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农村改革深化年”、“执行力提升年”等活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 合
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回升。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3.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328元,按2009年的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6928美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9∶61.2∶30.9。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利润6.7亿元,增长20.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1.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有力推动了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年共实现工业产值187.8亿元,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1.1%,完成营业利润8.8亿元,增长29.1%。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30.9%,比上年又提高1.3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扩大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测范围,淘汰落后用能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节能项目45项,总投资额2.5亿元,完成后预计年节能量折标煤2.9万吨,淘汰供热区内小锅炉10台,淘汰S7变压器108台,重点用能企业监管范围由40家扩大到125家。
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林业5.0亿元,比上年增长3.6%;牧业9.6亿元,比上年增长5.7%;渔业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肉类总产量5.7万吨,比上年增长23.7%,禽蛋总产量1.6万吨,和上年持平,奶类总产量0.3万吨,比上年下降26.7%;生猪存栏数43.3万头,比上年增长32.2%。农作物播种面积30.4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和上年持平,粮食产量10.4万吨,和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4.7万亩,比上年增长11.9%。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建成土地流转三级服务平台和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山林流转面积2万亩,全县土地流转率已达土地承包总面积的75%。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完成4000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1万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绿色证书及新型农民培训,150名“三百”工程负责人培训。扎实开展“农村改革深化年”活动,新增市级以上全面小康示范村16个,新建新农村电气化村30年,成立了全市首家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并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个新农村气象工作示范县。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总数已达70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4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71.9亿元、28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9.9%。国有工业、集体工业、私营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分别实现产值20.5亿元、13.7亿元、15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7%、24.4%、12.6%。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通用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专用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7.9%。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企业效益逐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7.2个和4.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4.7亿元,增长10.2%,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6.5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21.3亿元,增长21.1%,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21.2个和11.6个百分点,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销售增幅略高于利税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亏损面11.9%,比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1.3,比上年末提高6.6个百分点。
建筑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竣工产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7.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工业性投入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年新开工限额以上项目212个,比上年增加93个;新开工限额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投资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投资加快调整,一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投资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完成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8.0%,比上年又提高0.9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大。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杭宁铁路德清段、德清大道东延、商检大楼、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丰桥港改造和余英溪三期、城南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9%。商品房施工面积15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商品房销售面积6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5.8%。商品房销售额3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5%。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农村实现零售额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零售增长较快,其中干鲜果品类比上年增长158.9%、饮料类比上年增长69.2%、烟酒类比上年增长50.7%、汽车类比上年增长40.1%。年末全县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个,实现商品交易额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德清农贸城、武康泰源农贸市场、新市仙潭市场、浙北毛竹市场、南方家园商城、卢球商贸中心、佳得利自行车电动车交易中心、长桥农贸市场8个亿元市场成交额达32.2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64.8%。
对外经济
积极应对外需不足的严峻局面。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6%。其中出口9.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1%,进口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1%。多数重点出口产品稳步回升,重点企业出口总体回稳,纺织服装、休闲文化产业出口逆势上扬,其中纺织服装出口额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休闲文化出口额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恢复较快,出口额分别为3.3亿美元、1.7亿美元、0.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1%、18.4%、6.9%。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改善。全年共办理外资项目91项,总投资7.2亿美元,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0个,办理增资项目21项;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排名位居全市首位;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排名位居全市第二。“大好高”项目有新的突破。全县新批“大好高”项目26项,总投资83亿元,平均项目投资3.2亿元。相比而言,按照今年制订的“大好高”项目标准,08年全年批准“大好高”项目仅9项,总投资23.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总投资2.6亿元。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项目质量上,今年新批“大好高”项目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 境外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5家,新批境外投资790万美元,达到我县历史最高纪录。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298.2万人,比上年增长4.3%,货物运输量2043.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4.1亿人公里和16.4亿吨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099.4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9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8681辆,净增8499辆,比上年增长42.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2344辆,净增7452辆,比上年增长50.0%。
