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呈现“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继续得到改善,经济和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目标迈进。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自2005年以来,武穴市经济增长率已连续第三年超过10%,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为10.1%,2006年达到12.9%,据初步统计,2007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5.4%,是自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生产总值中,一产业完成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二产业完成25.05亿元,增长21.1%,三产业完成20.25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重为30.3:38.5:31.2。第二产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47%,拉动经济增长8.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41%,拉动经济增长3.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12%,拉动经济增长3.5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05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549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7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76%,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0.5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16%。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上年价格=100
居民消费价格
105.01
食品
114.77
烟酒及用品
102.01
衣着
100.0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7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1.77
交通和通讯
97.4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63
居住
101.8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物价上涨过快,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很好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艰巨,等等。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农业(种植业)实现产值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林业0.27亿元,增长74.92%,牧业11.24亿元,增长25.07%,渔业3.86亿元,增长26.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34.59万亩,同比增长1.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44万亩,与上年相比减少0.68%;油料种植面积37.46万亩,减少0.73%;棉花种植面积13.47万亩,增长16.82%。主要农产品产量见下表:
表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单位: 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11
2.09
小麦
0.97
20.65
稻谷
29.42
2.15
油料
5.99
-1.26
棉花
1.4
17.17
蔬菜
22.3
持平
水果
3.83
-8.15
生姜
0.03
-60.24
山药
1.35
-2.24
全年肉类总产量6.57万吨,比上年增长6.5%。渔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水产品达到5万吨,比上年增长20.98%。养殖面积大幅增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5.14万亩,比上年净增3.06万亩,增长25.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到2007年末,全市耕地面积达34.8千公顷(折合52.2万亩),与上年相比增长1.35%,有效灌溉面积24.8千公顷(折合38.48万亩),比上年净增0.86千公顷(折合1.29万亩),增长3.5%;旱涝保收面积19.7千公顷(折合29.55万亩),净增0.39千公顷(折合0.59万亩),增长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28万千瓦时,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运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增长23.6%,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了7.3个百分点,工业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7.68个百分点,居各大行业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7.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增长48.4%,实现利税6.2亿元,是上年的3.65倍,其中利润4.64亿元,是上年的5.35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2.77%,比上年提高了65.05个百分点。五大行业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五个总产值过亿元的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6.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07%。对武穴市工业生产的支撑作用突出。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12.47亿元,同比增长34.49%;医药制造业完成10.82亿元,增长70.6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7.7亿元,增长62.46%,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3.3亿元,增长75%;纺织业完成2.67亿元,增长13.41%。
表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核黄素
吨
2249
1.3
济得片
万片
121881
33.9
喹乙醇
吨
1206
61.4
酮洛芬
吨
93
7.5
二甲硝米唑
吨
141
187.8
啤酒
吨
13347
4.5
服装
万件
517
181
酥糖
吨
109.7
18.6
自来水
万吨
1403
2.1
磷肥
吨
202795
49.3
氮肥
吨
78699
176.7
水泥
万吨
290.2
39
硬质合金钎头
万支
112.04
10.8
建筑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全市具有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20个,从业人员1.13万人,实现利税1.3亿元,增长45.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1%,竣工面积169.4万平方米,增长4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50.04%。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89.04%。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83.55%,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130.94%。第一产业得到加强,完成投资0.65亿元,同比增长77.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75亿元,增长92.7%,占全部投资的48.8%,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为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增长21.6%,占全部投资的48.2%,仍保持了较大规模。关系民生的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0.42亿元,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亿元,增长285%;用于交通和仓储邮政业投资1.4亿元,增速达82.9%;用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投资0.18亿元,增速达到245.6%;用于文化、体育健身和娱乐方面投资0.14亿元,增速达到370%;用于教育投资0.3亿元,增长246.8%。内涵效益型投资旺盛,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主的内涵效益投资为14.7亿元,增长77.2%。
全年施工项目216个,其中新开工204个,已建成投产176个,项目竣工率达81.5%;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华新二期、祥云40万吨高效肥、20万吨硫酸、24万吨磷酸乙铵、玉柴多菱等重点工程如期完成,祥云化机厂迁建、开阳星造船和基本农田整理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3.82%。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16.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1万平方米;商品房实际销售额1.97亿元,其中住宅1.55亿元。平均房价达到945元/平方米。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5%。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持续活跃,农村市场加快发展。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7.32亿元,增长21.67%,比上年提高7.9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68亿元,增长21.15%,比上年提高7.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01亿元,增长17.6%,零售业零售额19.49亿元,增长21.6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25.95%。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家,实现零售额2.57亿元,增长22.3%。
外贸出口旺盛。全年海关出口总额为75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36%。全市自营出口企业达8家,其中出口额过100万美元的有5家,过1000万美元的1家,与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出口产品达到5个大类,其中医药产品出口额达64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3%,占出口总额的85.9%。实际利用外资1747万美元,是上年的3.84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368.1公里,比上年增加11公里。公路密度为1.1公里/平方公里。农村通公路(硬化)行政村比重达到83%。
