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把握主动、重点展开、创新破难、善作善成”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现德清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     合

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6.5∶56.7∶36.8,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77010元(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8.3%,按年平均汇率(1:6.1927)计算,合12436美元。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8%。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都保持了较好增长。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2.2亿元、79.2亿元和2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8%、13.2%和20.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8∶1。扎实推进全县污水处理、供水一体化工程。全年共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6.7公里,新增污水泵站5座。东部供水环网二期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全面实现“同源、同质、同网”的供水一体化目标。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比上年增长3.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7.2%,全年共腾出用能空间5.6万吨标准煤。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全年清洁生产通过验收18家,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创建市级绿色企业3家。加强交通节能,全年共投资0.2亿元,更新公交车辆41辆。

 

农业农村

 

农业。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种植业6.0亿元, 比上年增长1.1%;林业6.5亿元, 比上年增长0.2%;牧业13.3亿元,比上年增长0.2%;渔业11.4亿元,比上年增长4.3%。继续推进“两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全县27个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创建点,已有20个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了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示范县、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9.8万亩,比上年增长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6万亩,比上年增长3.1 %;粮食总产量9.7万吨,比上年增长3.9%。油料播种面积1.4万亩,比上年下降10.9%;油料总产量0.2万吨,比上年下降9.1%。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长0.5%。肉类总产量5.9万吨,比上年增长0.9%。禽蛋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下降7.7%。奶类总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28.8%。生猪年末存栏数46.4万头,比上年下降17.5%;生猪年内出栏数73.7万头,比上年增长4.8%。家禽年末存栏数267.0万只,比上年下降17.8%;家禽年内出栏数446.0万只,比上年下降17.5%。

农村。加大农机购置推广力度,2013年全县共购置各类补贴农机具3142台(套),受益农户数987户。完成水稻机插面积3.1万亩。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机制,设立23个创新示范基地,建立“鳖稻共生、虾稻共生”等6个生态型稻田养鱼和瓜稻连作等创新型高效基地。大力培育提升“三百”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百家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提升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培育百家新型家庭农场,认定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家,申报市级生态循环示范家庭农场2家。同时,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育品牌、创名牌,新增绿色食品15只,无公害农产品53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将“德清嫂”确定为我县诚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3年,全县6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所有制结构分类,国有工业产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8.4%;集体工业产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2%;股份制企业产值75.3亿元,比上年增长6.6%;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私营企业产值2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企业效益增势较好。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实现利税79.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利润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规模工业中亏损企业36家,比上年下降2.7%;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9%。

 

表1  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6 15.5
饲料 万吨 31.1 17.8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9.8 29.5
饮料酒 亿升 1.1 -0.5
软饮料 万吨 14.2 19.1
精制茶 万吨 0.3 9.8
万吨 0.7 32.0
亿米 1.7 10.9
服装 万件 4712 0.3
轻革 万平方米 341.0 19.6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3.2 -19.6
家具 万件 214.5 16.4
纸制品 万吨 4.7 33.1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万吨 0.2 -33.0
涂料 万吨 7.6 21.7
水泥 万吨 509.2 1.7
钢材 万吨 64.8 -9.0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亿米 17.4 -2.9

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0%;铁路、船舶、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业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汽车制造业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45.6%。

建筑业。2013年,全县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竣工产值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竣工率达25.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全县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民间投资1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1.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3.0亿元,比上年下降0.3%;第二产业投资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装饰建材业投资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4.7%;生物医药8.9亿元,比上年增长32.4%。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商贸流通业投资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物流业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金融业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旅游业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76.0%。

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2013年,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36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2%。商品房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0%。商品户待售面积1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0%。商品房销售额35.2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410个,完成投资97.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亿元项目22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比上年下降32.3%。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体育中心两馆一场、县图书馆、商会大厦等项目相继竣工。通过实施城区六条道路交通改造工程,推动城市整体品质品味的“提档升级”。建成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观光线和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线等两条景观带,荣获“2013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

 

国内贸易和旅游

 

国内贸易。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业零售额6.0亿元,比上年增长7.3%;零售业零售额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住宿业零售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餐饮业零售额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商品销售额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消费品中,汽车零售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中西药品零售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0%;金银珠宝零售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9%;化妆品类零售额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6%;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4.2%;

旅游业。2013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接待国内游客99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接待入境游客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77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8%。

 

对 外 经 济

 

对外贸易。2013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出口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进口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出口结构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额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加工贸易出口额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6%。出品商品中,医药化工产品出口3.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6%;纺织服装产品出口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机械电子产品出口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竹木制品产品出口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0%;休闲文化产品出口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新型建材产品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3%。按外贸企业分类看,专业进出口企业实现出口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内资生产企业出口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三资企业出口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从出口地区看,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出口额分别为5.0亿美元、3.8亿美元、1.6亿美元和1.1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2%、9.7%、27.0%和1.5%。对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出口额分别为0.9亿美元、0.8亿美元和0.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0%、1.3%和17.3%。

