种植、中药材林果套种、规模化畜牧养殖、大蒜产品储存加工、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七大扶贫产业板块”,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9个。截止2020年底,共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509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
二、农业和农村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温泉乡情路”,白桥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玉皇庙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贾庄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验收,韩庙植保科技工业园初具规模。全面建成1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工作,支部领办合作社277家,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村达到394个。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20年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县”和“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8亿元,增长4.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1亿元,增长3.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凸显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7.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1.4万亩,增长0.1%。全年粮食总产79.1万吨,增长1.4%;粮食单产436.2公斤/亩,增长1.3%。蔬菜播种面积21.4万亩,下降3.0%;蔬菜总产量97.0万吨,下降0.4%。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全县完成新造林2.3万亩,其中新发展经济林1993亩,森林覆盖率为5.6%,增幅为0.1%。
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202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4.6万头、牛存栏6.3万头、羊存栏12.9万头;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35.5万头、牛出栏2.2万头、羊出栏21.0万头。肉类总产量4.6万吨,禽蛋产量4.0万吨。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猛。2020年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22.7%,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18.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能。全县设施农业个数2.3万个,增长3.3%;设施种植面积6.8万亩,增长7.0%;设施蔬菜产量46.3万吨,增长11.8%。花卉设施农业个数396个,增长266.7%;花卉设施种植面积2471亩,增长162.3%。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增长32.0%。年末“三品一标”农产品362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25个,农业龙头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9家,家庭农场1327家,种养大户8991个。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达164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4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0处。山东宏业纺织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代牧业、天润牧业获评山东省智能牧场。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1.2万千瓦时,农用拖拉机拥有量12005台,稻麦联合收割机241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262台,秸杆粉碎还田机2335台,机耕面积111.5万亩,机播面积198.2万亩,机收面积194.4万亩。全年发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1500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强县战略成效初显。2020年我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大抓工业经济,用“二产强”联动一产优、三产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亿元,增长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4%,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17.1%,分别高于全省12.1个、全市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21.2亿元,增长8.8%。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涵盖25个行业,其中18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2%。产值占比前五的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持续发力,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6.3亿元,增长19.0%,拉动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2个百分点,工业多点开花、多点支撑格局更加夯实。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33种大类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12种产品产量下降。其中,纱8.3万吨,增长69.8%;饲料33.4万吨,增长62.8%;钢结构10.0万吨,增长29.9%;日用玻璃制品9.4万吨,增长11.6%;纸制品8.8万吨,下降5.0%;鲜、冷藏肉7.7万吨,下降7.0%;服装172万件,下降11.8%;商品混凝土82.8万立方米,下降16.2%。
建筑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8.9%。总专包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4家,完成总产值15.6亿元,增长12.3%;建筑业营业收入23.5亿元,增长53.1%;实现利税1.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房屋施工面积90.5万平方米,下降10.2%。
四、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4]稳定发展。2020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9.2%;房地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8.3%。年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达15家,涵盖7个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增长3.8%。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2.8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2647辆,总吨位39036吨,载客汽车253辆,载客汽车客运量292.4万人次。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258.4公里(不包括省道2条76.1公里),其中县道268.5公里、乡道385.6公里、村道1604.3公里;专用路9条41.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了1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村村相连、路路相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5.8%。其中,一产投资增长83.8%,二产投资增长133.8%,三产投资下降17.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民间投资增长17.2%,占比达77.4%,居全市首位。四新投资占比达43.3%,占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35.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8.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14.9%,分别居全市第3位、第1位和第1位,展现了“商河速度”。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2020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下降0.2%。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销售额22.0亿元,增长9.6%。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1亿元,下降28.3%。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额2.5亿元。
对外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8亿元,增长52.5%。其中,出口9.7亿元,增长47.4%;进口3.1亿元,增长71.0%。合同利用外资11588万美元,增长184.3%;实际利用外资4312万美元,增长157.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2020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0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6亿元,增长15.5%。其中,教育支出11.6亿元,增长16.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亿元,增长19.4%;节能环保支出3.1亿元,增长44.7%;城乡社区支出6.3亿元,增长16.0%。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1.7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4.0亿元,比年初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6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3.9亿元,比年初增长18.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1.7亿元,比年初增长27.3%。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2020年全县共获得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23项,其中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立项9项。共争取科技研发项目、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高企补助、技术合同补助、创新券、人才引进等各级各类项目资金1817万元。全年技术合同实现交易额1.06亿元,增长68.3%。济南华庆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大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申请10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9件(2020年11月数据)。专利授权611件,其中发明授权36件,实用新型授权487件,外观设计授权88件。