邮政电信业保持平稳。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4.1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3亿元,电信业务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25.8%和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2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8.2万户,比上年末净增6.9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131.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7.0万户,新增2.1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接待国内游客50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9%,接待入境游客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1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7%,实现旅游门票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财政、金融及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达到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三大主要税种除增值税比上年增长16.4%外,其余两大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分别下降0.9% 和5.7%。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一般预算支出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教育支出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科学技术支出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亿元,比上年增长7.2%;环境保护支出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农林水事务支出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
金融市场高位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8%,比年初增加57.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比年初增加28.3亿元;企业存款56.1亿元,比上年增长67.2%,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比年初增加44.4亿元。其中:工业贷款31.8亿元,比年初增加0.2亿元;农业贷款22.1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个人消费类贷款4.3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寿险收入2.8亿元,比上年下降2.8%。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全年申请专利1155件,其中发明专利178件;专利授权1173件,比上年增长63.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件,专利授权量居全市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省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80项、省级新产品197项;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8家,成功引进省级以上科研机构3家。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海外创新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7个。积极筹建科技新城,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品牌建设又有新突破,全年新增省级名牌4个、复评8个,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省知名商号2家,全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莫干黄芽”注册成功。 2009年共抽查产品66种222批次,合格率为95.5%。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5127人,专职教师1657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5415人,专职教师279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7287人,专职教师1475人;幼儿园403班,在园幼儿10909人,教职工数977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98.9%。特色教育稳步推进。全县已有省级特色学校6所,市级特色学校7所,县级特色项目以上学校覆盖率达到97%。职成教育有声有色。全年新增省实训基地、省示范专业和省骨干专业各1个,获省财政补助262万元;有11名学生在省中职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奖,2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湖州市唯一的金奖)。各成校实施农科教结合项目28项,组织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481人,成人双证制培训710人。2009年高考再创佳绩,全县文理科上重点分数线460人,重点万人人口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并连续6年超全省平均水平,上线情况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好的一年。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单位66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17.2万册,报刊藏量1.6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6.8万人次,流通图书14.6万册次。“欢乐德清”成为我县群众文化工作品牌,该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全年全县共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70场,举办各类基层文化活动885场,引进专业文艺团体演出62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2028场次。“一乡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年成功举办第九届浙北乾龙灯会、第十一届中国德清新市蚕花庙会等群众活动。年末有线电视用户6.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3.7万户,广播电台每日自办节目平均播音时间16小时30分,电视台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出时间110小时50分。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全县实行合作医疗或者医疗保险的村数达到166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4万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54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09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3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866人,注册护士611人,卫生防疫人员59人。2009年孕产妇分娩比例为99.96%,婴儿死亡率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408场,参加人数达到9.9万人,在全国及省市各类群体项目的比赛中,共获金牌38枚、银牌37枚、铜牌31枚,成功举办“泰普森杯”首届中国湿地生存越野挑战赛、县第二届邻里节社区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
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3亿元,加强了对工业废气和废水的防治,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全年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9.4%和98.5%;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7.1%,比上年增长19.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监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达到330天,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5,比上年降低0.4个点。
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德清”建设,2009年我县群众安全感达96.3%,比上年度上升0.3个百分点,成功达到平安创建“五连冠”要求,获得首批“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284件、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391.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2.9%、10.0%和8.7%。其中,交通事故数241件、死亡58人、直接经济损失46.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0%、6.5%和14.1%。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年末全县总户数13.6万户,户籍人口4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98人。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0.5‰。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9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02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598元,增长33.8%,恩格尔系数为34.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73元,增长28.8%,恩格尔系数为35.2。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及优质服务,免费婚检率达到91.7%。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8.2万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累计用于民生支出10.7亿元。新增就业11052人,帮扶3741名失业人员和170名农村低保家庭人员再就业,帮助29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实现了“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目标。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全县有4466名劳动力走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德清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机构29个,床位3806张。全县享受低保人数4917人,共发放低保金909万元。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的280元/月.人调整到315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170元/月.人调整到190元/月.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