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市领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家,合同利用外资4.7亿美元,居全市之首,比上年增长31.8%;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居全市之首,比上年增长14.4%。全年实到内资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县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个,完成境外投资项目总投资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8.0%;新增服务外包注册企业为10家,累计45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完成0.2亿美元。德清莫干山竹胶板有限公司在非洲加纳投资建立竹胶板加工厂;德清美丽制衣有限公司收购美国OTB服装品牌;美都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独资设立美都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美国伍德拜恩艾克森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2013年,全县完成旅客运输量1312万人,比上年下降7.9%;货物运输量1959万吨,比上年下降13.8%。旅客周转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3.8亿人公里和17.5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12.8%和11.1%。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119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公里。规模以上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5904万吨。内河航道里程222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2万辆,年净增9132辆,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3万辆,年净增8653辆,比上年增长19.3%;私人汽车中轿车拥有量4.0万辆,年净增6613辆,比上年增长19.6%。年末摩托车拥有量10.4万辆,比上年下降6.0%。

邮政电信业。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4.4亿元,比上年下降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0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3.8万户,新增3.3万户。

 

财政、金融及保险业

 

财政收支。201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中四大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6.0亿元、6.7亿元、3.9亿元和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9%、24.4%、12.2%和-23.6%。财政支出规模扩大,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一般预算支出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民生支出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亿元,比上年下降0.5%;教育支出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科学技术支出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节能环保支出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公共安全支出2.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金融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比年初增加50.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比年初增加24.9亿元;单位存款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比年初增加18.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年初增加46.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7%,比年初增加38.9亿元,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比年初增加5.2亿元。短期贷款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比年初增长8.8亿元。

保险业。2013年,全县保费收入7.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产险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身险收入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赔付额2.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财产险赔付1.9亿元,比上年下降14.6%。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2013年全县新增专利申请受理量2872件,其中发明专利609件,实用新型专利1085件,外观设计专利1178件。全年新增授权专利1939件,其中发明专利157件,实用新型879件,外观设计专利903件。突出主体培育,年末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5家。加快专利成果转化运用,年末获市级以上政府奖和科技成果14项,其中省级奖4项。本年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8项。本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10项,成交金额1171万元。创新服务模式,设立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德清分中心、中国(浙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工作站;新引进2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探索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工作,目前全县已参与托管的企业有30家。

教育。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3万人,专职教师1732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6338人,专职教师340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2.5万人,专职教师1399人。高考(文理科)上线率91.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2%,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99.3%。教育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全年义务教育生均事业性经费城乡比例为125.5:1,其中农村生均经费支出14336.4元,城市生均经费支出11425.8元。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有效加强。完成了职业中专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新增省级产学研联合体1个、骨干专业1个、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1所。

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单位8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30万册,乡镇街道文化站12个,图书藏书量13万册。文物保护有新突破,“德清原始瓷窑址”、“赵孟頫墓”、“德清古桥群”3处文物成功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市古镇及德清大运河航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大型越剧《德清嫂》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最高奖—“新剧目大奖”。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全年实现增加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116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98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874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2975场。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5万户,广播电台每日自办节目平均播音时间12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自制节目播出时间58小时。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德清体育健儿在省以上运动会中共获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7枚。打造特色赛事品牌,连续第4次承办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连续第2次承办全国青少年U23拔河锦标赛,承办浙江省2013年青少年门球锦标赛、2013年浙江省农村老年门球赛,承办湖州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卫生所(医务室)7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9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34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81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60人,注册护士938人。全年孕产妇分娩比例为100.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4.28‰。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统筹推进,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参保率达98.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3%。

 

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2013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削减3.5%、3.5%、3.8%和4.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2%。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3月顺利成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年共创建3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9个市级生态村。扎实推进“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全年累计清理各类垃圾14.4万吨,完成河道整治124.6公里,清淤123万平方米,清理无序市场241个、废品点493个,建成森林通道51.4公里。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基本实现“河面无杂草、无废弃漂浮物、无病死动物,河中无障碍物,河道沿岸无垃圾、无违章构筑物”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将全县生猪养殖区域调整为禁养区、限养区两类,禁养区面积从占县域面积37.4%扩大到61.0%。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2013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212起,死亡62人,直接经济损失448.2万元,与上年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2.9%。其中工矿企业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0起、死亡10人,直接经济损失409.0万元;道路交通发生事故200起、死亡50人,直接经济损失39.2万元;水上交通共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无直接经济损失。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户数13.3万户,户籍人口4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1.5万人,女性22.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4%和50.6%。按年龄段分,18岁以下5.9万人,18-35岁9.5万人,35-60岁18.8万人,60岁以上9.3万人。人口出生率8.84‰,人口死亡率6.53‰,人口自然增长率2.31‰。

民生质量显著改善。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796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23137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3.7%。根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570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45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2%。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6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25.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4.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9万人。积极推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本年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9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

社会福利。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7个,床位2935张。全县困难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全年为2650户低保家庭的5276人,发放低保补助金1585.5万元,其中450户城市居民低保家庭的717人,发放低保补助金296.3万元。全年临时救济人数5030人,其中城镇819人。年末农村五保对象总人数229人,城镇三无对象总人数39人。城镇和农村的低保标准分别达到480元/月.人和360元/月.人。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