公路运输工具拥有量继续增多,公共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03辆,比上年净增116辆。其中,载客汽车1485辆,净增108辆;载货汽车918辆,净增8辆。全年公路和水运完成旅客周转量3.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完成货物周转量1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路6.6亿吨公里,增长5%;水路8.7亿吨公里,增长3%。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4.5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到达量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铁路货物发送量19万吨,增长9.8%,到达量32.84万吨,增长45.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15%。电信(含移动、联通)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15.4%。全年投递平常信件44.65万件,挂号信件1.09万件,投递包裹2.58万件,特快专递5.14万件。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年末达到10.72万户,减少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79万户,减少10.5%,乡村电话用户5.93万户,增长4%。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6万户,年末达到15.8万户,增长4%。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6.53万户,增长1%。电话普及率达35.5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14.3部/百人和21.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1.36万户,增长52.8%。
全市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0.7亿元,增长11.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万美元,增长25%;星级饭店发展到5家,客房数达485间。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总收入6.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一般预算收入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9%。税收收入3.21亿元,增长31.8%,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五大税种共完成税收2.93亿元,分别增长44.3%、13.7%、30.5%、30.4%和12.5%。全市一般预算支出8.1亿元,比上年增长40.6%。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6.64亿元,比上年净增8.7亿元,增长18.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亿元,净增4.3亿元,增长11.4%,企业存款8.39亿元,比上年净增2.44亿元,增长4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5.93亿元,比上年净增5.34亿元,增长25.92%。全年货币净投放0.83亿元。
全市共有上级保险延伸机构8家,全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6.4%;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16.37%。
八、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6所,260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8万人,在职教职工达7891人,其中,电大分校1所,函授学生758人,普通中专2所,在校生1820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5476人,职业初中2所,在校生150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78万人,普通初中42所,在校生4.02万人,小学186所,在校生5.3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4人,全市拥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0.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师资力量继续加强。全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1573人。比上年增加2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重达44.1%,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达1769人,比上年增加7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重达68.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104.2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2.2%。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影剧院1个,全年演(映)出278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58场,上演剧目17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6万册,当年新购藏量0.6万册,全年总流通量达12万人次;博物馆1个,馆藏品1.49万件(套),其中一级馆藏品3件(套),二级馆藏品39件(套),三级馆藏品147件(套),年参观人次达5万人次;文化部门全年共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拥有调频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发射台各一座,可同时转播45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目。城乡一体的广电光纤网络已基本建成,95%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现有有线电视用户9.5万户,其中城区用户2.7万户,农村用户6.8万户。全市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4.3%,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7%。
卫生事业稳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65个,其中市级综合医院3个,中医院1个,卫生院16个,卫生所42个,专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血站1个;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技术人员210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920人,注册护士540人,卫生防疫人员8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转日趋规范,全市有43.9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9.8%。
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城区居民的健身环境不断改善,健身项目不断增加,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程度和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体育运动场地490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全年举办运动会43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1.6万人,参加地级以上比赛获奖78人,其中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7人。全市等级运动员发展至37人,比上年增加5人。在校学生体育达标15万人,在校学生达标率达95%。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日益增强,城乡居民生存环境继续改善。2007年末,建城区面积达到24.36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达254公里,道路面积达461万平方米;自来水日综合生产能力达10.2万立方米,自来水供水管道总长202.75公里,年供水量3010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7%;液化气储气能力达550万吨,供气总量7698万吨;城区现有公共汽车94辆,有10条运营线路,运营线路总长达166公里;城区园林绿地面积48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637公顷;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15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8100万元,在纳入环保部门统计的22家企业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率为3.7%,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企业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济生环保科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十、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为92.5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0.7%,万元GDP能耗为1.52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14%,其中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7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5.71%;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49起,比上年上升32%,死亡20人,比上年下降13.6%,直接经济损失92.88万元,上升6.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人/亿元,比上年下降0.11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49起,火灾事故98起,矿山企业发生事故1起,危化单位发生事故1起;烟花爆竹、建筑行业、在籍船舶水上交通事故及特种设备事故均为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79 ‰,人口死亡率为3.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8‰。公安部门统计的年末户籍人口为74.7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9.63万人,女性人口35.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00(以女性为100),与上年持平,新生婴儿性别比为116:100(以女性为100),比上年有所下降。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07元,比上年净增1659元,增长22.89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861元,比上年净增2550元,增长27.4%;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比上年净增611元,增长17.95%。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5621元,比上年净增544元,增长10.7%。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2007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58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27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1%。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参加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共达到11.59万人次,三项保险综合覆盖率为288%。
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院85个,拥有床位3058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2个。临时救济困难户人数达235人次,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年末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4万人,农村低保正式运行,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35万人,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中应保尽保的目标。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
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