教育强县战略顺利推进。2020年我县坚持“学前普惠、小学集中、初中进城、高中提升、开放办学”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县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20年文昌实验学校南校区、第三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幼儿园等7个教育强县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年集中开工15个重点项目,完成11所小区配套园整治,完成6所学校撤并工作,形成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86所的新格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20年末各类在校学生总计9.43万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0.2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0.98万人,初中在校生1.95万人,小学在校生4.0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01万人。年末专任教师7189人,其中:职业高中128人,特殊教育学校40人,教师进修学校50人,普通高中765人,初中1438人,小学2059人,幼儿园2709人。共引进优秀教师167名,累计培训师资1.3万人次,业务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考一本上线率37.0%、本科上线率77.0%,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6.3个和25.6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商河县首家“泉城书房”正式投入运营,新建图书馆分馆6家,实现12个镇(街)图书馆分馆全覆盖。各镇街“乡村记忆馆”、贾庄镇孟子书院、怀仁镇黄河文化展示馆等一批特色文化场馆相继建成。投资运行“商河文旅云”平台,推出图书馆在线借阅服务,在线推广《鼓子秧歌健身操》,编发“非遗云课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56处,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处,镇卫生院12处,村卫生室349处,个体诊所89处。卫生从业人员23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50人。建成使用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业务楼,开工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县妇幼保健院。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受疫情影响,商河县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全年共举办线上健步走、线上跳绳、线上太极项目展演、羽毛球等8项大型比赛。获得济南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全年举办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2期,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50名。
九、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生态宜居品质不断升级。2020年我县以棚改旧改、景观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市政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味。启动实施许商综合片区(七期)棚改旧改项目,4条断头路建成通车,5条老旧道路和4个交叉路口改造完成,建成4处公共停车场。南部新城区市民服务中心及附属配套工程、西部新城区长青河绿轴开工建设。年末城区绿地面积823.5万平方米,绿地率44.1%,绿化覆盖率4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4平方米,安装路灯4633盏、景观灯1117盏、亮化灯具2088套、点光源23355点。全年拆除违章建设1047处,共计28.3万平方米,城市总体形象发生重大变化。2020年获得市级人居环境评估第一名,实现了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完美收官。
空气环境质量取得重大提升。2020年我县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较2015年分别改善21.0%、34.1%、64.2%、17.1%、18.0%、37.5%。空气优良天数为234天,优良天数增加93天,优良率提升25.3%。重污染天数14天,减少30天,重污染天数占比下降8.3%,综合指数为5.42,改善30.2%。
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2020年共立案刑事案件729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5起,刑事打击288人,刑事发案数全市最低。查处治安案件837起,行政处罚1220人。违法犯罪警情数量下降18.6%,街面两抢犯罪继续保持“零发案”,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年累计派出安全生产检查组1365个,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260家次,发现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7650项。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人数8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475起,其中火灾事故267起。出动消防车784辆次,消防人员5658人次,抢救被困人员45人,疏散人员226人,抢救财产价值1197万元。接警道路交通事故6712起,死亡事故84起,死亡89人,快处快赔救助垫付348万元。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均衡增长。2020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641981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3.4∶100。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8.1‰,自然增长率1.5‰。
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我县加大落实“六保六稳”力度,把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6元,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3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6元,增长5.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快于城镇,收入分配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万,增加0.6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万,增加0.8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万,增加0.3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万,增加0.4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5万,增加1.7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3万和48.5万。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我县有城、乡低保对象366户,13467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821元/月/人、614元/月/人,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了111元和15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6176万元。特困供养人员2396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1071元/月/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1485万元,照料护理费454万元。为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累计发放临时补贴资金1923万元。
社会救助事业稳定发展。2020年,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处、农村幸福院22处,对173处养老服务设施实行星级化管理,设立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站10处,建设日间照料机构26处,为776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为全县1.34万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7450名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为全县5661名非贫困非重度残疾人提供城乡居民医保补贴,为4562名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
百姓幸福指数不断跃升。随着一批批民生项目扎实推进,我县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成效显著,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在2020年度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价中取得全市第1名的好成绩、全省排名前移14个位次。
注释:
[1]202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商河统计年鉴——2021》为准。
[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
[5]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扶贫数据来自县扶贫办;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县人社局;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农用机械化数据来自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县商务信息中心;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县医保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行;招商引资、外资数据来自县投促局;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县残联;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商河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